wangxiaog0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xiaog04

博文

甲子随想:电子科技大学的光荣与梦想

已有 3969 次阅读 2016-10-11 13:12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校庆, 电子科技大学, 成电

甲子随想:一所大学的光荣与梦想

(一)

一个甲子的历史纵深,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显然不够“悠久”。然而“悠久”并不是一所大学值得自豪的“遗产”。无论一所大学在过去几百年间创造了多少辉煌,都不是今人抚今追昔陶醉其中或津津乐道浮夸炫耀的理由;同样,即便其历史近乎短暂,也不必因此而妄自菲薄或自惭形秽。

“成电”的历史只有六十年,论其悠久只是四川大学(120年)的一半、格拉斯哥大学(565年)的零头。这或许会让许多惯于计较历史“悠久”的人感到失望——何必呢?!若论历史悠久,人们首先会想到欧洲的大学。然而,今天每当提起世界一流大学,大多数人都会把目光投向北美

美国的大学与美国这个国家一样,都极度缺乏历史的纵深。但美国的那些看起来十分“年轻”、“幼稚”的大学,却和美国这个“年轻”、“幼稚”的国家一样,弯道超车,站在了历史的前沿,成为全世界赶超的目标和学习的对象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今天的人类已不再指能够望通过追忆“石器时代”的辉煌来拯救自身。即便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文明成果能够在当今时代“回光返照”,也依然无法满足当今的生存发展需要。“田园牧歌”终将成为诗意的想象,新技术时代的步伐根本不容许我们回头观望。

今天的大学也不能靠其在“工业革命”时代绽放的异彩照亮前行的道路。“量子通信”卫星已经升空之后,瓦特的蒸汽机早已进入了历史博物馆。缅怀历史,或许可以告诉我们“来时的路”,也可以对先辈们表示应有的尊重,但沉迷于历史,并不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现成的模式或经验。

处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学,尤其守旧啃老,也不能因为历史的巨大惯性而“尾大不掉”,它更多地需要创造和活力。未来的历史,已经无法简单地从历史的轨迹中自然而然地推导、延伸出来。未来的历史更多地源于我们今天的探索和创造。我们要缅怀“瓦特”,更要培养新时期的“潘建伟”。

(二)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毫无疑问,“成电”的历史很短暂,但这段历史却十分厚重。今天,当我们翻开《电子科技大学志》,站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追忆六十年壮阔波澜建校过程、科技成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改革等等,依然让人对老一辈“成电人”肃然起敬,并从心底里油然生出一股壮志豪情。

总理亲自关怀,三校内迁合并,“中国民族电子工业的摇篮”就这样在一个依然十分贫穷落后的新中国诞生了。翻开中国电子信息教育的发展史,“成电”决不是最早的发源地,但它却是中国电子信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座“里程碑”。

“成电”的独特,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就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尤其是中国“无线电”科技和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这不是某一个人的期望,而是一个浴火重生的伟大民族在工业化建设刚刚起步的阶段就前瞻性地把握电子信息时代脉搏的伟大部署。

“中国用三十年走完了西方三百年走的路”这是对国家发展的概括,也是“成电”发展的真实写照。历史不允许新中国从一个“农业社会”缓慢地走完“工业化”进程,再慢慢地向“信息化社会”过渡。因此,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和电子信息教育也无法等到完成工业化进程之后才蹒跚学步。

“成电”正是在新中国赶超发达国家的进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六十年里,“成电”不辱使命。从这片热土上走出去的一代又一代“成电人”,以“星火燎原”之势,遍布全国各地,为新中国的电子信息教育和电子信息工业做出了奠基性的重要贡献。

这就为新中国从“工业化”向“信息化”快速迈进奠定了基础,也作为重要角色积极参与塑造了今天中国社会的基本面貌。今天,当新一代青年享受着信息化的各种便利并庆幸自己处在这个精彩的信息化时代的时候,他们应该知道这份便利和庆幸中其实饱含着“成电”的努力和奉献。

“成电”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相结合,它用六十年的时间诠释了一所大学的责任与担当。如果说历史正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那么, 它首先诉说的就是“成电”的这种“中国情怀”。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未来,这种情怀都是成电人“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一种目标指向,是一种根本性的归宿。即便是在21世纪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目标中,“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也是“双一流”的基本底色和内在要求。

双一流最应当强调的是,看这些大学是不是为国家培养了一流的人才,看这些大学培养的人才是否为国家作出了一流贡献。”这正是新一代“成电人”对“中国情怀”的一脉相承的诠释和宣言。

(三)

经过六十年发展,中国的电子信息教育已初具规模和水平,“成电”也经过一路跌宕起伏和坎坷曲折,终于迎来了今天“内合外顺”的良好发展态势。可以说,我们从来没有感到距离“世界一流”如此之近!

如果说,1978年是“成电”自诞生以来经历的第一个难忘“春天”,那么,现在“成电”又站到了历史的潮头,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当其他“行业性大学”与其所在的“行业”一起暗淡的时候,“成电”却迎来了中国进一步信息化的大潮。

经过六十多年的工业化建设,中国已经具备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的社会基础和巨大需求;经过六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中国的“信息化”进程也有了向纵深阶段发展的科技实力和产业基础。

同时,1991年海湾地区的硝烟等种种症候,也时刻警示着我们与发达国家在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巨大差距。这就使我们肩上的责任更增了一份厚重和紧迫感。可以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的信息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和民族生存的需求。

这一切,都在召唤“成电”在新的历史时期与国家“同频共振”,继往开来,做出更多的贡献。然而,要做出更多的贡献,就需要“成电”在新的起点,做好向新的科技高峰和新的育人水准进发的充分准备。

相对而言,“成电”与中国的电子信息科技和电子信息工业都尚处在十分年轻的阶段。正因如此,它们还有大片的未知领域需要探索、需要开拓,它们还有巨大的空间可以施展抱负。而且,它们现在正处在朝气蓬勃的、不循旧路的、开拓创新的最好的状态,它们没有多么长的历史,它们只创造历史。

目前,“成电”已经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道路已然十分清晰。在建校六十周年之际,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着力从“电子行业”转向“行业电子”、从“单科性”学校转向“多科性”大学、着力坚持“三个面向”提升科研与育人的水平的大学,这些都让无数“成电人”看到了蓝图和希望。

“成电”无疑是“年轻”的,因为它年轻,所以它不把历史当做“包袱”,不把传统当做教条,而是选择开拓、选择创造,激情四射、信心满满。它没有百年大学的“资历”,也没有百年大学的“暮气”,它的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新鲜的气息,或许,不用等到下一个甲子,它就能屹立于“世界一流”的行列,书写出辉煌的一页。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王晓刚

(原载于《成电芳华——电子科技大学60周年校庆纪念文集》,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版,第95-98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84242-1008006.html

上一篇:《双创之星》序言:“双创”是一个伟大时代的旋律和底色
下一篇:【电影赏析课·优秀作业】“猎人”与“猎物”的距离只有一线之隔
收藏 IP: 125.71.229.*| 热度|

1 易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