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zhang0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fzhang01

博文

马里兰大学访学散记之十二:2+2学生

已有 5764 次阅读 2014-7-2 09:17 |个人分类:旅美人生|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学校于2007年与马里兰大学农业与自然资源学院签订了联合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议,截至2013年,两校联合培养本科生达50人。大多学生都是在学校学习2年后,去马里兰大学学习2年,被我简称为2+2学生。

尽管在出国前,我从学校负责该项目的徐汲教授那里,得到了2+2学生的全部名单,但真正感受他们的风采,是在到马里兰大学之后。有一次,我在食堂吃饭,碰到一个中国学生,和他聊起来。他说,我认识一个2+2的学生,是你们中国农业大学的,非常优秀。后来,我在做自我介绍,以及与学院老师交流时,人们都会提到,哦,中国农业大学的,有个2+2的学生…… 在一年两次的2+2项目交流会上,学院院长、各系的系主任,还有学生的指导教师,汇聚一堂,我在感慨马里兰大学重视人才培养的同时,深切感受到2+2学生在校园里的良好声誉,更是认识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我好奇的去了解2+2学生在马大的学习情况,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GPA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成绩点数)都在3.5以上;获得满分4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在毕业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都申请到欧美一流的大学去继续深造。其中,第二批学生中的杨子砚以全优的成绩被录取为马里兰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专业(该专业位于美国大学专业排名前列)博士生,打破了学院多年来不录取本校毕业生的惯例。第三批学生中的綦远东也同样以全优的成绩被录取为学院农业经济专业博士生,并且在本科阶段,他还被选为20名大学生代表之一,参加美国农业部组织的年度农业展望论坛(Agricultural Outlook Forum)。

20128月底, 172+2学生到马里兰大学报到。我同他们一起参加各类培训,带他们熟悉校园,办理电话卡,买生活必需品等,很快就成了朋友。刚开学时,我的办公室就成了他们的小据点,有事没事就来转下。后来,慢慢的就少了。很多学生反映,课程压力太大了,隔不了几天就会有小测试,还有太多的课程指导书要看,有时候还需要准备课堂汇报。我玩笑的说,应付下不就可以么,不用那么认真吧。来自人文与发展学院的陈蓝昊一脸严肃的说,那可不行。学长学姐们学习都那么厉害,我们也不能丢脸。另外,这里的学习,平时都记成绩,靠期末前的突击是行不通的。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范宇萌补充说,不像在国内,在这里一直努力和只靠突击复习而得到的课程分数,肯定不一样。而且这样确实促使自己学到东西,再说选的课也都是自己感兴趣的。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一个学分1000多美元呢,还有这边的生活费啥的,不好好学,那不是浪费生命,浪费钱。

借中秋节的机会,我在家里办了个聚会,邀请2+2学生参加。近50人参加,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农学院的魏院长及夫人不仅参加,还全程与学生一起交流。在交流中,有学生告诉我,他觉得自己是农大人,特自豪,有很强烈的农大归属感。他补充说,因为他的朋友,也是2+2的学生,来自国内别的大学,今天也一起参加了。据他的朋友说,他们在外,形单影只的,尤其是在节日里,感觉像被抛弃了似的,非常羡慕我们的氛围。后来在逐个介绍后,才知道,除了我校,共有78个兄弟高校近20名学生参加了聚会。

我一直在思考将我们优秀的学生送出去,学校的利益在哪里。最近,我从微信里看到,学生们要毕业了,大部分都申请到理想的学校去继续深造。看着他们的留言,充满了对中国农业大学的感激之情,对母校的感恩之心。若是我们用平常和坚持从学生走出校门时就一直关注着我们的校友,若是我们用世界的人才观去看待人才培养,若是我们培养的学生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那么世界一流,也就指日可待了。


并非结束:美国访学的经历,时常干扰我现在的生活,以至于有些行为方式让人觉得尽乎矫情。“总说,不就是去过一趟的么?”所以,暂告一段,也及时整理思绪。也许若干年后再来回忆,角度和层次也将会不同,不管咋样,期待故事精彩继续和甘醇宜人,自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5403-808354.html

上一篇:马里兰大学访学散记之十一:虚惊一场的火警
收藏 IP: 114.251.216.*| 热度|

4 张红光 王军军 李宁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5 0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