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qit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uoqiting 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10.90.9.*   [25]周丽丽   2021-12-23 16:50
左老师您好,有幸找到你怕博客,您发的这个《现代水文学》ppt可以发一份给我吗?这个网址现在失效了。我的邮箱为:fjzhoulili@126.com
期待您的回复
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IP: 182.150.91.*   [24]张越关   2021-9-27 16:49
左老师:
   您好,请问您的<现代水文学>的课件PPT可以发给我一份吗?您博客上的网址下载不了。
  左老师,能否麻烦您方便的话发我一份?我的电子邮箱:zhangyueguan@mail.xhu.edu.cn
  麻烦左老师了,谢谢左老师。
  祝好!
  此致
IP: 210.77.64.*   [23]谭晓晴   2021-5-14 16:38
尊敬的老师,您好!本次问卷是为了解目前科研人员对非产出性科研活动的认可度和期望,并为该类科研活动的评价提供依据,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绩效评价。非常希望您能花几分钟的时间完成问卷,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本研究(科研人员对非产出性科研贡献的认可度研究)有重要意义。调查采用匿名方式,填写问卷需4-6分钟,若您对调查结果感兴趣,可在问卷末尾留下邮箱,我们将及时发送给您!网址:https://www.wjx.cn/vj/mdXJ3fA.aspx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
IP: 112.38.53.*   [22]马凤   2020-8-5 15:58
左老师,
  您好!
  请问您<现代水文学>的课件PPT可以分享一下吗?您博客上的网址下载不了。
  能否麻烦您方便的话发我一份?邮箱:1136971337@qq.com
  谢谢老师。
  祝好!
我的回复(2021-1-5 22:12):可以的。谢谢!
我的回复(2020-8-10 12:38):可以的。
IP: 124.200.147.*   [21]胡大伟   2019-4-6 12:18
左老师,您还在研究系统动力学模型吗?
我的回复(2019-4-26 21:48):您好!系统动力学只是采用的方法之一,不专门研究,只是应用,研究的不深。
IP: 222.22.41.*   [20]左其亭   2017-2-5 12:04
新春新的开始!
IP: 123.15.57.*   [19]左其亭   2016-6-23 18:07
你和会务组联系,肯定有。
IP: 113.76.100.*   [18]檀成龙   2015-5-12 21:18
博客《七篇2015版“调水增雨”论文的相互关系和进一步验证的研究思路》,对国家可能有很大作用,希望推荐,请关注。网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id=889667
IP: 14.116.5.*   [17]檀成龙   2015-4-30 20:33
《中国各地平均降水量与空中水汽含量的相关研究》和《中国各地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相关研究》能够相互印证。《中国各地平均降水量与空中水汽含量比值的研究》和《中国各地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比值的研究》也能相互印证。欢迎理性质疑,请审查,网址是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classid=168537&view=me&from=space
IP: 219.131.222.*   [16]檀成龙   2014-11-27 11:22
尊敬的左教授:
您好!《霾的帮凶:冬半年、冬季降水日数减少致使降水驱霾能力减小》,请关注,网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45780.html
IP: 113.76.103.*   [15]檀成龙   2014-10-18 23:53
尊敬的左教授:
您好!我一共写了5篇“调水工程”论文,它们分别是①向西北调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②水源区怎样调水?③受水区怎样调水?④关于实验工程“西之西线”的建议;⑤调水遏制民族分裂。这5篇论文我已在博客上对外公开。
我的文章涉及气象和水利两大领域,其中“调水增雨”的论文属气象专业的研究范畴,水汽看不见、摸不着,调水增雨可能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争议很大,短时间难以得到专家的支持;“调水工程”属水利专业的研究范畴,与气态水相比,液态水看得见、摸得着,直观性好一些,但西部调水工程极其复杂、艰巨,要得到水利专家的支持也有很大难度。

因为利益的关系,人们比较关注身边的事,与自己有关的事,不太关注遥远他乡的事,与自己无关的事。我的论点争议很大,加之受益地区位于西北,远离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远离中国的人口中心,对我文章关注的专家不多。在关注我论点的少量专家中,受气象和水利知识的限制,大部分没有评价能力。所以,关注我的论点又具有这方面能力的专家很少。
您是水利专家,有能力对我的论文评头品足,请您客观评价我的论文。如果您愿意,最好发表这方面的博客文章(我前面转载了5位专家对“调水增雨”看法的博客文章,很想转载专家对“调水工程”看法的博客文章)。
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檀成龙
我的回复(2014-10-21 19:36):谢谢!
我想想,成熟了再回复你。
IP: 14.116.17.*   [14]檀成龙   2014-9-4 22:54
左教授:您好!6月份,我在科学网开通了博客,到目前为止全部都是宣传向西北调水之事,请关注。
我的回复(2014-9-6 08:19):祝贺!
IP: 110.152.194.*   [13]张学文   2014-4-28 16:50
书已经按地址寄出,平寄,估计10天收到。张学文。4.28
我的回复(2014-5-17 16:30):张先生您好!
大作已经收到,正在拜读。非常敬仰你一位前辈对专业的追求精神。谢谢!
左其亭
IP: 49.113.114.*   [12]张学文   2014-4-27 21:23
好的,地址已经知道了。张学文。4.27
IP: 124.117.17.*   [11]张学文   2014-4-22 17:43
左教授好!
最近气象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名预报员的科技探索-气象、水、复杂性》,(基本是我的一些博客文稿)打算给您寄一册去,算纪念。请告诉我合适的投递地址。以便付邮。
张学文,4.22
我的回复(2014-4-27 20:21):太感谢张先生了!
也祝贺你的大作出版!

我的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左其亭收
邮编450001
IP: 112.80.149.*   [9]陈昌春   2013-8-11 16:00
左老师:你好!
尽管水文科学与水文学者近年都活跃,但我感觉水文学在外网上缺少一个有份量的宣传平台。
http://bbs.cjk3d.net/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80过于广泛,缺少水文专业性与深度。
长江科学院的陈进老师在http://blog.sina.com.cn/u/1634613174唱独角戏。
科学网上的水文学者们在博客上的声音仍比较微弱。
我个人最近在气象家园http://bbs.06climate.com/home.php?mod=space&uid=16195上写了不少介绍性的帖子。
我很喜欢出现一个类似“气象家园”的“水文家园”。如果你们的bbs论坛(http://www.waterscience.cn/)将来能够发展成开放的BBS就好了。
我个人近期也很想介绍一些水文学网页与软件等,可惜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在综合性的科学网过多介绍水文学专业信息看来也不合适,网管追求的是所谓原创与吸引眼球。

个人杂想,仅供参考。
我的回复(2013-8-12 08:13):欢迎你在这个群组上发言!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group&fid=429
我的回复(2013-8-12 08:11):陈先生你好!
非常感谢你的信任和支持!正如你所言,确实专业性平台搭建比较困难。我们共同努力!水科学QQ群是一个比较好的交流平台,目前得到广泛支持。谢谢大家!我们再继续讨论和想办法,不断推进这些工作。另外,你有什么好的办法,也请你直言。我们共同努力,相互支持,相信会越来越好!
IP: 58.240.140.*   [8]陈昌春   2012-10-26 20:28
左老师:你好!
我刚刚写了一篇水文典型年的科普博文,检索之下发现左老师已发表了大作《具有多个水文站的多支流河流典型年选取方法》,我顺便进行了介绍。因时间关系,大致浏览了一下,未顾上细看,觉得很有意义。
                 祝  生活、工作愉快!

                                 陈昌春
我的回复(2012-10-28 21:57):相互交流。
IP: 124.88.139.*   [7]sdlsyx   2012-8-17 23:03
三道岭史迎新《治理黄河的十八诀》

治理黄河十八诀,用心揣摸不等闲。

第-法治总在先,杀鲧用禹治河功。

废雍用疏舜称明,大禹治水九河顺。

第=治水先治沙,黄土高坡早绿化,

上游沙少下自靖,水土保持别忽视。

第三慎建大水库,能蓄能排不雍沙。

雍中有疏无遗害,黄土流沙人海流。

第四宽河度巨洪,千年大汛若等闲。

大堤坚固如金刚,束缚狂龙保平安。

第五束水冲沙漕,大水大漕小细沟。

河床分切如梳状,大洪小水各适漕。

第六改道新黄河,泥沙疏入黄海滨。

清水取用浊冲沙,围海造田弈河滩。

第七河漕设闸门,调水调沙更相宜。

河漕轮替无於泥,滩是漕梳漕亦滩。



未完待续。。。。
IP: 124.88.139.*   [6]sdlsyx   2012-8-17 23:02
教授您好,我喜欢研究治理黄河,在网上发了许多治理黄河下游的博文帖子,您有兴趣的话可以搜索一下,也许能对您的学术有帮助,反正我就是想要让后世说起黄河的时候能够想起我的名字,当然这是玩笑了,不过如果我能想出特别的治理黄河下游的好法子,而且能够恰好给水利专家以思维启发,因此使黄河下游的治理有个新思路新方略,如同潘继训一样,那也是很有意义的
  史迎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6-24 0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