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Liblo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Liblog

博文

与师生漫谈科研1:我有科研之才吗? 精选

已有 15366 次阅读 2013-6-19 10:5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学:我们谈了这么多,我一直在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

我适合于从事原创科研吗?

李:是啊,这是不少青年学子的共同疑惑。要正确解惑,首先要深刻剖析理解自己。我认为,适于从事原创性研究的人最好有下列秉性:兴趣浓烈,求知欲和探索欲强,好奇心重;联想丰富,善于洞察事物之间的联系;充分自信,积极主动,争强好胜;爱质疑提问,刨根问底,具有批判精神,不轻信,不囿成说;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不轻易放弃,而不是三分钟热度;爱动脑、独立思考,常有新颖的想法、新奇的主意,甚至异想天开;逻辑思维能力强,能够深入思考、透彻理解;不满现状,不循规蹈矩,讨厌死记硬背。著名戏剧史、小说史家赵景深说,治学要有五心:爱心、专心、细心、恒心、虚心。朱熹的《学规》说了七条:“专心立品,潜心读书,澄心烛理,虚心耱益,实心任事,平心论人,公心共事。”我觉得应该是

“七心一意”:爱心、潜心、信心、雄心、恒心、好奇心、疑心和创意。

具备全部这些秉性之人寥若晨星,大多数原创型优秀学者只有其中的一些。如果你比常人明显更拥有这七心一意中的某些,那你就大有希望。胡适在台湾成功大学的演讲《防身三味药》就只强调三点: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问题丹”就是他的著名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有一点很清楚:脑子太活络、工于心计或斤斤计较的“聪明人”不适于治学做科研。借用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释文盲》中的俏皮话,这就“恰等于帝皇时代,看守后宫,成日价在女人堆里厮混的偏偏是个太监,虽有机会,却无能力”,因为根本没有“激情”和“欲望冲动”。这种人即便日夜相伴、耳濡目染,也无法激发真正的兴趣和爱心,恐怕常有“嫁错郎”的感觉。这种人最好到其长处大有用武之地而不被鄙视的行当,比如很需要跟人打交道的行当,以免怀才不遇,身在曹营心在汉。与此相反,治学有成之人多半不太喜欢或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样也便于潜心学问。其次,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或者惯于随波逐流、跟风从众,也难有所成。

   “爱潜信雄、恒好疑创”这“七心一意”并不包括常人所说的“聪明”。在常人眼里,聪明往往指思维敏捷。很多做出重大原创贡献的大学者,思维并不敏捷。达尔文就是一个佳例,他自认“既无敏捷的理解力,又缺乏机智,抽象演绎思维的能力有限,记忆力虽广,但模糊不清”。天资和机遇影响成就的大小,不太影响是否学有所成。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内心的自主驱动和愿望,比如爱心和雄心。爱心比雄心更可取,有了它,其他各“心”不强亦无大碍。谈选题时说了潜心,就是面壁多年,心无旁骛,专心、醉心于学术,不在乎其他。不专心致志、潜心研究,就难有作为。国学经典《呻吟语》说得好:“天下至精之理,至难之事,若以潜玩沉思求之,无厌无躁,虽中人(中等水平之人)以下,未有不得者。”对于治学,智力当然越高越好,但只要高于常人的平均水平,就能有所成就。

学:爱心和潜心有多大的区别?没有爱心能有潜心吗?没有潜心的爱心是真的爱心吗?

李:它们有明显区别。说得通俗点,潜心就是坐得住、钻得进。有爱心的人不一定都坐得住、钻得进。坐得住、钻得进的人也不一定对做研究有爱心。疑心就是怀疑、批判精神,谈学习门径时已说了不少

现在说信心。积极向上的自我认识、判断和评价(a strong ego),几乎是成功之必需。研究表明,预测成功最好的指标不是能力,而是自信。没有自信之花,难有成功之果。而信心之树,种子来自成功之果,靠成果和学养施肥成长。每次成功都会增强自信,而每次失败或半途而废都会打击自信。所以,吃饭吃饱,做事做好。做决定要慎重,一旦决定做,就要做完做好,正如西谚所云:值得做的,就得做好。(If a job’s worth doing, it’s worth doing well.)这有多方面的好处,兴趣培养了,自信也增强了。德国著名“超人”哲学家尼采说得更透彻:杀我不亡,我必更强。(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卡尔曼应该是一个佳例。他自视甚高,甚至把卡尔曼滤波的创立与牛顿力学的革命相提并论。多年前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听过他的报告,主题是噪声的严谨数学理论。他一再嘲笑现代统计学之父费歇尔(R. A. Fisher)犯了不少错误。他的结论是:瞎做乱做,只生噪声。(If you don’t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all you generated is noise.)射影费歇尔。其实,费歇尔的成就明显更大。我终生难忘赴美后的第一课——固体物理。由于签证的拖延,开学后一周我才到校,所以脱了两节课。我一边听一边翻书,想要确定到底在讲哪个章节,但整堂课下来,还是茫无头绪。那时我毫无基础,那位教授又不爱板书,整堂课总共只写过三四个字,还跳到后面的章节。虽然听了个完全彻底的稀里糊涂,我还是有信心学好,当时就想,这堂课肯定终生难忘,果然如此。

学:这么说,您当时似乎还有些困难咯?

李:岂止是有些,是大得很。我当时刚从直流输电转到电力电缆绝缘,要学不少材料方面的知识,比如高分子化工和固体物理,我压根儿就没有基础,比如没学过量子力学和有机化学。上课时我的提问,老师和同学都很诧异,说那是大二大三的内容。不少时候我根本看不懂家庭作业,为了一道题,可能得在图书馆泡上一天。题中的不少术语不懂,就不停地翻查各书的索引,那时没有互联网。而且孤苦伶仃,断雁孤鸿,还不认识几个同学,也没有什么朋友。记的有一次,我的类风湿关节炎毛病又犯了,在骑车上学的路上摔了一跤,痛得很,心情更差:我为什么要来美国自讨苦吃?如果回国,凭着在加拿大访问时所写的两篇IEEE汇刊文章,可以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当时国内刚开始授予博士学位不久,俏得很,浙大全校两届只有四十几个。这可以说是恒心和韧劲。

教:是啊,有成就的人似乎都经历过艰难时期。

李:科研的常见模式是: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直至成功,所以恒心和韧劲是不可或缺的。畏难怕苦,一曝十寒,怎么可能学成?学有所成非常有赖于批判精神、自信、执著和韧劲。上面说的恒心就包括执著和韧劲。功成名就之后,这种性格容易在学术争论和待人接物中强加于人,成了霸道和偏执。我认为这是不少著名学者后来成为“学霸”的深层性格原因。它反过来证明了这些性格特征对于治学的重要性。

教:您鼓励我们成为学霸?

李:真正的学霸首先得是某个学派的宗师。如果你们都能成为学霸,那将是国之大幸了。

学:我理解您说的是,要想学有所成,就要不怕将来有可能成为学霸的恶果。

学:您上面提到抱负的重要性,您能不能进一步说说?

李:这就是七心一意中的“雄心”。我认为,好奇乃求知之足,抱负为成功之杖。求知之境山重水复,不够好奇何以爬山涉水?成功之路荆缠棘绞,满怀抱负才能披荆斩棘。雄心是巨大的动力,所以真有雄心之人更容易成功得多,成功之士无不强调这一点。

 

 

正在出的博文系列:

与师生谈现代化之弊

1:崛起的代价                                                  2:发展必好无疑?


与师生漫谈科研

1:我有科研之才吗?                                            2:我该做科研吗?

3:逻辑推理的作用                                              4:人生价值

5:生命的延续                                                  


已出博文系列:

与师生谈科学之弊

1:线式因果思维1                                               2:线式因果思维2

3:线式因果思维3                                               4:螺环之奇妙

5:幻化的因果                                                  6:不牢靠的因果推理

7:分析还原病                                                  8:还原论教条

9:基因未必基因                                                10:割根裂本

11:强拆硬分                                                   12:科学的领地

13:科学的致命伤                                               14:科学的致命伤2

15:逻辑之可错                                                 16:逻辑可错之源

17:“脚踏实地”的逻辑?                                       18:逻辑:真理焉?宗教焉?

19:想不清原理                                                 20:想不清原理2

21:逻辑教的改革                                               22:逻辑教的改革2

23:精确性的终结                                               24:科学哲学

25:务外逐物                                                   26:科学六弊

27:科学之弊总结


与师生谈科研选题:

1:科研的战略、战术和战斗力                                    2:选题三准则:趋喜避厌

3:选题三准则:如何培养兴趣                                    4:选题三准则:择重舍轻,扬长避短

5:得题之关键                                                  6:如何应对新潮

7:选题四建议                                                  8:总结:选题好比找对象


与师生谈研究策略:

1:科研四要素                                                  2:突出重围的法门

3:人人信之而善忘的黄金法则                                    4:孤胆方是英雄,独创才有真才

5:大道至简,科学之魄                                          6:弃繁就简

7:以特制胜                                                    8:综括

9:反行众道,改形换状                                          10:迷雾中的灯塔

11:技穷时的上策                                               12:驾驭时间之术1

13:驾驭时间之术2                                              14:保质增产之法

15:类比、联想、猜测、推证                                     16:评估

17:总结与回顾


与师生谈学习门径:

1:广度与深度                                                  2:增加深度的窍门1 

3:增加深度的窍门2                                             4:增加深度的窍门3

5:增加深度的窍门4                                             6:增加深度的窍门5

7:增加深度的窍门6                                             8:如何培养直觉和想象力?

9:基础不好,死路一条?                                        10:阅读策略1

11:阅读策略2                                                  12:博览之术

13:增强记忆1                                                  14:增强记忆2

15:如何听讲                                                   16:最佳捷径


与师生谈科研输出:

1:论文写作五要点                                              2:论文的结构、条理和语言

3:标题、摘要、引言、结论                                      4:作学术报告四建议

5:与编审人员打交道


与师生谈科研道德:

1:何谓弄虚作假                                                2:何谓剽窃?

3:何谓自我剽窃?                                              4:版权

5:谁该当作者?                                                6:署名顺序怎么定?

7:其他学术不当行为                                            8:总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7793-700212.html

上一篇:与师生谈科学之弊6:不牢靠的因果推理
下一篇:与师生漫谈科研2:我该做科研吗?
收藏 IP: 117.32.153.*| 热度|

23 王林平 陆泽橼 彭思龙 褚昭明 殷莎 陈儒军 李毅伟 刘赋永 苏光松 李伟钢 刘振华 强涛 李冰 汪育才 李宇斌 waterperfection iamtalent chenhuansheng sun0908 ccgoodluck redastro happyspoon ccc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5 1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