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 Proactive Rather Than Reactive!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徐峰

博文

尼美舒利事件尘埃落定?远远没有结束!

已有 5846 次阅读 2011-3-22 11:3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ffice, style, 功能性, 生化, 尼美舒利

药品除治疗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改变等不良反应,损害病人健康,造成残疾、甚至死亡,是为药源性疾病。事实上,药源性疾病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而撤市的药物不少。200388,德国拜耳公司宣布:从国际药品市场撤出西立伐他汀钠 (拜斯亭)。翌日,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禁止使用西立伐他汀钠。2004930,美国默沙东制药公司宣布,从全球市场上召回解热镇痛药罗非昔布(万络)。顺便在此对默沙东制药公司表示敬意。因为万络的离去,它带走了默沙东公司一年25亿美元的收益;它刚刚进入我国的医保用药目录;它1999年才问世,在全球市场上仅仅生存了5年。但默沙东当断则断!

 

2011128SFDA要求癌症镇痛药达宁(右丙氧芬)逐步撤市。右丙氧芬于上世纪5060年代在国外上市。2004年,英国药品管理部门对右丙氧芬的风险/效益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认为,右丙氧芬在治疗疼痛效果方面无明显优势,而药品过量的风险却不可被接受,20051月英国宣布将此药品逐步撤出市场。20096月,欧洲药品管理局在欧盟范围对此药品进行了评估,得出结论:右丙氧芬的风险尤其是过量使用导致死亡的风险大于其治疗效益,建议将右丙氧芬及其复方制剂逐步撤出欧盟市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组织专家对右丙氧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估,20097FDA发布信息,允许右丙氧芬仍留在市场,但要求在说明书中加入黑框警告,强调过量使用导致的风险。与此同时,FDA要求制药公司开展一项新的研究,以明确右丙氧芬在心脏方面的毒副作用。201011FDA也做出了右丙氧芬撤市的决定。中国SFDA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依据《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也于今年128日发出通知,决定将含右丙氧芬的药品制剂逐步撤出我国市场。

 

达宁的撤市历史,其实也可能是尼美舒利将要经历的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右丙氧芬是因过量风险较大而被英国、欧盟、美国下市的。中国SFDA在右丙氧芬撤市事件中表现得非常跟国际接轨。

 

联系到尼美舒利, 由于利害关系,生产厂家声称:有不少关于药品尼美舒利用药的报道,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主观臆断,尼美舒利在上市后从未有过不良反应的报告。这个论点在学术界和临床实践中显然都是站不住脚的。吊诡的是,有媒体报道,219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独家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对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监测来看,未出现异常情况。此话当真?未见SFDA公开申明。 对尼美舒利的安全性论证肯定不会很快就有结果,但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可以明确的是:尼美舒利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是肯定存在的。

 

作为专业人士,我认为尼美舒利会逐渐被撤市,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其实,这一点无论厂家或者SFDA也许大家都心知肚明。为什么世界上最先进发达的美国人不用这个药?真的是厂家没有申请在美国申请吗?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制药公司会无视这个蛋糕?我奉劝所有12岁以下儿童的家长,不要在自己的小孩发热时去药店自行购买使用尼美舒利。连印度都禁止在12岁以下儿童使用尼美舒利了!我们中国的儿童还当小白鼠?我期望即便目前因种种原因不能将尼美舒利撤市,那么在尼美舒利的说明书中至少应该显示其不良反应主要有潜在的肝损害、急性肝炎,而不是只有胃灼热、恶心、胃痛等;至少应限制12岁以下儿童的使用。请SFDA为病人、病儿着想!

 

有人说:只有国家SFDA对药品安全性的认定才有安全性。我同意,但有保留,因为:SDFA对药品安全性的认定有一定的滞后性。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作为整个药品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早的获得安全性问题的信号,全部信息汇总到药监局,由药政部门做出或继续使用、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的决定。这里,不存在先知先觉或后知后觉的选择。只要有严重不良反应,就应该限制或停用。正如拜斯亭,正如右丙氧芬。当初,SFDA的专家们不是也认定拜斯亭是安全的吗?右丙氧芬是安全的吗?最后还不都是乖乖接轨撤市。既然对安全性的认定有滞后性,既然现今已有不少尼美舒利引起肝损害的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那么,任何人都不应该再继续在12岁以下儿童中使用尼美舒利,专业人士更应该有担当,有良知,有勇气,把儿童的生命健康看得高于一切,无论是自己的掌上明珠,还是邻家的普通子孙。

 

网上有SDFA药品评价中心的专家发表高见:青霉素还会引起过敏反应死亡,不是还没有下市。我觉得这要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二战时期,抗感染药物异常奇缺,如果不用青霉素,病者可能就会因感染死亡,就算冒着过敏性休克的危险,在彼时仍然要用青霉素。但现在,大量可替代青霉素的抗生素不要太多,即使用青霉素,也得做皮试,何况青霉素在市场上基本已经消失了,诸位还有谁听说过青霉素的过敏死亡反应报告?

 

归根到底,尼美舒利究竟是救命良药,还是致命毒药?其安全性需要SFDA组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做出权威回答。尼美舒利事件尘埃落定?远远没有结束!

 

(说明:本文写作过程无任何利益冲突关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891-425080.html

上一篇:关于顶尖杂志CA上发表 Letter一事有关评论,向西京医院药剂科王超致歉
下一篇:朱军先生今年中三项国家基金,工作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收藏 IP: 220.243.53.*| 热度|

3 戴力扬 徐酉阳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4 0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