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明物理学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kylark1981 用科学的思维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

博文

评阿奎那的《论万物》及其影响,并讨论科学、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已有 2685 次阅读 2022-5-16 10:1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我喜欢买各种书,《论万物》是我买的一本非常有趣的一本书,但是我很少读它。

《论万物》是西方哲学经典著作之一,主要涉及哲学和宗教的形而上学的理论,特别是神和自然的关系。作者圣托马斯$\cdot$阿奎那(1225年-1274年3月7日)是最有名的神学家。他的著作很多,《神学大全》和《驳异大全》是其中最有名的两本,其中《驳异大全》分为四卷,分别是《论真原》、《论万物》、《论万事》、和《论奥理》。这些著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宇宙起源、万物造生、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等各种问题---有些问题是纯粹的神学问题,有些却是哲学问题。他是基督教的天使博士或者全能博士,被基督教会奉为圣人,是“神学界之王”。 --- 参考百度百科对他的介绍。

和这本书的接触,有点机缘巧合。我最早了解到阿奎那,是来自一个朋友兼合作者。他回国交流,聊天、吃饭的时候,我们就会聊到一点基督教的事。有一次就讲到了阿奎那和他的这本《论万物》。后来我花了很多年时间准备课程《物理学思想史》。要了解科学的起源,无可避免涉及到一些哲学问题、科学问题和神学问题。我才开始对他有系统的了解。公元1245年,阿奎那拜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约1200年-1280年11月15日) 为师, 他是德国天主教多明我会主教和哲学家。他和导师潜心研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将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和基督教神学结合,使之成为了基督教的哲学基础,并最终建立了强大的经院哲学体系。这次结合,对亚里士多德和古希腊思想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亚里士多德思想可以在被公开传授和讨论,从而得到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反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是反对基督教。这是科学(或者哲学)与宗教的联姻阶段。

大约在2017年夏天,和往常一样,我到校门口的旧书店看书。这是我的一个习惯。忽然看到了这本书,它静静地躺在一个角落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显然被冷落了很长时间。我问老板,这本书多少钱?老板看了看,说四十。我说太贵了,二十,卖不卖?我接着说:“全合肥,估计只有我知道这本书,也只有我需要这本书,知道这本书的价值”。我当时有点吹嘘的味道,但是当时我的确有点过于自大。老板看了看,也就没有再讨价还价。于是我买了这本书。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在20年前读过《圣经》,后来实在看不下去,没有想到20年后我会再买一本基督教的著作。但是我从来没有读完过这本书的哪怕十分之一。这本书是一个台湾人翻译的,语言习惯和我们大不相同,看起来也蛮拗口。很多论证,我也不认为有太大的说服力。

这本书,结构简单,很好读。不需要全部读,你就知道作者的证明思路和主要观点。剩下的可能就是各种各样的细节了。所以,只要随便看看,总是有一些收获的。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为了对这件事情做个记录,也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首先,这本书很多次提到大哲《形而上学》,它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所以从这些文字,可以清楚地知道阿奎那的主要贡献---在这本书中一再体现的---就是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基督教教义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逻辑严密的宗教体系。我需要强调一点,所有宗教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佛教也不另外。佛教的因明学----即所谓的立宗、因、喻三种方法,是佛教探索真理、思考问题的主要逻辑手段。它可以让神学成为一个逻辑自洽的体系。此外,伊斯兰教也和希腊哲学有融合。

其次,就是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在传统的基督教文化中,信徒们只能从各种神迹(比如基督教的十个神迹之五饼二鱼)等故事中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但是从阿奎那开始,神学家们可以从逻辑上证明上帝的存在。阿奎那就给出了很多上帝存在的证明。比如下面是他从运动的角度证明上帝的存在:

从事物的运动或变化方面论证上帝存在。一个事物运动,一定是受其它事物的推动,否则便不能运动。一个事物不能既是推动者,又是被推动者。当一个事物运动的时候,就一定有一个另外的推动者,而那个推动者又必定有另一个推动者。这个推动者的系列不能是无穷的,因为这样就会没有第一推动者。这就等于取消了运动的原因。所以最后必然会有一个不受其它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即是上帝。

熟悉历史和哲学的人应该马上想到很多件事情。第一,第一推动力最早是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提出来的概念。这是“力是运动的原因”在逻辑上的必然结果,即他所说的一切被运动的东西都应该是被某些物所推动的。第二、牛顿把第一推动者的位置,安排给了上帝。牛顿重新制定了自然的规则,让宇宙的运动由物理学定律---万有引力---来决定,那么上帝的位置就只有在让宇宙按照这个规律运动的开始的时候。持有这种观念的,除了牛顿,还有笛卡尔。笛卡尔被指控宣扬秘密的自然神论和无神论信仰。与他同时代的布莱兹·帕斯卡曾经说

我不能原谅笛卡尔;他在其全部的哲学之中都想能撇开上帝。然而他又不能不要上帝来轻轻碰一下,以便使世界运动起来;除此之外,他就再也用不着上帝了。

用恩格斯的角度看问题,这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三,康德、拉普拉斯等人提出了星云学说。拉普拉斯是拿破仑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是亚历山大的老师)。当拿破仑问拉普拉斯为什么他的理论中没有上帝时,他骄傲地说:“我不需要那个假设。”  从此大家都知道,是拉普拉斯将上帝赶出了宇宙。后来,尼采干脆直接宣布上帝已死(《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哲学家一直在思考上帝是什么,人格化的神,还是自然神。第四、给爱因斯坦很大启发的斯宾诺莎,就相信自然神,他反对人格化的神,或者超自然神,在他看来,自然即神。杨振宁先生在100岁的时候,也表达过对奇妙大自然的赞美,并相信有神的存在。但杨先生认为的神,应该也是自然神,爱因斯坦相信的神,斯宾诺莎的神。

由此可见,无论如何,阿奎纳对于继承和传播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从逻辑上证明上帝存在的方法,也拓展了大家对宗教的信仰。后来有很多人都以各种方式证明上帝存在,比如笛卡尔就给出了几个证明上帝存在的方法。在他的心中,有一个至高无上、永恒的、全知全能的、创造一切的“上帝”的观念。这些证明,有数学的“精确性”,和那些神喻、奇迹等相比,它有更加普遍的可信度。当然对于没有这个信仰的人,这些所谓的证明,从它的根基开始,就不靠谱。比如关于第一推力,就被拉普拉斯推翻了---事实也的确如此。所有这些,都可能来自人类对无穷大、无穷小可望不可即的某些猜测。

最后,我抄几段阿奎那的文子,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我主要参考的是其第四章《观点》。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在这本书中有特殊位置。此外,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的证明中看出作者的基本逻辑---即一切围绕上帝、荣耀上帝、服务上帝---这个逻辑在这本书的其它地方反复出现。

  1. 人间哲学知识特有的观点,是研究事物本体生存的情况,分门别类,逐科研究。物分多少种类,哲学也便随着分为多少部分(古代哲学,也包括物质科学)。反之,基督信友的信德观点研究万物时,不是考察事物本身生存的情况,而只是关注事物如何表现天主的崇高,并如何属于天主。例如信德观点不研究火的本性物理,而是观察火的本性和天主有什么关系,怎么表现天主的能力和美善。

  2. 由此可见,人不能因为信德知识,对万物的许多特征略而不谈,便责备它的知识浅陋。例如信德知识不专门研究天文和物理。同样,《物理学》不研究几何学所专究的数理,例如线的长短以及其必有的特性。

  3. 哲士和信士共同观察天主所造的宇宙万物。信士的知识既着眼于至高无上的原因,故理应被人称为至高无上的大智。哲学是观察万物本体,由此出发,上达于认识天主,是下达而上求的;故此先观察万物,最后才认识天主。信德的知识,适得其反(它是上知而下察的):只是观察万物属于天主的关系,观察万物。由此他首先认识天主,然后才认识天主所造的万物。

  4. 为此理由,信德的知识崇高,优于科学和哲学;它更近似天主因知自己而遍观万物的知识。

本文作者不对这本书做特别评价。如果仔细看这本书,你会看到很多三段论式的证明。这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神学中应用的很好的例子。人类的哲学发源于古希腊,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展,而慢慢消亡。幸运的是,这些思想被阿拉伯人保存、翻译(阿拉伯的百年翻译运动)。可惜,阿拉伯并没有很好得发展这些哲学知识,他们甚至没有特别影响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后来,随着十字军东征,这些文献又被西方所知晓,并在很大程度上改造了宗教。后来,中国的造纸术在西方的传播,加快了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同时,黑死病瓦解了基督教对人的控制(见《十日谈》中的100个小故事)。慢慢的,文艺复兴运动,彻底释放了人的力量,中世纪1000年的长期的思想禁锢得到了释放。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可以从这本书中窥探宗教神学的背后的基本逻辑。

关于宗教和科学的关系,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介绍。1935年 罗素写了《宗教与科学》,其中介绍了很多宗教和科学的矛盾和冲突,并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罗素还有一本书,叫《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 ,非常旗帜鲜明表明了自己的宗教立场。在他之前,1896年,美国学者安德鲁·迪克森·怀特创作了《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史》,这是一本上下两册的大块头著作,详细罗列了各种论战历史。更早的,1845年费尔巴哈写了一本小册子,叫《宗教的本质》,提出他的自然宗教观,并指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我们以后专门总结和回顾科学和宗教的矛盾、冲突的历史。

我们中国人没有这样的宗教信仰。但是学习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的发展历史,就不能回避科学和宗教的关系这个话题。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宗教对科学的发展有保护作用、保留作用,和促进作用(最典型的例子是神父和生物学家孟德尔以及他的遗传定律实验);当然,宗教对科学有压迫、有抑制,有迫害(伽利略、哥白尼等,都遭受了迫害)。它们之间的恩爱仇怨,可能永远也讲不完。如果我们看一些科学史方面的科普书,无论是牛顿、爱因斯坦、还是费曼等人,他们总会谈论到这个话题。比如爱因斯坦有很多关于宗教的评论,费曼的《发现的快乐》中有一个演讲,题目是《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我想,如果人类可以移民到别的星球---这可能是几百万年以后的事情了---,在那个遥远的星球,可能还是会有科学,还是会有宗教,可能还是会有宗教-科学的融合、斗争和分离过程。这会是一个很好的科幻题材。

我不会仔细读这本书,它对我没有太大的价值。这本书躺在书柜中,也只是一个提醒的作用。不过,就我了解的部分内容,我可以看到这几个事情非常重要。第一、哲学和宗教的结合,导致了神学; 第二、科学和宗教的复杂的关系,不难简单几句话概括; 第三、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每个领域,都需要一些严肃思考本领域核心概念的人,而这个工具就是哲学。关于第三点,我们可以看到,哲学在科学、社会学、法律、政治、文学、伦理等很多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哲学和文学的关系,可以参考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和加缪的《局外人》;关于哲学和伦理学的关系,可以参考“电车难题“。中国的哲学家周国平,一直研究尼采,他的作品也非常富有理性和哲理。


2019年3月初稿, 2021年1月修改,2022年5月12日修改并定稿。



w2.png


s3.png

(图片来自网络:上海欧阳佳音合唱团以色列,约旦之行(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9494-1338750.html

上一篇:科学史:伽利略自由落体思想实验受到了阿基米德的启发吗?
下一篇:Brown运动的标度不变性分析
收藏 IP: 218.22.2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