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给本科学生答疑 精选

已有 4432 次阅读 2019-9-8 14:5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给本科学生答疑


写这个题目之前,我很想知道目前我们国内的博士生是否还有做助教 (tutor) 的要求。在国外,无论是欧美还是澳洲,几乎每个博士生都有做tutor的经历。这个tutor经历其实蛮重要的。

那么什么是tutor呢?tutor主要做什么工作呢?Tutor简单地讲就是主讲老师lecturer 的助手,他/她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周大概要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为学生做答疑。通常tutor也要像主讲老师一样做一个PPT,主要以讲解examples为主,同时回答学生任何关于主讲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的任何问题。要想做好一个tutor,受到学生们的喜爱,着实并不容易。通常tutor要把主讲老师的讲义 (lectur notes)吃透,真正搞明白。在澳洲,主讲老师的课是要录像的,如果tutor没时间现场去听课,通常他们都会反复研究,学习录像资料,这样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好的tutor会让主讲老师非常省力,也会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反之,不好好准备,敷衍的tutor,学生们也都会看到眼里,会受到冷落,甚至投诉。从博士生的训练角度讲,tutor的工作对博士生毕业后将来在高校找到教职,做好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当然,除了tutor可以帮助主讲老师给学生答疑外,每个主讲教师每周都要有固定的一天作为答疑日。其他时间有问题,学生需要email和主讲老师约具体的时间。老师的答疑其实也是有压力的,学生即时的问题,如果当场搞不定,是很丢人的一件事。这也促使主讲老师对授课内容尽可能的拓宽,加深,因为一个班上总有那么几个天才的学生,问的问题真得很有水平。我曾经问过我的博士生对澳洲学生的感觉如何?我的博士生,我通常都给他们做tutor和协助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机会,他们普遍的反馈是,这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相当于或高于国内211以上硕士生论文的水平。我不太确定他们的反馈是否有代表性,但这里本科学生做事的认真程度,以及专业程度很让我的学生佩服。

说起给学生答疑,刚开始teaching的时候,我也是提心吊胆。这种提心吊胆让我想起我刚刚大学毕业在国企工厂工作的那三年时光。记得第一年所有刚分来的大学生都要到工厂一线技术组实习一年。技术组的工作就是要回答和指导工人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刚到技术组,面对工人们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这些新毕业的学生哪懂啊,感觉这大学真是白念了,啥也不会。好在那时候刚来每个大学生都安排了一个师傅带一带我们。当时,那压力真是没法想象。所谓压力,就是那些一线的工人们认为大学生,天之骄子,啥都应该会,把你看的很高。我记得我们刚开始就一技术员,但他们会很尊重地喊我们王工,赵工,李工什么的。工,就是工程师的意思。这搞得我们心里更加没底。我记得白天还好,不会的可以问问老师傅们,有他们在前面挡着。可到了晚上,有时候我们这些年轻的需要上夜班,就剩自己了,当时就非常害怕工人们来敲门,每次听到敲门,就心跳加速,每次都要硬着头皮上。重压之下,怎么办?好在我们也是要脸的人。不会就学吧!跟谁学呢?首先,跟那些技术组有经验的老师傅学习,更重要的是跟现在的工人们学习,在车间里摸爬滚打,真正了解他们的工作,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一年下来,我们每个人都几乎扒了一层皮,但也真正成长了,融入了,再也不提心吊胆工人们来找了。如果很长时间他们不来找,甚至有点期待。

我记得东北的冬天很冷,晚饭我们都自己做。技术组边上有个空屋子,成了我们这几个大学生的临时的厨房了。工厂上班时间当然是不允许做饭的,这是安全问题,必须遵守。但我们有自己的电炉子,打铁锅,各种调料。我们的晚饭其实很简单,从附近的菜市场花大概十块钱买一只白条鸡,让师傅洗好,其成块。东北的野蘑菇很便宜,用不多少钱就一大袋。油盐酱醋,更不在话下。用不一个小时,满满一大锅小鸡炖蘑菇。四个人,火红的电炉子也不关,喝上两瓶雪花也不嫌冷。这时候,下班的工人师傅们,闻到我们的小鸡炖蘑菇的香味,都来了精神。谁从这里过,都是使劲敲下门,喊一嗓子,大学生们又开火了!王工,赵工,多整几杯啊!有时候,年纪大点的老师傅会推门进来,放下一瓶白酒,拍拍我们说,东北天气冷,喝点酒,行,但要注意安全!委屈你们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1197142.html

上一篇:成熟的澳洲本科生
下一篇:科研中的拖延症
收藏 IP: 134.148.216.*| 热度|

15 张晓良 黄仁勇 彭真明 吴斌 杨正瓴 韩玉芬 夏炎 黄永义 刘浔江 汤茂林 蔺甲 陈理 张强 李雪 霍天满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