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国庆长假,我并没有开车去旅游(无论是短途还是长途)。
(一)
以往到了国庆长假,我的工作和生活规律会被打乱(就是不需要按部就班地工作,也不需要送小孩上学、接小孩放学)。为了消磨时间,我会花一些时间开车出去短途旅游,并到电影院看电影。在玩的过程中,我麻痹着自己的神经,我放松着自己的心情,过了一天又一天。
但在这个国庆长假,我并没有这么做,主要是有一些累积的事情需要处理。我每天到学校干一些事,无论是投科研论文、校对论文清样、和同事在线上面试联系考博的学生、和同事备课、和同事讨论工作、处理财务报销,还是处理一些工作上的文书资料(比如课程思政项目结题报告)、梳理一下思路。感觉是每天能干多少,算多少。
我的总体感觉是开展上述工作,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事情都很琐碎,什么事情都需要我去做,也很难分配给学生去做。
由此,我完全理解大学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辛劳。为了招收研究生,就需要参加夏令营面试、九推面试、九月份师生见面会,还要付出很多的劳动去指导。这些都是非常琐碎的,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取得最后的成果。
而申报教改课题、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课题也是这样。如果不申请的话,总觉得自己不积极,总觉得缺乏参与。而如果申请并成功立项,最后要交东西。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调研、研究,并写出东西(比如教学论文);但如果有好几件事情缠绕在一起,也会有些压力。于是,就需要在国庆长假加班加点,多做一些事情。
(二)
长假一共七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可以看到任务清单上的事情一件件地完成,哪怕只是琐碎的事情,比如做报销单子。
总感觉,大学教师、科研工作者需要把很多时间花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上。
在家里也一样,有很多琐碎的步骤,比如把碗放到洗碗机、倒垃圾、拿报纸和快递、看报纸、整理书、倒茶、洗澡等等。
到了办公室,也需要倒茶、整理杂物、处理电子邮件等等,很难百分百进入工作状态。要是一坐三个小时,有损身体健康。而过一会儿就起身,感觉没有地方可以去。
(三)
假期读书,是令人畅快的。
晚上到家,拿到快递过来的《随笔》杂志(2024年第5期)。这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
第47-51页刊登了方益昉《“笔会”识周毅 虹桥思故人》。文章写了作者方益昉和《文汇报》“笔会”版面前编辑周毅的交往。
十年前,作者的业师大寿,作者乘兴写了篇文章,被推荐给周毅。周毅很讨厌人情稿,但读了此文,觉得挺有趣,就决定编发,并把这层意思发短信给作者。作者不服气,回复说以后再写一篇投稿,看看是不是人情稿。
作者后来写了一篇《西出虹桥》,投过去,被欣然采用。他们就约好去上海虹桥附近的地方看看。见面之前,作者以为周毅是男的。不料,见面时候,发现周毅是个女编辑。
后来,作者在《文汇报》“笔会”开了“西出虹桥”栏目。写得多了以后,个人文集汇编出版。
从短信时代进入微信时代后,作者发现周毅反而沉默了。经了解,她多年来一直带癌生存。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接着叙述了自己和周毅的几次联系。后来微信没有声音了(注:2019年去世)。“直到近日朋友圈里,主编名下突呈留言提示,这枚红色圆点让我疑惑不解,甚至惊为异象。”
粗粗翻阅《随笔》杂志别的文章,我感觉:杂志中的文章涉及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同的世界,包括历史的世界、文化的世界、文学的世界。
(四)
假期读报纸、剪报,也是快乐的。
我订阅了十多种报刊。报纸上有很多有价值、有启发的文章,我都把它们以一个版面或者半个版面为单位剪下来保存。
比如,今天《解放日报》“朝花”副刊刊登署名赵艳华的《每日一瞥中的生活重量》。《解放日报》“朝花”副刊类似于《文汇报》“笔会”副刊,里面刊登的文章不是猎奇的故事,也不是铿锵有力的时评,而是类似于散文随笔的文章。这种文章不是那种《读者》《意林》风格的哲理文章,而是稍微有些“文学”意味,却又不那么“文学”。简而言之,在读者都很忙的情况下,这里的文章适合大家稍稍放慢脚步、静下心来阅读,却不至于太“文学”以至于读者把报纸放在一边。
《每日一瞥中的生活重量》说的是作者“我”路过一棵树,看到一只节疤蜘蛛,然后作者观察这只蜘蛛91天的故事。节疤蜘蛛并非猫狗,节疤蜘蛛不会跟作者有温情互动。整篇文章是从作者的视角来说事儿,充满了作者的观察、想象;或者说,整篇文章都是靠作者的笔写出来几千字的。题材有一点点新意——我看到别的杂志上很多文章是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
今天《文汇报》刊登记者的报道《打造“数字+人工智能”研究生教育新生态》,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推出的专硕教育改革,将为每位学生配备4类AI助手。
在报纸上,也会经常看到“热门作者”或者“专栏作者”的名字,比如韩浩月、张丰、韩松落、闫晗等等。
现在一些报刊也会讨论学术界的事。比如《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面刊登《学术会议应坚守学术本质》。
报刊也会刊登一些和心理调适相关的文章,对科研工作者、大学教师有一定的启发。比如,《扬子晚报》刊登《你遇到过“决策疲劳”吗?》《你们说的“松弛感”到底是什么?》。
假期写稿、看电影,也是快乐的。只是,这个假期,我并没有到电影院里去看电影,因为一去的话,就要两三个小时(含看电影和交通、等待的时间),还需要到商厦吃饭,吃完饭还要回家休息。
明天是长假的最后一天,希望能继续做掉一些事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0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