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lky 应当重视建设生态文明!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80.160.2.*   [22]孙小凤   2014-10-16 08:30
目前亦在继续寻找其他数据源。
IP: 180.160.2.*   [21]孙小凤   2014-10-16 08:28
之前的数据集里有AQI、PM2.5、PM10、CO、NO2、SO2        、03-1h、O3-8h等数据。目前的气象数据倒是有一部分,但是非匹配(有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但可以获取到气象数据的日均值(气压、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日照时数和0cm地温)的历史数据,同样是网格,但是可以计算得出月均值,同时采用GIS进行近位匹配。
IP: 180.160.4.*   [20]孙小凤   2014-10-16 00:07
同时目前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监测点逐小时的数据(不过是从今年四月中旬开始的),各省市的数据单独在Excel,目前还未想到合适的整合方法。
我的回复(2014-10-16 06:20):除了PM2.5以外,有别的污染物数据没有,气象数据呢?
IP: 180.160.4.*   [19]孙小凤   2014-10-15 23:58
蒋老师,您好,我们目前有全国多个城市自2013年5月的数据(最开始是76个城市,现在是190个城市),数据来源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亦有美领馆获取的北京(7年)、上海(4年)、广州(4年)、成都(3年)、沈阳(2年)等城市的逐小时的历史数据。美国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取,有大部分城市自1990-2012年的年均数据。
我们主要是结合GIS和SPSS及Matlab对数据进行分析,那个模拟其实应该是表达的不是太合适(最开始是想做个空气质量月变化图GIF或者FLASH),不是要做模拟,只是做数据的展示。我们的侧重点在于对数据的分析上,同时调查环境数据,发现一些影响因素。
IP: 180.160.28.*   [18]孙小凤   2014-10-15 23:08
好的,谢谢老师,那如果您有时间我们再讨论吧
IP: 180.160.28.*   [17]孙小凤   2014-10-15 22:33
蒋老师您好!我是同济IESD的学生,上过您有关大气污染的英文课程,在您博客上看到很多关于雾霾天气的分析,学生最近也想在做一项这方面的调研,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指导,不知老师是否有时间?我已将初步的调研计划发到您的邮箱,望您查收指导。祝您生活愉快!
我的回复(2014-10-15 22:38):看到了。
初步感觉是你们想做的工作太难太大了。例如,模型模拟是不可能的;全国的分布也极难做到,你们怎样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意思不大。
我再想想。
最近太忙,下周抽个时间我们来讨论?
IP: 117.131.219.*   [16]温景嵩   2014-7-27 08:48
毛老师说你们是老朋友,他也很愿意和你恢复联系,他的邮箱地址是:mjt@pku.edu.cn
我的回复(2014-7-27 13:51):收到,谢谢!
IP: 117.131.219.*   [15]温景嵩   2014-7-26 22:11
刚才得到了毛老师的回复:他没有在科学网的博客上发表过文章。温景嵩 2014.7.26
我的回复(2014-7-26 22:37):我和毛老师是老朋友了,还有一位:秦瑜老师。80年代后期做酸雨研究时熟识的。但我比较他们来说是“后辈”了。
自2011年下半年后,我写了许多关于灰霾和PM2.5的搏文,正想请他们批评的。但可能他们没兴趣了。。。
IP: 14.116.18.*   [14]zhxftcl1   2014-5-25 10:00
蒋教授:请查收电子邮件。
我的回复(2014-5-25 10:04):收到,但得过几天看。
IP: 110.229.64.*   [13]zhkj   2014-4-9 00:32
抛开固有的模式,从零开始,独立研究。现在已有的模块都是相对污染源的研究,找到绝对污染源的对象,从地理、建筑、风效应以及地球大气的可积累污染的能力与海洋影响等诸方面统筹考虑,就会有自己的研究结果了。
IP: 70.26.162.*   [12]杜勇   2014-2-18 08:50
我们是加拿大KSKY高科技研究发展公司,在首都渥太华。详细情况可以到我们的网页:www.ksky.ca 。可以通过Email联系: yong.du@ksky.ca。
我的回复(2014-2-19 11:51):联系了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伏晴艳女士。她说可以先交流一下,但一般说来和国内公司合作比较容易,和国际公司合作比较困难。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上海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的网页是:
http://www.semc.gov.cn/aqi/home/Index.aspx
伏晴艳女士的email地址:qingyanf@semc.gov.cn
IP: 70.26.162.*   [11]杜勇   2014-2-18 08:24
蒋教授:
您能否介绍我们与上海市环保局合作,完成一幅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导出的上海市区PM2.5的详细分布?采用国产的资源三号卫星图像或者法国的SPOT卫星图像(5米 或者10米分辨率)。
我的回复(2014-2-18 08:32):能否先介绍一下你们单位和项目情况?
IP: 72.199.62.*   [10]Mark2014   2014-1-14 19:08
蒋大和博士:
    读你最新的博文“霾不是雾,水汽不是最重要的”。甚感迷惑。果壳网青蛙陨石自称是地质博士,他不懂大气物理。你是大气专家,怎么在雾霾成因下听外行的话?你原先讲的雾霾三要素之一的湿度,非常对,怎么放弃了呢?美国学界讲的灰霾,是夏天干燥气候下的现象,能见度几十公里。中国发生的雾霾,能见度低得多,显然不是灰霾。而发生时候湿度只有40%,显然也不是常规的雾霾。从能见度角度来讲,肯定也是吸水的,和湿度有关。但是有某种原因使得低湿度情况下,仍然成功吸收水份成为能见度很低的雾霾。这个机理就是核雾染。因高铀煤燃烧,重金属铀污染加上放射性,是空气中产生大量带电离子,因而微尘吸湿性大大增强。这是新理论,但是物理原理是早就确立的。读 http://user.qzone.qq.com/1323954993/blog/1389214381
我的回复(2014-1-15 07:11):不反对你做新理论.
IP: 119.163.145.*   [9]moderngod   2013-12-21 23:13
对了 千佛山占地166.1公顷,有一条环山的路大概五公里,我就在这条路上锻炼。
我的回复(2013-12-22 06:41):好,坚持!
IP: 119.163.145.*   [8]moderngod   2013-12-21 23:09
蒋老师你好
我一直有一个疑惑,就是所谓的“大气小环境”在至少多大的范围内才能形成,我们济南有一座千佛山每当最近的空气监测点(三公里以外)aqi低于80的时候我就上去锻炼,在不考虑空气流动的情况(假设无风),山上的污染指数能比监测点的大概低多少呢,还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IP: 125.34.54.*   [7]张春   2013-12-13 12:08
蒋老师,您好!

我是中外对话(www.chinadialogue.org.cn)记者张春,因为看到您这两天在科学网发的关于雾霾新动向的博客,想请教您下您关于雾霾原因研究的看法,不知您时间是否方便。

您方便给我您的邮箱么,我邮件跟您联系您看行么?

祝好。张春
我的回复(2013-12-13 12:25):没问题:jiangdh@tongji.edu.cn
IP: 123.147.247.*   [4]王萍   2012-6-15 16:12
蒋老师,谢谢您对《大学科普》的支持。http://baike.baidu.com/view/6915242.htm这是百度百科上对《大学科普》的介绍。我们发展很艰难,但是有像您这样的科学家的支持,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您方便的话,可否推荐几位像您一样热衷科普的老师?我们像他们约稿。谢谢。
我的回复(2012-6-17 16:53):陆雍森老师,比我更年长,认真热心。专长是环境评价和水污染治理。联系email:yslu@tongji.edu.cn
IP: 123.147.247.*   [3]王萍   2012-6-13 09:24
蒋老师,谢谢您对科普工作的支持,稿件可以根据您的时间安排,您看什么时候方便给我们?《大学科普》是季刊,今年第一期是“学术诚信”专辑,第二期是“实验室安全”专辑,今年是中国力学年,我们正在筹备第三期“力学”专辑,计划于7月30日之前出版。
我的回复(2012-6-13 10:17):谢谢理解,我争取7月10日以前把关于PM2.5和灰霾的科普文章发到编辑部。
是这个“力学”专刊?
我背景是流体力学,原攻湍流扩散理论,后来做空气质量模型;教过环境流体力学。有没有我可以帮忙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