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li2233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博文

《创新国家》其人其书 精选

已有 6722 次阅读 2008-11-10 18:34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商业周刊》评出的2007年度畅销书里,有一本《创新国家》名列商业类畅销书前10名。本书的副标题很长,可以翻译为“美国是如何失去创新优势的,为什么这很重要,我们怎样能把失去的再夺回来”(Innovation Nation: How America is Losing its Innovation Edge, Why it Matters, and What We Can Do to Get It Back)。作者为 John Kao,是一位华裔,中文名字叫高健。
 
高健的经历颇有传奇色彩。他于1950年出生在芝加哥,父母是1949年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高健的成长经历就如同很多在美国的华人移民家庭的孩子一样,是一个中西文化的二重奏。白天,高健到美国学校去读书,打棒球,感受美国文化的冲击,回到家里,则是孔孟文化熏陶的世界。高健的经历和个人成就对很多华人家庭也有很好的启示。他象很多华人子女一样,聪明好学,高中毕业后,进入耶鲁,专业是哲学和社会科学;大学毕业后,进入令人眼热的耶鲁医学院,最终拿到医学博士(MD)学位,然后进入哈佛医学院做精神病科的住院医师。到此为止,说高健捧上了金饭碗,前途一片光明,应该没有什么人反对。
 
然而,高健的住院医师没有做完,就进了哈佛商学院,并得到了哈佛的MBA学位。WOW!商科、法科、医科,三个美国最热的专业,高健占了两个,而且都是在顶尖的学府获得的。得到学位以后,高健没有回去接着做住院医师,也没有到大企业寻找管理职位,而是在哈佛做了一名教授,而且一做就是14年(1982-1996)。他教的课程是跟创意与创业有关的,在哈佛很受欢迎。高健的教书生涯还包括了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Lab)、加州海军研究院(US Naval Postgradute School in Monterey,California)的访问教授。
 
高健不仅教授创意与创业课程,还身体力行,开过好几家公司。他创办的公司横跨生物工程到创新管理的多个领域。高健现在就职于他创办的“高公司”(Kao&Company),公司主要业务是给幸福500强的企业、以及政府机构的领导者提供咨询服务。多年的教学、创业经验给高健赢得了很大声誉,他曾被经济学家杂志(The Economist)称为“创意先生”(Mr. Creativity)。在《创新国家》这本书之前,他在90年代末的出版一本谈创意和创业的书《挤塞》(Jamming),也荣登《商业周刊》畅销书榜。
 
还没完呢。在美国的许多华人家庭(还包括韩国人家庭)的子女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钢琴,高健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很多孩子最后放弃了,或者满足于自娱自乐(这样当然也没有什么错),而高健的钢琴水准达到了专业水平,在爵士乐上的造诣尤深。他曾经跟大名鼎鼎的、美国摇滚乐时代最有成就的作曲家Frank Zappa 合作过,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的音乐造诣了。此外,高健还在电影圈子也有过杰出贡献。他做过电影制片人,还因做《性,谎言,录像带》(Sex, Lies, and Videotape)一片的制作人获得托尼奖的提名。
 
一般人能在上述这些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出类拔萃就很不错了,而高健在多个方面都做得很好。考虑到他的华裔血统,他在美国取得的成就更加令人敬佩!今天的高健被商业世界公认为创新、创意、创业领域的权威人物,他的《创新国家》一书给他赢得了更大的声誉。本书出版后,高健多次受邀在各类高层次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其中包括今年(2008年)6月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科技政策年会。
  
下面具体谈谈高健的这本《创新国家》。
 
2005年美国有一本引起轰动的畅销书,“The World Is Flat” (《世界是扁平的》,已有中译本出版),作者是 Thomas L. Friedman ,是一本有关全球化的精彩的综合报道与评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今天的全球化时代,由于组织和权力的“扁平化”,信息交流更加畅通,个体在竞争中的地位更加平均,从而使得个体在创新有关的联合、竞争、合作等活动中可以做得更多、更远、更快,花费更少。“扁平化”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变更,这个变更加快了资金与人才在全世界范围的流动。
 
《创新国家》呼应了《世界是扁平的》一书的上述观点。高健认为,在新一轮的全球化过程中,美国正在失去往日的优势,而多数美国人,还沉浸在昔日的辉煌当中,对事态的严重性浑然不觉。多数美国人仍然相信,美国依然在引领世界的潮流,美国仍然是世界的创新领袖。无论是个人计算机还是互联网,无论是华尔街还是好莱坞,无论是基因组计划还是新的Web2.0,无论是航天技术还是系统软件,美国人都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尽管上述事实不可否认,但是高健透过这些表象看到了繁荣背后的危机----美国的创新优势正在丧失。比如,人力资源在创新活动中至关重要,而美国的教育制度出现了大问题。中小学学生掌握数学和科学的程度,在世界上只列居第26位,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教师教学缺乏热情,业务水平不尽如人意。再看博士教育,每年在美国新颁发的博士学位,有三分之一给了外籍学生。更有甚者,由于911之后美国移民管理日趋严格,限制了有才能的科学家工程师在美国的发展。加上美国政府和产业界近年来在研究与发展(R&D)上的投入增长缓慢,风险投资口袋紧缩,“人才回流”现象越来越严重,有才能的人正在流向中国、印度、新加坡、瑞典、芬兰等更有发展活力的地区。
 
高健列举了一些列实例来证明“狼来了”。在中国,政府和企业对于研究与发展的投入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在芬兰,三所分别面向设计、工商管理和工程技术的大学合并而成一所新的“创新大学”。在新加坡,政府正雄心勃勃地在生命科学大力投资,吸引世界各国数以千记的顶尖科学家前来从事研究。新加坡还投资5亿美元,用以资助数码媒体的创新研究,为公司提供10年免税等优惠。澳大利亚和英国都建立了管理与促进创新的政府部门。
 
高健认为,今天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创新是“硬通货”,未来的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依赖于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然而,美国的创新能力却在削弱。他指出,当美国的竞争对手们在完善教育,培养工程师和发明家的时候,美国的教育系统却在教会孩子们如何更好地消费,而不是创造。
 
面对现实,美国应该如何应对呢?高健的主张是,美国应该把自己建立成为一个“创新国家”,应该在增加在人力资源与财政上的投入。要支持创新,不仅要有新意,而且要有可操作的步骤,要在改善教育制度,调整国家的创新政策上下功夫。要注重把通过教育获得的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及金融资本(finance capital)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健说,很明显的第一步,是老老实实承认美国在国家水平上遇到了挑战。认识到挑战以后,我们必须看到美好的蓝图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改善我们的教育系统,调动我们的资源,实现我们的研究项目,传播并分享我们的发现,在世界上实现我们的价值。
 
高健在书中提出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建议,是在美国建立20个“创新中心”(innovation hub),总投资2百亿美元,每个中心平均10亿美元。高健认为,跟美国庞大的政府预算相比,美国完全能够负担这项投资。高健援引了美国过去成功的例子,比如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制造航天飞机的阿波罗计划、二战期间制造军中飞机的臭鼬工厂(skunck works)计划,他还援引了中国、印度、巴西、瑞典、荷兰等国家的成功计划,来证明自己的“创新中心”设想是可行的。高健强调,工作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中心应该具有这样的文化,即大力鼓励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探索未知世界的行动,以及张扬个人的创造价值等。根据高健的设想,每个创新中心的目标是解决一个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环境恶化、传染病、能源问题、水资源问题等。高健希望有一天,人类在通过创新活动成功解决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之后,整个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更高的水准上。
 
高健还提出了美国因应创新挑战的政策议程。他建议:(1)在白宫设立与国家安全顾问、国家经济顾问同样等级的国家创新顾问(national innovation advisor)一职,作为国家创新活动的领导者,在内阁级别的协调工作。(2)成立国家创新委员会(national innovation council),在国家创新顾问领导下工作,委员会成员则由企业界的CEO们、科学家、文化领袖、媒体人、政策专家、金融专家组成。(3)把现在美国国会的技术评价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OTA)扩展为创新评价办公室(office of innovation assessment-OIA),其关心的重点也相应地从科学技术活动扩展到与创新有关的一切领域。
 
高健还特别强调文化对于创新活动的影响。美国有句老话说,如果你一辈子没有破产过两次,那么你这一生就没有尽力去尝试。高健说,不冒险,无所得(littel ventured, little gained)。幸运的是,美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喜欢冒险的一群人,美国人的冒险精神对于建立“创新国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从销量上看,从在读者中造成的影响上看,《创新国家》无疑是一本成功的著作。本书的许多观点,被各种媒体引用,也在各类研讨场所引发热烈的讨论。本书的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相信对于政府制定政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另外,综观《创新国家》一书,在描述美国正在丧失创新优势方面,非常具有警示所用。
 
但是,本书的弱点也是明显的。比如,本书的主要观点,其实已经在前人的著作里面写过很多了。自从80年代,美国就面对日本的强力竞争,大喊“狼来了”,在当时的学术界,检讨美国创新能力不足、呼吁美国向日本学创新学管理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到了90年代,随着信息产业带领的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日本经济的萎靡不振,“狼来了”的呼声慢慢销声匿迹了。《创新国家》一书所代表的,是面对亚洲的崛起、欧洲的复兴,美国学术界审视自身创新能力的又一波呼声。
 
本书的笔调,更象出自记者或者政论家的手笔。这与高健作为工商管理教授与企业家的身份是相符的。但是,也由于这个特点,使得本书在论证其主要观点的时候,“学术化”的痕迹比较弱。许多观点的论述,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给读者加深印象,而不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来得出科学的结论。这也给学者阅读本书的时候留下来许多可以挑剔的余地。
 
《创新国家》所提出了建立创新中心的设想,以及设立国家创新顾问职位,成立国家创新委员会,和扩展OTA为OIA的机构设计,还缺乏更加详尽有力的论证。比如,建立20个创新中心,每个中心倾力解决一个主要问题的想法,就比较难以实现。且不说今天的社会结构、技术攻关难度等与二战期间和50、60年代有很大不同,创新中心的结构未必就能解决问题。单说新成立的创新中心与现有的美国国家实验室如何协调关系,分配预算,就是一个难题。每个中心花上10亿美元就能解决一个难题吗?
 
尽管笔者不能同意《创新国家》的所有观点,但能够提出问题,并引发大规模讨论,这本身已经证明了《创新国家》一书的价值。对于关心未来国家发展、关心全球化、关心国家创新能力的各类人士而言,本书都是一部不可多得、值得一读的好书。高健先生传奇般的个人成就,也足以垂范华裔移民,特别是给华裔新移民以诸多启示。
(作于2008年7月23日)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485-46176.html

上一篇:你说你要跟国际接轨
下一篇: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
收藏 IP: .*| 热度|

5 傅蕴德 武夷山 杨秀海 刘立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