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枫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枫枫桥

博文

也谈我参加的三次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经历 精选

已有 7624 次阅读 2010-4-14 11:08 |个人分类:交流记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看了网上别人讲的参加国际会议的博客,就想起了,我在2006年与2008年,我有幸参加了三次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还真是有一些感触。

第一次是06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大会,那一次,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去参加会议,虽然,是国内,但是,还是感觉陌生,但是,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因为那里邀请的国外的教授,真的是非常的好,就是会中文,也一直说英语,而且,鼓励我们随便说,真的很有效果,很快语感就出来了。这位老师,无论是到那个会场,都是非常尽职的鼓励年轻人多讲多说,而不只是,像国内某些还算是有些小名气的教授们,那样,只顾着自己和那些觉得可以交往的人寒暄,拉关系。非常的提携年轻人,这次会议,我第一次知道,有墙报,有口头报告的这些会议的不同形式,虽然,我也只是在台下,做听众,但是,学习了计划自己的听会流程,还是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那些好的会议,屋子里满满的都是人,有的人,没地方,就坐在地毯上,但是,大家都觉得很好,很热烈,来自不同国家的听众,偶尔还会互相交流。而且,如果是学生作报告,我都会积极想三个问题,去提问,感觉还真的像是在交流的,内心有喜悦的感觉。

第二次08年4月份,我参加的是我们本学校和中科院系统、以及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三家联合举办的国际会议,这一次,我做了墙报展览,但是,很遗憾,不是很正规,我傻傻的站在自己的墙报旁边,墙报展区却没有几个人,我想,这是会议组织不到位呀。虽然,如此,因为精心准备了墙报,知道怎么用PPT制作,怎么去打印出来,还是学习到了东西。所以,如果你是第一次参加会议的,我建议可以先从制作墙报开始,而且,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相信你会有一些收获的,我当时,就是留了地址,就有人去我们实验室参观了,虽然,不是我招待的,但是,我也很自豪。我自己觉得,如果举办单位,给出墙报足够的重视,并且,墙报和会议的报告穿插进行,就会很多人都去参加,我猜想,举办的单位,考虑的更多的是作报告人感受,那些所谓功成名就的人,而忽视了科研小兵们的工作吧。

第三次08年10月份,这一次我还是参加了我们本学校和中科院系统举办的国际会议,不过,这是以我们学院另一个课题组的教授为首组织的,这一次,我有经验了一些,我做了一个口头报告,而且,是参加竞赛,不过说实在的,真是丢盔弃甲,因为,9月中旬才接到,竞赛进入前40名的结果,准备的真是不充分,慌慌张张的,在这之前,对于准备英文PPT,是毫无经验的,不过,由此,我得到的锻炼还是很多,起码,我讲完之后,别人跟我说,英文说得非常好听,就是紧张的过头了,呵呵,决赛落选在意料之中,所以,还是有遗憾的,因为,我的报告内容非常新,虽然只有三组数据,得到一定初步定量的东西,但是,如果,有所准备,一定会入选最后决赛的。所以,这次宝贵的口头报告,对我也是莫大的鼓励。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想要和别人交流,还是要尽可能的做口头报告,不管好坏,有了反馈,你一定会有收获的。由于做口头报告,我这次会议,错过了听很多想听的报告,这也是第一次做口头报告的人的一种经历吧,所以,时间安排还是很重要,如果给我知道早一点,就好了,那个十月一,我都没有休息,都在朗读我的报告。还要准备服装,哈哈,也是一个未来科研工作者,需要的呀。生平第一次穿正装呢。

我希望,将来工作有机会去国外参加国际会议,或者作为组织者之一参与国际会议的举办,因为交流是有益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388-311853.html

上一篇:转载:诗经·小雅·鹤鸣+ 兼谈创新的含义(1)
下一篇:这是我想要的安静的感觉
收藏 IP: .*| 热度|

8 武夷山 周涛 段庆伟 孙学军 曹聪 盖鑫磊 唐常杰 左正伟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