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学生们为什么不快乐?
热度 10 冯大诚 2023-3-7 08:17
学生们为什么不快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老百姓生活不断改善,而青少年学生又是每一个家庭最重点照顾的对象,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毫无疑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学生们好像并不感到快乐,许多人感到的还是很不快乐。 各类学生都想法当然并不一样,各人有各人的烦恼。研究生怕做不出好的工作,发不出论 ...
个人分类: 教育|5535 次阅读|23 个评论 热度 10
从“宁辞职也不道歉”的教师说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
热度 7 冯大诚 2023-2-22 08:24
从“宁辞职也不道歉”的教师说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 现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不允许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排名的。据报道:来自于长沙某学校的一位教师在一次考试后,还是把学生的成绩发班级群,于是引发了班级群里不少家长的不满。而这位教师看后直接霸气回应“我宁愿辞职,也不会道歉”。 网络上不少人都支持这位 ...
个人分类: 教育|7367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7
虚岁与周岁——建议把类似的常识写入教科书
热度 5 冯大诚 2023-1-22 08:18
虚岁与周岁——建议把类似的常识写入教科书 今天是癸卯年的年初一。谨向各位拜年! 过年的时候,人们总说“天增岁月人增寿”,也有很多人把这句话作为春联的上联。也就是说,除夕一过,到了大年初一,就过了一年,人就增加了一岁。 鲁迅先生在《南腔北调集·题记》中这样说:“一俯一仰,居然又到年底,邻近有 ...
个人分类: 教育|6711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5
少年经历对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热度 6 冯大诚 2023-1-9 08:31
少年经历对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元旦已过,春节将至。每年这个时候,烟花爆竹是否应当继续禁放的问题,总是会在网络媒体上激起一阵波澜。有人希望继续禁放而有人则主张开放。 主张开放的人所说的一个最主要观点,是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过春节的传统习惯,是老百姓欢欣喜气过节的象征。没有了满天飞舞的烟花,没 ...
个人分类: 教育|6363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6
怎么学,向谁学
热度 6 冯大诚 2022-12-28 08:09
怎么学,向谁学 人一生下来就在学习,学习呼吸,学习吃奶,学习听声音,学习看东西,学习手舞足蹈,学习翻身、抬头、爬行、坐起、走路、吃饭、说话……,所以婴儿和小儿是最会学习也最虚心学习的。学习的对象通常就是其父母特别是母亲。 到了上学的年龄,儿童就要到学校学习了。读书是学校学习的一个最重要内容。 ...
个人分类: 教育|5352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6
第一作者的增加与三等奖的沉渐
热度 8 冯大诚 2022-12-15 08:19
第一作者的增加与三等奖的沉渐 体育比赛一般都取前三名,中文称冠军、亚军和季军。我们对于人们工作的奖励也往往取三等,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过去,一等奖往往只有一个,真正的第一名,二等特别是三等奖有时候会多至两到三名。后来,很多奖项特别是基层单位的奖励,往往有各种照顾,于是被奖励的人数就越来 ...
个人分类: 教育|7078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8
说若干有机化合物的中文名称用字(4)
冯大诚 2022-11-14 08:18
说若干有机化合物的中文名称用字(4) 有机化合物中有一类环状化合物,例如苯,C6H6,6个碳原子形成一个正六边形,这是一个六元环化合物。如果成环的原子中有一个或几个不是碳原子,而是其他原子例如氧、氮、硫等,就称它们为杂环化合物。有的杂环化合物有两个以上的环并在一起,称为稠杂环化合物。 例如,五元 ...
个人分类: 教育|406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讨好之风
热度 9 冯大诚 2022-11-9 08:20
讨好之风 讨好这个词,除了少数如“吃力不讨好”等词汇外,绝大多数情况下似乎都用于贬义。说得文雅一点是谄媚,粗野一点就是拍马屁。 过去,常常有学生鄙视某同学,说他(她)讨好老师。相信现在也还会有这种情况,小学生讨好老师,下级讨好上司,讨好的目的当然是想得到某些好处。这种事情大概什么时候都会有, ...
个人分类: 教育|6272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9
说若干有机化合物的中文名称用字(3)
热度 2 冯大诚 2022-11-5 08:15
说若干有机化合物的中文名称用字(3) 所谓有机化学,最早的理解是与有机体即生命体有关的化学。组成生命体的元素除了前面两篇文章所提到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之外,还必须有氮元素的存在。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而组成蛋白质的元素则至少有碳氢氧氮。 蛋白质是大分子,水解可以得到氨基酸。这个水解化学反 ...
个人分类: 教育|6067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原始文献和标准答案——从是人与斯人说开去
热度 9 冯大诚 2022-11-1 08:21
原始文献和标准答案——从是人与斯人说开去 孟子的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最近被吵得沸沸扬扬。 斯人与是人,从意思上说,毫无二致。过去的人凭记忆写文章,写这个字那个字都非常正常。一些人因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社)语文教材的这一个字,批评人教社“胡乱更改”,部分人的话甚至不很好听。 其 ...
个人分类: 教育|6475 次阅读|25 个评论 热度 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6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