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培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fap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退休教授

博文

1981-1984年,我招收硕士研究生之前与之后

已有 5844 次阅读 2010-8-13 07:1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硕士研究生, 科研方向, 研究生培养方向, 时空与引力理论

                                                   1981-1984年,我招收硕士研究生之前与之后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46)

        大连工学院物理系77级(‘文革’后第一届)即将于1981年底毕业之前,大约是 1981年初,系里在酝酿1982年初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的问题。起初,只有金百顺副教授打算招收统计物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其他副教授(当时大工物理系只有一位刚提升的教授,却不幸因病逝世)都觉得条件不够,暂时不愿招收硕士研究生,开始时我也觉得一些客观条件和我的主观条件都还大有欠缺,也打算过一、二年后再招。后来我考虑,通过招收研究生,也许可以促进我的科研工作,也许可籍此建立一支科研队伍,也许还可以此为理由提出离开普物教研室的要求。这些可能性便使我决定提前在1982年初招收引力物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我把我的一些设想向系党总支书记和系主任作了汇报,并提出了为了更好地准备,希望成立相对论教研室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考虑,获得了他们的同意。系领导之所以同意,我分析可能是由于:1),为了鼓励我招收研究生,当时大工物理系招收的硕士研究生还较少,而学校要求物理系多招;2),当时大工院长钱令希院士主张教师既要搞科研,又要搞教学,我的方案符合这个主张。
        我把科研方向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都定为‘时空与引力理论’;主要意图是打算研究有挠引力,因有挠引力的时空比广义相对论的时空更广泛和复杂得多,在研究有挠引力理论的同时必须研究它的时-空特点。那时我曾主观考虑:研究既有挠又有曲的时空中的引力理论可能太复杂,不妨先只研究有挠无曲的时空中的引力理论可能简单一些,而且易与有曲无挠的时空中的广义相对论对比。而实际上,有挠无曲的时空中的引力理论的数学表式也不简单、仍很复杂,并且还不如既有挠又有曲的时空中的引力理论易于与广义相对论对比。这个主观的考虑,后来导致我走了一段弯路。
        我按照培养方向拟定了研究生的教学计划; 除了我可以担任一些课程外,估计还缺少两名授课教师,我开始向即将毕业之引力物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中寻找和招聘。当时已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校还不多,有引力物理方向的更少,我所知道的仅有北师大和东北师大,1981年他们都有引力物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正好东北师大请我去主持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答辩。到东北师大后结识了该校引力物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金万修,他向我介绍,他们今年引力物理方向有两名硕士研究生毕业,他们自己打算留下一名,未留下的叫綦国英。綦国英的毕业论文做得还不错,我对他的印象也较好。答辩之后,我即找金万修和綦国英商量,提出了希望聘请綦国英到大工任教,帮助我培养研究生;綦国英表示愿意。回到大工之后,我即向系总支书记和管人事的副系主任汇报打算聘请綦国英之事,他们答应报请院人事处去办理调进。后来我又到北师大找了刘辽,我与他在引力学会上相识,他那年也有两名引力物理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也是自己打算留下一名。他向我推荐了未留下的桂元星。我见到桂元星后,表示了希望聘他到大工任教,他说要考虑一下;后来我也通过系领导报请院人事处去办理桂元星的调进。人事处办理调进的结果是, 桂元星调来了, 綦国英没有调来,后调去辽宁师范学院;是什么原因,我不清楚。
        1981年10月间引力学会在杭州举行学术年会。在这次年会上,再次与华中工学院物理系的教授张金如相遇,我与他于1978年在广州引力会议相识后,1979年又在苏州引力会议第二次相会;我觉得他待人比较诚恳,易于合作。得悉张金如下年也打算招收硕士研究生,他也感到缺乏授课教师,又得知他们学校的校长朱九思很支持他。于是我产生了一个想法:与张金如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原校各自招生,集中在一校培养,;我主动提出集中在华工。张金如同意了我这个建议,然后各分头向大工、华工请示。由于中国各项管理都是‘单位所有制’,单位都要作主。我上述建议显得是让华工为主,大工为辅;大工领导自然不会同意。华工领导虽同意,但也提出了关于研究生的管理和生活问题的许多具体困难,终于没有办成。
        1982年初,报考大工‘时空与引力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即将要毕业的77级大学生约有20多人,我按照考试成绩录取了两名:一名是在大工物理系77级毕业;另一名在北京工学院机械系77级毕业,虽非学物理出身,但他基础课,特别是数学基础比较扎实,外文学得也好,除英文外,还能看德文参考书。
        大工‘时空与引力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的主要课程有: 广义相对论(由我主讲)、微分几何(由我主讲)、引力规范场理论(由我主讲)、弯曲时空量子场论概要(由我主讲)、 群论(由桂元星主讲)、天体物理(由桂元星主讲)、宇宙学(由桂元星主讲)、量子场论 (由全湘林主讲)。引力规范场理论的教材采用原始文献,印发Utiyama、Kibble、Hehl、Hayashi等人的文章,Utiyama、Kibble最早研究引力规范场理论,Hehl为当时在引力规范场理论方面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Hayashi首先研究有挠无曲时空的引力理论。
        1983年暑期前大工物理系招收第三届硕士研究生,系里又要求我招收了‘时空与引力理论’方向两名硕士研究生:一名是在大工物理系79级毕业,另一名在安徽某大物理系79级毕业。那几年我不仅同时主讲两门不相同的硕士研究生的主课,在1983年后,还同时给两届硕士研究生讲课,一边讲现有的课,一边还要准备后面的课程,还要做点科研或寻找科研题目,以便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总之,那几年是忙得非常够呛;虽然也挺过来了,但肯定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一直为此感到遗憾与抱歉。
        1984年暑假前,大工‘时空与引力理论’方向硕士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从外校聘请刘辽(北师大)、江书定(科大研究生院)、金万修(东北师大)为答辩委员会委员,刘辽为主委。这两个学生基础都较好,论文写得也比较认真,答辩时获得好评,顺利通过。
         大工物理系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共有四名,研究生处计划只留下三名。我希望留下两名,金百顺也希望留下两名。虽然我的资历较老(金百顺是大工物理系首届49级学生,我担任过他们班的辅导员),但金百顺的人脉较广,得到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金百顺于1956年曾考上科学院的研究生,搞过一阵等离子体的研究工作,对国内离子体物理学界较熟悉,大工领导曾通过他聘请到一批等离子体物理学人才,后来争取到建立了包括等离子体在内的国家三束实验室;原统计物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便与等离子体挂上了钩,后来成了大工的重点学科。我竞争不过金百顺,结果他留下了两名研究生,我只留下了一名研究生。后来南京工学院来要那名未留下的研究生,研究生处才发现他是个人才,找我商量想把他留下。可是那位研究生自尊心很强,不愿留下,去了南京工学院,后来去美攻读博士。我留下的那位研究生于1984年内即去美留学,后在美国搞实验工作。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先后共培养了11名‘时空与引力理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竟没有一人留在大工物理系从事时空与引力理论的研究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626-352526.html

上一篇:一个质量不守恒的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时空流形?(1)
收藏 IP: .*| 热度|

3 丁甜 唐常杰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