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theway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ontheways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13.140.28.*   [13]高晓东   2017-6-24 18:19
陈老师,您好!
      我是中科院水保所高晓东,有一个小建议。Catena期刊在中科院SCI大类分区中放到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我觉得不大合理,我发现其小类分区与JCR保持一致,即分别在Water Resource, Soil Science和Geo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中,其中Water Resource里面水文方向的几个期刊WRR,HYP,ADW去年都已经调至地学大类,Catena里面涉及的水文方面的研究也主要是physical hydrology方面,基本不报道水环境方面的论文;Soil Science里面的期刊都在农林科学大类;Geo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的期刊基本都在地学。也就是说Catena涉及的三个小类没有一个属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但是大类里却归到了这个学科,我觉得放到农林科学或者地学更为合适,仅供您参考,谢谢!
     祝好!
高晓东
我的回复(2017-7-27 11:51):高老师,您好。感谢您的建议。我们会认真考虑您的建议。
IP: 220.180.56.*   [12]jianyou   2016-11-16 13:11
陈老师,您好!
又到了单位年终总结填表时间,需要填论文查分区表。
今年《粒子与场》增加了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Physics Letters B, Euopean Physical Journal C,Pysical Review D四个一区杂志。这是十分合适的。可惜原子核物理领域(一个大的学科门类),没有一个杂志在一区。相比《粒子与场》,核物理杂志的影响因子可能要低一点,这是学科性质决定的,不代表杂志级别低。如Pysical Review C, Journal of physics G, Euopean Physical Journal A, Nuclear Physics A都是很好的老牌杂志。烦您斟酌,在下次分区表的中增加几个核物理领域的一区杂志,使不同学科之间相对平衡。
我的回复(2016-11-18 11:49):好的,感谢您的反馈。今年主要是做两大调整,1 是区分Review期刊 2 小类1区期刊默认为大类top期刊
IP: 60.29.153.*   [11]吕鑫屹   2016-6-14 10:26
一些领域划分过宽,比如细胞生物学,干细胞肿瘤发育都有单独的领域却都被划在细胞生物学一区里,然而journal of cell biology却被划到二区
IP: 49.79.137.*   [10]dwp9988   2016-3-31 17:53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A-Systems and Humans, 2013年改名为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自2013年改名后JCR一直没有对该期刊分区?不知道什么原因?麻烦您抽空查一下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的分区,好吗?非常谢谢!
我的回复(2016-4-12 23:18):您好,该刊的名称为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Cybernetics-Systems
IP: 49.79.137.*   [9]dwp9988   2016-3-31 17:49
麻烦您抽空查一下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的分区,好吗?非常谢谢!
IP: 220.180.56.*   [8]jianyou   2016-1-28 15:52
博主做了很多工作,汇总了大家的意见。2016年的分区,如吸纳这些意见,应该改进不少。
我想再谈一点看法:1)I,II区期刊的划分很关键,需要兼顾不同学科之间的平衡,从选择的I,II区刊数及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上合理平衡,不易某个领域的I,II期刊过多,而另一领域过少,导致科学的畸形发展。
2)评述性期刊和研究性期刊分类处理。
3)交叉期刊应化为一个分区,像J ALLOY COMPD和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在一些
领域为3,4区,在另一些领域为1,2区,给投资者留下的窗口,应统一化为3或4区。
我的回复(2016-2-9 21:06):非常感谢您的建议。
IP: 111.112.100.*   [7]gysh2004   2016-1-26 10:20
请仔细考虑数学类分区,特别是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类期刊,跟基础数学放在一起显然不合适,
IP: 106.120.73.*   [6]任国玉   2016-1-25 15:29
另外,我也同意考虑更长时期的平均影响因子,这样比较稳定;适当考虑发文量或总被引用量,这样可以更好体现期刊的实际作用;五个区或各占25%,避免高等级期刊过少问题。
我的回复(2016-1-25 15:40):谢谢
IP: 106.120.73.*   [5]任国玉   2016-1-25 15:21
提携国内期刊,不光是国内的英文期刊,也要包括中文期刊。最近五部委联合发文,规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在中文期刊发表,反映了这方面的诉求和趋势。中文期刊也都有影响因子,可以搞个联合的分区。
IP: 183.157.160.*   [4]谌群芳   2016-1-25 14:24
这个分区总的而言,出发点很美好(从论文角度),但是学科反对声会比较大,因为中国学科的研究方向实在实在太多了。

我们曾经以信息领域(我校信息有9个一级学科)做个分区探索,主要包括期刊和会议。
JCR的事实分区数据只是一个基础数据,然后结合世界一流高校的分布数据进行对比,再结合征集学科的意见,也参考了中科研、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分区情况,共分为1-3区。会议呢,采取H值和文章录取率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综述类单独考虑。这样的结果:
1、总的分区基本是合理科学的。
2、因为学科方向太多,导致一个所的老师意见分歧依旧出入较大。少数同一种期刊可能会出现1区-3区的出入。
3、控制学科automatic这种期刊影响因子不高,但是他们会认可它一区的地位。
4、基于分区的期刊和会议,我们建立了海外华人人才库,这些高层次人才基本都是相应领域的青年优秀层次人才,符合计算机和光学主流认可。
5、但是材料学科对其他学科的期刊影响力太大,影响因子10以上太多,与信息总体不一致。而信息领域材料势必涉及。

这样分区额外的作用就是:引导老师与全世界最优秀的人为伍,因为尽管科研工作者知道领域期刊的好坏,但是现行的科研评价体制,无法让他们都自觉走高水平学术自我要求的道路;
引导研究生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因为学生也是无法全面了解领域的发展状况,只限于自己导师的小方向。

另外:从全校的TOP分区来看,简单操作的结果势必就是将学校改成了“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主流学校了。呵呵
我的回复(2016-8-29 09:23):您好,现在如何联系到您
我的回复(2016-1-25 15:13):  
IP: 175.159.102.*   [3]gelabang   2016-1-25 12:46
陈老师,你们中科院分区以前不大好,但是这两年进步确实很大,我们学科有的好期刊一直被压在2区3区(都是行业公认的权威期刊),目前已经被你们提到TOP期刊(虽然分区没什么变化),但这个多少是个认可的大进步。

另外,这个期刊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属于典型的能源利用期刊,只能算2-3流,结果不知道为啥被划分为力学期刊,凭借在能源方面的IF,被划分为力学1区,这下好了,能源领域的人乐坏了(人家力学学科的人气死了),疯狂灌水,这也显得分区还有待改善,建议更加规范杂志的分类,不要搞太多的交叉,这样容易导致投机和杂志划分的不公平,挤压人家原来学科传统期刊的真实排名

还有,很多杂志为了操作IF,都大量自引,如果杂志水平的评估能够去掉自引,全部改用它引,我想这样的排名水准和认可度会有极大的提升,认可度也会更高

最后,希望分区越办越好吧,还是参考价值的
我的回复(2016-1-25 13:55):谢谢您的建议。
IP: 220.180.56.*   [2]jianyou   2015-11-18 08:50
陈先生,您好!
你们分区,要多听听一线科研工作者的声音。目前的这个分区,用简单的数学计算划分,很不科学。一些炒作的学科,期刊多,一区就多。一些新期刊,靠做影响因子,分区也好。被管理部分简单的拿来作为评价科研工作者的工具,极大地助长了学术不正之风,肥了一大批学术投机分子,挫伤了踏实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对我国科研危害深重。希望您们多多了解一些踏踏实实工作的科学家的看法和国际大家的建议。改进您们的分区方式,为科研评价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我的回复(2015-11-18 08:56):好的,谢谢您的建议。
IP: 23.239.18.*   [1]limaojlu   2015-11-17 23:45
陈先生,希望您们部门要真听听在一线科研的工作者的声音。这个分区现在的确在高校带来一些困惑,在高校搞行政的,很多都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研究,就照你们的东西,给教师画成三六九等。我的意思并不是否定您们的工作,而是现在有许多老牌杂志排名已经不公允了。目前很多新期刊的影响因子是可以操控的(文章量少,很多综述,这样的期刊对原创学术有何价值呢?),这样就对于那些看着你们分区(与奖金挂钩)来做投机“科研”的人带来了机遇。所以,物极必反,总而言之,SCI玩得有点过火了,你们的分区算是火上添柴。目前美国学术圈和政策制定者也在反思SCI影响因子带来的负面因素。
我的回复(2015-11-18 11:26):好的,谢谢您的建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30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