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lky 应当重视建设生态文明!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36.24.126.*   [42]窦华书   2022-10-30 20:25
蒋老师好! 今天刚刚发了新的博文,请批评指正。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57857&do=blog&id=1361491  海森堡的第二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IP: 221.212.116.*   [41]安立桐   2018-2-27 14:14
蒋老好,今天是陈赓校长诞辰115周年的日子,今年也是哈军工诞辰65周年,我设计了一系列图片纪念,请过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67011&do=blog&id=1101367
IP: 222.171.7.*   [40]安立桐   2017-10-17 14:34
蒋老师您好,我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生,我看到您在一篇博客下的留言,有些不解。
哈军工原子工程系迁往长沙与长沙工学院合并,为何国防科大没有核工程系呢?
哈工程的核专业的源头究竟是什么呢?
我的回复(2017-10-17 21:44):你是哈工程学生,问问校部,答复比较我的猜想靠谱
IP: 71.212.188.*   [39]白图格吉扎布   2017-5-1 10:23
谢谢。期待。
IP: 97.122.77.*   [38]白图格吉扎布   2017-4-30 12:27
Vector Algebra, and System Monitorin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3331-1051812.html
请批评,请指正。
我的回复(2017-4-30 20:22):我有一定数学基础,但侧重数理方程和应用,对矢量代数不熟。这几天又忙于私事,时间不充裕。
谢谢告知您的博文,我一定会仔细看,然后再来讨论。不过要过几天了。
IP: 1.51.210.*   [37]yshen65   2017-3-10 14:10
强烈支持蒋老师的倡议重要研究结果“必须(中英文)一稿两投”。
IP: 111.197.87.*   [36]刘中鼎   2017-1-14 15:47
蒋老师您好!
我住在北京,深受雾霾困扰。我是搞信息专业的,现在也开始查资料看怎么治理雾霾。雾霾元凶以工业污染为主,这方面治理要很长时间。帮凶是逆温层。有专家建议用直升机扰动逆温层达到雾霾向上扩散的效果。还有人用航空发动机向上吹雾霾。您认为这些方法靠谱吗?
IP: 114.111.167.*   [35]gs19771125   2016-3-13 20:55
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整整吧
我的回复(2016-3-13 21:05):汽车尾气当然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特别是对人体健康影响大,应当“整整”。
但您得找能“整整”的人啊。。。。。。我骑自行车,不会开车,也不准备买车(人老了,连驾校都进不了了)
IP: 222.34.4.*   [34]杨学祥   2016-1-1 14:54
蒋老师新年快乐!
IP: 120.33.236.*   [33]林沛钧   2015-9-23 16:32
蒋老师您好!
我在南方某小城的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最近站里准备开展PM2.5源解析工作。进行PM2.5无机金属元素成分分析使用的仪器是ICP-MS,与实验室同事进行沟通时,对方问我,是准备测PM2.5自身的金属元素,还是测PM2.5吸附的金属元素?因为这两种的消解方法不同。当时就被问蒙了。。。
我想请教您,对PM2.5无机金属元素成分分析时存在上述两种情况吗?我查阅了相关文献,并没有这样细分。。。
我的回复(2015-9-25 12:03):谢谢留言。
我正在“美加游”,上网不很方便。昨天回复你的,打字好了,网络断了,前功尽弃。
你的问题我回答不好,因为我的基础偏物理,污染气象,空气质量模型。不大懂大气化学,监测分析,和源解析的具体过程。所以我的意见只作参考:
没大听说源解析涉及金属元素时能分别PM2.5自身的还是吸附的;
PM2.5自身的金属元素显然更加重要(源);
建议你反问同事:自身的和吸附的,消解方法有什么不同,也许能联想答案。如果有很大不同,不如两种方法都试一下,也许有创新?
建议你再问问大气化学的专家,。。。
IP: 61.134.23.*   [32]诸平   2015-8-13 18:01
蒋老师:您好!
您的观点已经补充到博文之中,感谢指教。详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912670.html
IP: 58.23.96.*   [31]陈颖频   2015-6-12 11:34
老师,您好,我想修改回复,但不小心把回复删掉了,这个问题也是之前让我及其困惑的,这样比喻,3个输入变量,x1表示大小,x2表示颜色,x3表示软硬度,分别取x1=0.5,x2=0.3,x3=0.1,然后,第一个老师,要求神经网络权值调整尽可能逼近sin(2*pi/50),用我们通俗的话说,就是第一个老师教学生,哦,x1=0.5,x2=0.3,x3=0.1,它是个梨(用梨做个比喻,表示sin(2*pi/50)),请将网络权值做学习调整,使得输出尽可能逼近sin(2*pi/50),这就是该程序的最外层循环,里面嵌套了一个k变量的内循环,这个循环干什么呢?就是要反复学习,使得第一次训练的输出尽可能接近sin(2*pi/50),等训练完后,学好后,输出第二个逼近点,第二个老师来了,他教学生说:哦,x1=0.5,x2=0.3,x3=0.1,请将网络权值做学习调整,使得输出尽可能逼近sin(2*pi*2/50),于是神经网络就把第一个老师教的东西给忘了,接着学习第二个老师教授的信号,重新调整权值,学好后,输出第二个逼近点,这样,有多少个老师教授,就有多少个逼近相应老师信号的相应输出
IP: 73.44.194.*   [30]洪建辉   2015-3-30 10:47
蒋老师, 我刚刚发了一篇火焰化学的博文,过来看看哦。
IP: 73.44.194.*   [29]洪建辉   2015-3-13 03:02
蒋老师, 请再过来指教一下
IP: 73.44.194.*   [28]洪建辉   2015-3-12 09:25
蒋老师,
请过来指教一下
IP: 73.44.194.*   [27]洪建辉   2015-3-11 11:12
蒋老师,国内官方大气质量数据您有吗?
我的回复(2015-3-11 11:28):我退休4年多了。退休前也没有多少科研项目,哪来的数据。
我在网上的图形,是坚持每天下载北京和上海监测站的图形,用最笨的方法,放在Excel上面,放大,划线,一点一点估计的,然后再用Excel作图和下载的图比较,一点一点校准的。
IP: 222.168.41.*   [26]杨学祥   2015-2-19 05:30
春节快乐!
IP: 113.142.249.*   [25]田青   2015-2-17 20:59
向蒋老师及同济ESD的蒋老师同事们致敬!祝您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的回复(2015-2-17 21:05):田老师:
谢谢,也祝你全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IP: 118.186.239.*   [24]吴卓晶   2014-10-31 08:55
谢谢蒋老师的回复。其实不管是专家之名,还是个人己见,都只是代表个人的观点。作为科技传播,我觉得不只是自上而下的普及,更是全民的讨论,没有一定正确或不正确,只是不同角度看问题不同而已。呵呵,希望以后我们有机会合作,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相信因为有了您的参与,这些百姓关心的问题,会唤起更多的思考,总是好的。感谢您的直言不讳,谢谢您的谦虚谨慎,祝您一切都好!
我的回复(2014-10-31 09:52):谢谢理解,有机会时乐于合作!
IP: 118.186.239.*   [23]吴卓晶   2014-10-30 14:16
蒋老师好。我是科学出版社吴卓晶,这里做了一期“雾霾今生——我约专家谈”,问题是“以北京为例,雾霾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知您是否有兴趣回答。如果方便,请您留下您的email,我把整篇访谈的框架发送给您。请您百忙之中给与回复。谢谢!

我正在申请微信公众号“卓约专家谈”,如果申请成功,将把我约专家谈系列内容都放在微信公众号中,希望得到您的积极配合。再次对您表示感谢!祝好。
我的回复(2014-10-30 20:48):一、我不喜欢“专家”两字。
一个原因是自己不是专家。按照我想法,专家应当有相当多的针对性专业研究成果。因为各种原因,特别是近年来,我进行的针对性工作很少,对于PM2.5或雾霾,没有开展过自己的研究。----不是专家。
第二个原因是戴了专家帽子,实际上使读者产生某些“敬畏”作用,容易轻信“专家”的谈话,而不自己分析和思想。实际上“专家”常常说错,特别是非该专业的专家来说问题的时候。
我在科学网上写得很多,目的是说自己的想法,特别欢迎专业人士前来批评和讨论。因此可能把雾霾问题治理好。我博文中的数字,成果,都是引用别人的,所以即使有成果,也多是别人的。

希望我的博文,能起一点科普的作用。

二、不喜欢被列出毕业学校、学位、职位,曾经从事过的项目,得奖等等。因为我缺乏这些,拿出来不好看。

所以,我想就不参加你这次的访谈吧。如果以后有别的机会,我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但是,当你的访谈出现在科学网上时,也许我会提出评论和问题,请你转达相关专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 1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