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课堂教学(3)教书也有技巧 精选

已有 5768 次阅读 2023-5-27 08:26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杂说课堂教学(3)教书也有技巧

课堂是学校里教书育人最主要的地方。教书的主要手段是教师在课堂里讲课。所谓课堂教学,主要也就是指教师的讲课。

教师的性格各样,讲课的风格也各异。只要讲的好,讲得清楚,各种风格的教师都能够教得好。我做学生的时候,受教的好老师很多,在课堂教学方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位:一位是高中的英语老师周大心先生,一位是著名的化学家唐敖庆先生。

我读高中是在1960年代初,那时候国门被关,除了北京和上海有很少几个外国人之外,其他地方是基本上看不见外国人的。中学生学英语,一般都缺乏动力,会觉得很枯燥。那时候又没有任何电化教学的工具,就凭一本教科书和老师的一张嘴。可是,五十多岁的周大心老师把英语课上得非常生动,让学生喜欢上他的课,这是很了不起的。

周老师的中文和英文的板书都非常漂亮、流利、清晰而且书写快速,让人看了就觉得是一种享受。这一上课就使得学生产生了由衷的钦佩,而且听从他的教导,去认真学习penmanship。

周老师的朗读非常生动,有点夸张,非常吸引人。根据课文的内容,他的声音有时候非常轻、慢,有时候则坚定而有力,有时候甚至近乎咆哮。他也会让学生跟他一起像演话剧一样朗读和表演课文中的内容、人物的对话。

他与班长每次上课时都重复类似的对话,不厌其烦,搞得大家都熟悉。他对我们课堂听写之类的练习的评分非常严格,有的人扣分被夸张地扣成负分。他允许我们围着他看他阅批我们的一张张考试试卷,一边笔批一边口评。他让我们每个人自己做一本词汇手册Vocabulary,搞得像字典一样。

总之,周老师让所有的学生都热爱学习英语,在简陋的条件下,学习得尽可能好一点。

唐敖庆先生是卓越的理论化学家,有非常好的科学研究工作。在我一辈子遇到的所有科学家和教师中间,唐老师的讲课水平无疑最高的。他给我们六个学校的1978届的研究生和全国各高校的进修教师讲述《量子力学》和《量子化学》两门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实际讲课时间都接近100学时。

对数理水平不高的化学专业出身的人讲量子力学,本来是一个困难的工作,进修班和研究生班中,人员素质、原有水平不齐,又经过了“十年文革”的荒废,但是,唐老师的讲课既能够使初学者听懂,又能够使基础较好者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首先,他的理论水平高,对科学问题理解深刻。在教授量子力学时,由于他讲授的起点高,听过了唐老师的量子力学,自己再去看其他量子力学教科书就会感到较少有难以克服的困难。

唐老师的表达能力特别好。他知道如何用一般人容易听懂的语言和方式来讲述,这就是深入而浅出。他的普通话虽然带有浓重宜兴口音,但是吐字慢而清楚,抑扬顿挫,使人容易听懂。他的讲课,几乎一字不多,一字不少,每一个字都给人深刻的印象。他的板书大而清晰,一笔一划,一丝不苟。数学推导严密而清晰,必要时补充讲述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在关键之处特别加以说明,在讲述中强调与数学式子对应的物理意义,紧要之处重复强调。他的眼睛虽然在厚厚的镜片后面,但是,给人的印象是他始终在与你交流。他教学的内容都是他自己精选、组织的,讲课时完全不看讲稿,不但数学推导丝丝入扣,就连小数点后面四、五位有效数字的计算结果都记得清清楚楚。如果把他的讲话完全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基本上没有多余的字句。

他讲课时已经有六十四五岁了,但是中气十足,在二百来人的大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上都能清清楚楚听得到他的声音。三节课下来,总是衣衫湿透。

唐老师的讲课是许多人学习的楷模。只是由于天赋和学术经历的差异,别人很难达到他那样的高度。

教师要达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自身必须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对于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以其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这是教好一门课程的前提。

教师讲课不可能像念书一样,即使是完全按照教科书的次序讲述,即所谓“照本宣科”,也总需要作很多解释。这种讲解也是很有讲究的。

当引入一个新的概念,证明一个重要的定理等情况时,就需要格外细致一些。这种时候性急不得。必要的数学推导,不可以用三言两句糊弄过去。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一个一个字清清楚楚地书写,慢慢地讲授,让学生能够记上笔记。这样做看上去效率低,但是适合人们学习的普遍规律。

实际上大多数人对于新的概念,对于数学式子的推导、一步步的变换,接受并理解就是不很快的,讲授得略慢一点才能够使学生跟得上教师的思路,在他的脑子里建立起这种新的概念,理解推导的逻辑。讲得太快,表面上学生好像了解了,但是印象并不深刻。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技术和应用日新月异,但是其数理化基础基本上很少变化。在基础性的问题上一定要舍得花功夫,弄好了,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一辈子受用。

等到一些介绍性的讲解,需要一些形象的印象,这时候用PPT等视频,就更为合适。比光用最干巴巴地描述要好得多,效率也更高。

有些管理者不懂得这个道理,一味讲究要好看,用电化教学,看视频,或者硬要学生一起讨论,这是不对的。经典的教授方法,是很多代师生教和学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结晶。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慢,该细的地方一定要细,马虎不得。

教科书的编写,一般都适用于较大的范围。所以,选择了即使是较好的教科书,在讲解的时候,还是应当注意适合本身专业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水平。适当结合本专业的情况,即使是举一两个简单的例子,也能够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水平高一些的,不妨讲得深一点,以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对基础水平差的,则更需要一点耐心,讲得浅显一点。能够把道理讲得浅显而不损害其科学性,也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能否针对当时当地的具体实际,作适当的变通,这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体现。

要想教好书、讲好课,教师的业务水平要高,还有讲究技巧,当然最主要还要有好的心态与心情。如果管理者不重视教学的质量,只管马马虎虎完成任务,只看争得多少项目,拿来多少经费,教书好坏一个样,甚至糊弄着讲课的人或不会讲课的人还占了大便宜,谁有心情下功夫去教好书呢?业务好、技巧好,心态和心情不好,讲课也不会好。因此,千好万好,管理好才是真的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389560.html

上一篇:杂说课堂教学(2)课堂里的人数
下一篇:理科教师讲课“从一而终”好不好?——杂说课堂教学(4)
收藏 IP: 119.162.63.*| 热度|

21 武夷山 贾玉玺 尤明庆 张林 姚小鸥 郑永军 刘进平 晏成和 康建 吴斌 崔锦华 谢钢 王安良 王德华 苏德辰 冯兆东 周忠浩 冯圣中 张俊鹏 胡新露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