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安全博客 Behavioral Safety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reg66 行为安全-用科学方法长效地解决“违章行为”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全部博文|5| 10| 4| 2| 1| 8| 11| 6| 9| 目录| 12| 3| 7|
关于摘要和引言的写作(修订)
热度 2 2011-8-9 21:09
论文摘要的写作,五要素是不能少的,格式也基本是结构化的: 第一句话,写出论文研究内容的必要性(背景);第二句话,论文的研究内容,第三句话是研究方法,第四五句话是研究结果,之后是比研究结果更详细的研究结论。最后可以说说研究结果的用途。其中研究结果和结论,材料要来自于论文的结论部分。 目前 ...
7355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目前安全评价类文章的普遍问题(1)
热度 5 2011-8-9 21:01
安全评价在我国开展得较为热烈,效果吗,专业人士都有自己的评论。 随之而来的是,安全评价类文章也很多。一般的模式是: 设计(其实并不是周密设计,用“弄”可能更合适)一套安全评价指标,使用数学算法对他们进行演算,得到评价结果计算公式,“弄”一个算例,算是应用了前面的指标和算法,得到一个评价结果。结 ...
6794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5
科技论文写作注意事项-新思考2011-9-11修订
热度 4 2011-8-9 20:35
红色字体是新进更新的内容。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论文时,应坚持的原则是: 一、实事求是 就是研究结果是什么就写什么,与预期不相符的就实事求是地说出来,给出原因。数据怎样使用的,也要实事求是。 二、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 很多同学在论文中一定要弄一些很复杂的数学模型、公式等等,严重的是, ...
16217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4
究竟怎样才算安全---职业安全健康统计问题2011-9-12修改
热度 5 2011-8-3 03:54
为什么我国许多人会问:单位(组织)究竟怎样才算安全? 原因:我国目前缺乏明确的事故统计指标,造成了这个困惑。如果参考欧美经验,设计下面的职业安全健康统计(注意:不是安全生产)指标,就可以明白,你所在组织怎样才算安全了。下列指标不妨暂时这样定义(尚不太严密): 1.死亡人数。组织内由于工作原因导致 ...
6942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5
行为安全的基本路线与事故预防的基本策略(2011-8-3修改)
热度 1 2011-8-2 07:58
行为安全方法预防事故的路线最好是从这个链条的后面开始往前运行:个人动作(act,事故的两大直接原因的主要方面)-个人行为习惯(behavior,事故的三大间接原因之一)-组织行为(organizational behavior,事故的根本原因)-组织文化/氛围(safety culture/safety climate,事故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解决效率最高,投资 ...
465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写中文学术文章的注意事项(2011-8-4修订)
热度 3 2011-8-1 22:01
文题: 本作者要求19个字以下,不带标点符号(可有书名号和引号),不能标参考文献,不要想发言稿的口号是题目,要能确切表达你的文章内容。一般不主张带有具体的企业或机构的名称,因为科技论文一般具有普遍科学意义。一般没有副标题。 摘要: 五要素要齐全, 不要只写做了什么(过程),尤其是要写出做出来了什么 ...
个人分类: 11|6601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各个行业的事故预防,能有多大的差别?
热度 3 2011-8-1 21:46
各个行业的事故预防,能有多大的差别?All Accidents, Any Difference in Their Reason? 各个行业 (煤炭、冶金、炼油、化工、运输、农业等等) 的事故,如将其原因分解到足够细的时候,行业色彩就不很重了。 分解到最后,从人的行为方面看,无非是头脑指挥四肢的运动(动作),这些动作最终与人员所在组织的 ...
4704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关于事故的原因,我不太主张使用“管理原因”一词(2011-8-7修改)
热度 1 2011-8-1 21:12
关于安全事故,大家经常说起,是“管理原因”还是“技术原因”? 其实,管理原因和技术原因,很难分开。因为管理一词太复杂。根据海因里希1980年版的著作,“安全管理”实际是“事故预防”的意思。事故是由不安全行为和不安状态两大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所以事故预防(也即安全管理)就应该采取两方面的措施,即解决不安 ...
532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