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说说夏季养生
李延谦 2012-7-4 17:11
夏天,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黄帝内经》在描述夏天的节气特点时,这样写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意思是说,在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 ...
27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说说“中医四诊”
李延谦 2012-6-30 11:55
首先作为当代中医,不该排斥对医学仪器的应用。仪器诊断、中医治疗没什么稀奇的。有些反中医人士认为“用现代仪器就不叫中医了”不知道是什么道理。 人的疾病在身体的内部,中医不进行解剖,不做仪器检查怎么看病?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曾经引起过误解, ...
367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捍卫中医” 捍卫的是什么?
热度 5 李延谦 2012-6-30 09:47
狭隘科学观看不见中医的科学性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系统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别。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社会、意识领域的众多知识,而狭义的科学只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经典的西方近代文艺复兴之后产生的自然科学。 所谓西学东进,“赛先生”进中国,以及后来的四个 ...
2925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5
小议《蚕山论》对中医理论认识的不当之处。
李延谦 2012-6-27 11:50
很多不了解中医的科研人士经常诟病中医理论,时不时的批判中医的经典。 最近郑金生研究员的文章《 两极看 中医与中医理论“蚕山”说 》论述 中医理论是蚕山论(以下简称蚕山论),这个本人基本赞同,但该文的很多观点在笔者看来值得商榷。 一,捧杀中医 ...
2771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医方法论的特点和普适性。
热度 5 李延谦 2012-6-26 14:28
中医在数千年之前,面对复杂人体,探索出来一系列的独特认识方法,用今天的科学方法论加以研究,仍然有很多智慧之处,可以加以借鉴,继承发扬。比如,中医善于运用的取象比类方法,有的时候就不可替代。中医对于人体脏腑进行虚拟化模型方法处理,所以中医的脏腑概念不同于西医的解剖概念。中医很多术语属于定性描述,无法 ...
4548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5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该流于形式
热度 2 李延谦 2012-6-26 11:30
中医作为一种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智慧结晶,既是国粹,也是通过望闻问切、针灸调理等得以广 泛证实的医学瑰宝。如今,一些质疑者却拿它与西医的明察秋毫作比,把它划入“伪科学”的行列,并对这种“伪科学”进入校园表达质疑与不解。显然,这是出于对中医的无知或肤浅的一知半解所致,进 ...
4104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2
继续回应几个中医黑的找茬
热度 8 李延谦 2012-6-24 19:33
科学网上有个学物理的叫李铭的中医黑,整天秀自己的三流医学知识,拍砖没关系,要靠谱一点 。【靠谱不靠谱用事实说话,就事论事,不要人身攻击!】( 谁攻击你了,中医粉都不叫攻击,中医黑怎么叫攻击?) 在关于“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的论争中,许多人认为中医对于脑与神明关系的认识,形成的时代比较 ...
2947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8
“物理学家”李铭又找茬了
热度 2 李延谦 2012-6-24 15:29
科学网上有个学物理的叫李铭的中医黑,整天秀自己的三流医学知识,拍砖没关系,要靠谱一点。 在关于“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的论争中,许多人认为中医对于脑与神明关系的认识,形成的时代比较晚,出现在李时珍主张的“脑为元神之腑”之后,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
3376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由五材到五行的哲学升华
李延谦 2012-6-23 12:00
关于五材与五行的关系,过去有过很多争议:有学者认为五行来源于五材,也有的学者认为五行来源于五行、来源于五季,而不是来源于五材。 古人说:“至理本乎寻常,大道不外日用。”五行学说是一种哲学思想,它的起源也离不开古人的生产实践。 在人类进化的几百万年之中,用火的历史已有100万年以上,50万年之前的北京猿人 ...
38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什么阻碍了中医的发展?
热度 5 李延谦 2012-6-16 16:53
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精华,值得我们骄傲,也值得我们发扬光大。但是,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岁月里,也存在过被一些人误导的病态审美思想,“裹小脚”就是需要淘汰的不良文化。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说过,一些文人为了某种不健康的审美要求,把好端端的梅花枝干,剪裁得病歪歪的,枯枝残花可怜巴 ...
6027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