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父母子女

已有 1528 次阅读 2019-3-14 07:5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有若干不同的阶段。小时候,比较听话,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照着做就是了。这样的孩子,父母带起来省事省心,孩子也觉得听父母的是天经地义。到了青春期,情况变了,孩子不想全听父母的了,这时产生的叛逆心理几乎是和父母完全对着干的。你说东,我偏要向西。你说打狗,我偏要骂鸡。现在想起来,这种情况当然不算理智,可是从那个年龄过来的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他们有一种要独立思考的愿望,有一种不想完全听从父母的冲动。即使到了成年人,对于父母的说词,虽然表面上不再直接冲突了,但在内心里很多情况也是不以为然的。

中年以后,如果父母健在的话,做子女的就不再那么激烈了。他们会认真思考父母所说的话,在一些情况下也会有认同的现象。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父母的智慧是很可贵的,是他们年轻时所不能了解的。这时的子女,甚至可以与父母做更为平等的交流,所谓“多年父子成兄弟”也不是不可思议的事。

当然,也有的子女,即使在成年之后,也未必与父母的观念有趋于一致的可能。在这样的子女看来,父母年纪大了,不太了解和接受新生事物了。他们的观念正在老化,与正在发展的时代格格不入。所以在这样子女的心目中,父母的意见多半是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可能的,不过,这更需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只是要做到这一点却又无比的困难。

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主要是父母要更开明一些。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让孩子听话没有错。毕竟做父母的都是为孩子好,至少孩子听话能够保障一定的安全,能够少犯一些错误,少跌一些跟头。但是,事情也不是绝对的。即使父母告诉孩子应该这样做,或者不应该那样做,但孩子的成长毕竟还是孩子自己的事。他只有亲身经历了,亲身摔了跟头了,他才会真正接受教训。所以,对于子女有的时候不太听话,做父母的不能太介意。只是有的事是不能让孩子尝试犯错误的,而有的事则没有那么要命。要命的事绝对不能做,不要命的事做一点也无妨。

对于成年后的子女,如果父母在与子女在某些问题的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做父母的更不能靠一味的施压来解决。比如所谓逼婚问题,一个“逼”字,就表明这个事做得多少有点问题。父母对子女可以讲道理,可以讲自己的人身经验,就是不能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所有意见。一旦采取强硬的“逼迫”做法,事情就没有回旋余地了,那么对解决问题就更困难了。

子女对于婚姻,有自己的看法,也有自己的无奈。据说,不是所有未婚的男女就是要打算一辈子独身。他们面临的无奈,有时候是做父母的不太理解的。做父母的可能会想,当年我们的结合就没有那么多事,有点磕磕碰碰,几天也就过去了。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要那么较真,一点不能忍让?这事就不太好说了。不能说父母的想法就都不对,也不能说,现在的时代,青年都是这样想问题的。这里只是要说,父母还是需要对子女多尊重一点,既要给他们讲道理,也要让他们有自己思考的时间。

另外,子女在成年之后,也需要考虑父母的想法和情况。有时候,所谓换位思考做起来真的很不容易。换位思考只能是一种假设,而并不可能真的是以身换位。做子女的不要轻视父母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经验,虽然子女未必都能理解这样的经历和经验。所以还是那句话,要尊重父母。有人会说,我们做子女的,对父母以孝为先,怎么可能不尊重父母?孝并不错,但孝并不等同于尊重。因为在孝的概念中,只是侍奉父母,照顾他们,关爱他们,但没有提到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尊重的意思在这里还要有真正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的经历,认真思考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一听父母所说的话,就满心地抵触。

王朔的小说《我是你爸爸》里,有一段话,通过书中的警察说的,警察对小马说,对你爸爸好点,过一百年你们就谁都不认识谁了。这话说得有点残酷,但也确实是事实。让梨的孔融曾经认为,子女并不是父母自愿生出来的,是父母合欢后的产物。曹操以此为由,认为孔融不孝,找个碴把孔融给杀了。有时候,就是话糙理不糙。有的话说出来不好听,但道理并没有错。父母与子女之间都相互宽容一些,相互尊重一些,这就是说,子女不是隶属于父母的个人财产,父母也不是子女的必然负担。两个方面都给对方以更多的自由,或许才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167418.html

上一篇:韩国瑜现象
下一篇:出国留学的投入产出
收藏 IP: 221.221.1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