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引言、前言和后记
热度 3 2021-12-2 08:27
引言、前言和后记 我们写论文一般都会有一个引言,这差不多是撰写现代科学论文的规矩了。引言往往要写出论文涉及论题的研究背景、意义,介绍前人在这个领域所做过的工作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工作的意义,从而引导出论文的主要部分。 写好研究论文的引言,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好的引言要写得引人入胜,使人看到引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3332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3
管子、晏子和孔子
热度 3 2018-8-20 09:10
管子、晏子和孔子 管仲和晏婴是齐国文化的前后两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而孔子则是鲁国文化毫无疑义的代表。比较一下他们之间的评论言语,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管仲 ( 约公元前 723年-公元前645年 ) ,要比孔子( 公元前 551年―公元前479年 )大一百多岁,当然无法知道身后会有一个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7538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让每个人都能过好他的“小日脚”
热度 4 2017-12-14 08:01
让每个人都能过好他的“小日脚” 日脚,在这里是一个吴方言词汇,意思与北方方言中的“日子”完全相同。北方方言喜欢在名词后面加一个子字,桌子就是桌,椅子就是椅,这里的子字并没有很实在的意思。日子,主要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日,就是天,特指某一天;第二个意思是引申义,生活。我们生活着总是一天一天地过,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7653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说“负者歌于途”
热度 6 2017-10-20 07:59
说“负者歌于途” 躺在床上抄书,是我经常要做的事情。当然,在床上写字,只能用铅笔,别的笔都不行。用铅笔写也有好处,那就是写错了能够用橡皮擦掉。 躺着抄书,就是看书上的一句,就在纸上抄一句。如果书上的文章很生疏,词句又很别扭,还有些不大熟悉的字,抄起来就很慢,抄几个字就要看一下书。如果是很熟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3235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6
知识分子实事求是精神的光辉楷模——读《武开章》
热度 1 2016-10-1 07:56
知识分子实事求是精神的光辉楷模——读《武开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的前夕,我阅读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武开章》一书。 武开章先生是老资格的革命家。1905年,武开章出生在陕西省葭县(因葭字生僻,现已改为佳县)农村的一个富裕家庭。1925年,他受著名教育家杜斌丞和中共早期领导人魏野畴的影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949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1
我们需要当代的“国风”
热度 11 2015-7-15 08:45
我们需要当代的“国风” 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汉字。按照小学自然课上学到的知识,我们知道了风就是空气的流动。我们的祖先就把风的这种流动性与人类社会中集体行为的流动性联系起来了。如今的词,风气、风俗、风尚、风情等等都说的是社会集体的某些作为。流行歌曲也是社会风尚的一个表示,古今都是如此。所以,古代的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5964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11
闲说《牡丹亭》
热度 3 2014-5-23 07:56
老华:嘿! 老温:你好!天热了啊。 老华:热了!这些天看什么了? 老温:也没有看什么,哦,看牡丹亭了。 老华:那里在演?谁演的? 老温:不是看昆曲,是在家里看剧本,汤显祖的《牡丹亭》,又略微认真地读了读。 老华:哦,我还真没有看过这位被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所写的《牡丹亭》剧本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6530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3
《世说新语》中十士族人物族内关系图
热度 2 2014-2-24 08:14
《世说新语》是一部叙述魏晋时期特别是晋代上流社会人物事迹和言论的古代笔记小说。该书属于作者那个时代的“当代史”,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书中人物众多,书中对这些人物的称呼或称姓或称名、字,或称官衔,或称做官之地,读者有时会如堕五里雾中,而且对于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不容易弄清楚。本人上一篇文章曾经给出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7771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世说新语》中王氏人物关系图
热度 4 2014-2-19 08:53
《世说新语》是一部叙述魏晋时期特别是晋代上流社会人物事迹和言论的古代笔记小说。该书属于作者那个时代的“当代史”,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书中人物众多,其中王姓人物就达到九十来个(有几个虽然没有在正文中出现,但是事有涉及)。 作为比较,看一看当时的其他大族在书中大致的人物数: 谢姓: 20 ; 庾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7971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用另一种眼光看问题
热度 2 2013-12-27 08:09
 古人写的文章,流传至今被我们读到的,总是人们已经读过的。不但读过,读过之后,往往有些评论,评的人多了,就有一些近乎结论的看法。我们今天读到的书,往往向我们介绍这些“结论”。我想,我们看这些书,除了知道前人的看法之外,各人还是可以用不同的眼光,看到另外一些方面。 下面一段名段,引自《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5029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0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