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我他认识到输出重要,面向公众的、有价值的公开输出更重要,坚信这样的输出是推进自我成长的真正“输入”尤其重要,并且从内心里认可输出要远重于输入,甚至将金川顕教的“iOIF”奉为圭臬,这也只是刚刚开始进入陶行知先生“行知行”中的“知”阶段了。
这个“知”已经可以称之为初阶“真知”了。可是,真“知”后面的真“行”,征程漫漫,才是联结“知道”到“做到”的桥梁,有了这万里之“输出”,“说到做到”才不至于沦为笑谈。正因为这征程漫漫,连孔夫子也不免感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按照金川顕教的说法,这最开始的“知”,过程尽量短,以便把大量的时间腾出来留给后续大量的输出、有针对性的输入和真实有效的反馈,以及后续多次如此这般的迭代。一开始的输入微之又微,后面的输出、输入和反馈才会针锋相对、迭代有道。攻博之日即写作,才能体会读博微言大义;心生申报项目之时,即是真做研究之日;心生一念,就要去写,去做,去说,去教,才能体会什么是“知行合一”。论文读得辛辛苦苦,事情做得含含糊糊,公文写得战战兢兢,心生惶恐不安,何以言知,哪里有爱?
背书从头到尾一字不写,看论文中间一笔不动,做学问一篇文章不发,输入过剩,输出不足,即便再聪明,最后结果会怎样?字不写,辜负了辛苦背诵;回答无以简明扼要,辜负了辛勤阅读;论文不撰,辜负了海量文献。最后的最后,考不砸,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论文发出来了,不悦之情也会溢于言表。
价值输出,是献给世界的爱,也应该成为每一个莘莘学子和学者们的心中所爱。只可惜,价值输出成了心中的恐惧。
君不见,若不恐惧,为何不一开始就即刻输出?若爱,为何不一开始就输出?若爱,为何不一辈子输出?若爱,为何不珍惜生命,再重来?
……
何以爱起来?何以驱走恐惧?
——唯有直面,不逃避,不灰心,主动靠近,与恐惧做朋友,与时间做朋友,踏踏实实实战,扎扎实实输入,老老实实迭代输出,积极征求真实反馈,积小流致江河,积跬步至千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7 2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