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技巧——写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们
彭泉
我们的一生,会经历很多面试。从内容上来分,可以简单地分成两类:一类是业务类,一类是素质类。业务方面的事情,此处不谈。素质类的内容,却经常能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经常会对面试的成功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简单谈谈这一类面试(或者面试中的这一类内容)的技巧问题。此外,从面试的结果来看,还可以分为竞争性面试和非竞争性面试(或曰淘汰式面试与非淘汰式面试)。非竞争性面试,重在了解情况,竞争性面试,则是侧重结果,强调胜出。因此,我们要谈的,是竞争性面试中涉及到综合素质时的面试技巧。
面试的时候,考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可以预料到的,有些则很难预料。但无论具体问题是什么,大致上来看,会涉及到以下内容:
一、自我介绍类问题。此处的“自我介绍”是个广义概念,可以是介绍个人的基本情况,可以是介绍自己的业务水平,可以是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可以介绍自己的毕业学校和原来的工作单位的情况,等等。如:请介绍一下你的基本情况。
二、竞争优势类问题。如:你跟其他竞争者相比,有什么独特优势,可以让我们优先考虑你?
三、缺点与不足类问题。如: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四、同行评价问题。如:你觉得XXX(一起来的你认识的竞争者)怎么样?
五、项目(岗位)了解度类问题。如:你对这个项目了解多少?
六、计划类问题(学习计划、工作计划、研究计划)。如:你是否有学习计划?
七、挑战类问题(挑战极限或底线)。如你能接受高强度的连续加班吗?你是一名女生,可以接受陪酒陪舞的工作吗?你爸爸是市长,为了公司的利益,你能否可以利用你父亲的权力为公司去运作项目?
八、其他问题。前面未提到的,都放到这一类里啦!
既然是竞争性(淘汰性)面试,那么面试胜出就是参与者追求的最高目标。任何面试,通常都不会时间太长,长则几十分钟,短则几分钟。因此,面试者必须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提高效率,集中展示自己的竞争优势。面试的技巧很多,有几点特别重要:
一、必须急速思考面试者提问的目的,也就是问题背后隐藏的预期答案。很多问题,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是个选择问题,无论是对提问者还是被提问者而言。但提问者的任何问题,背后都有一个预期,被提问者必须立刻判断猜度提问者的目的,然后做出针对性的回答。
二、无论具体问题是什么,应试者都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展现自己的竞争优势。例如: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如果你回答自己的某个缺点,那么很可能就失败了。你要考虑,考官为什么问我的缺点?注意:这种场合不是谈心。或许考官发现你很优秀,但是却无法在你与另一个人中间做出选择,所以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其实,优点与缺点,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无论多优秀的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很多时候,优点往往也是缺点,只是看的角度不同而已。因此,回答这个问题,也同样要遵循“展现优点”的原则,但方式要恰当。如:由于我各方面都很突出,有时候会有一种特别的孤独感,压力也会特别大,担心自己下一次成为不了最优秀的那个,所以大家有时候会说我太追求完美。这个回答,并非标准答案,也不是最佳答案。只是举个例子说明问题而已。
三、必须选准角度,认真挖掘个人的优势和潜在优势。如一名面试者,业务不是最优秀的,综合能力也不是最优秀的,常见方面似乎都不突出。但是,经过深入挖掘,他突然发现:自己是进步最神速的那个!大学入学时是全班倒一,现在是班内前十。因此,他的亮点之一就是:我是最努力、进步最大的,如果再给我一点时间,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可以做到更好。他还可能发现一个角度:我是日语口语最棒的一个。某人很矮,但如果你躺在地上仰视他,会觉得他也很高大。总之,只要选准角度,善于挖掘,每个人都可以发现自己原来没有发现的优势。未来的一生,大家会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因此,学会挖掘自己的优势或潜在优势,也是大学时代的重要任务之一。选准角度,你就是开屏的孔雀,否则,你展现给大家的,或许就只是孔雀的屁眼。有个笑话:孩子跟家长报喜:“爸爸,我这次考试在所有女生中是最好的。”爸爸很满意。(如果继续追问,就悲剧了:爸爸问,“班里几个女生?”答:“两个。”“那个在全班中考了第几?”“倒数第一”。不过,面试的时候未必追问那么多哦!)
四、获取面试所需要的第一手信息。不独面试,要实现自己的任何目标,获取有价值的第一手信息,都特别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获取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第一手信息,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获得第一手信息,必须找到能提供第一手信息的信息源(如信息库或提供信息的人)。第二手信息或第X手信息,经常会误人子弟的。
五、其他常见问题:如面试的着装、表述的态度、语言的利落得体、自信的展示、细节的把握、机智的应对等等,这个非一日之功,略过。
上述问题,并非面试所有技巧的罗列,而是面试中常见的大家不够重视的问题,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注意问题更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5 1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