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y16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acky168

博文

校园内的汽车展

已有 3547 次阅读 2014-6-30 11: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红绿灯, 国产车, 林荫大道, 汽车标志, 汽车展

每个周一早晨,走在校园的林荫大道上,路两边停满了贴着外国汽车标志的国产车,如果把车子清洗、打亮一些,在配上几位靓丽的车模,岂不是一场免费的车展:树荫下,宁静的,露天的,充满校园书卷气息的,车展?

       平时走在校园里,像是走在闹市的街道上,必须时刻左顾右盼,一些喜欢秀车速的司机,采上油门,一路狂飙,因为在校园里路况简单多了,没有红绿灯,没有交警,没有强制限速,有的只是路两边走动的学生和行人。

      有时候在想一个问题:有了汽车有豪车才能算高端大气上档次、才算赶超发达国家、才是现代化?

      美国可以说是汽车上的国家,有3亿人口,而中国人口13亿,加速实现现代化,因此汽车只会越来越多,路只会越来越堵,要实现美国式的现代化恐怕很难。有人说可以多修路,总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多修路只会占用房屋建设用地和耕地。国外的汽车文化和理念并不适合国内。

      越来越多的汽车上路,要消耗更多汽油,而目前国内的石油消耗巨大,超过一半要从国外进口,并且进口比率逐年增加。有人说改装天然气,肯定还有人说电动汽车,我是做能源勘探的,这里透漏一下,天然气的进口率比石油还高,自给严重不足,不要以为普京大帝前段时间答应卖天然气给咱们,那是跟人家现在关系好,不高兴了随时可以断气,乌克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电动汽车似乎节能环保,可是中国超过70%的电力供应是煤电,间接造成的污染依旧很严重。

      为了提振汽车工业,当年怀揣着市场换技术的目的组建合资公司,如今汽车市场上很大一部分利润被外国公司拿走了,学到技术的干货有多少,这个你懂的:几大汽车公司的创新能力还不如民营汽车公司。

      没学到实打实的核心技术,表面功夫却学得有模有样。车展上性感模特的表演,绝对是日本对于汽车展览的一大创新(听说欧美的正式车展都没有模特的),我们国内的车展从来是美女如云,比之日韩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高性能的汽车发动机能够研发和制造吗?经典、时尚、前卫的外观设计出自哪位国内大师?世界各地跑在路上的汽车车身上有哪一项是中国的发明创新?还好,我们有两个世界第一:汽车产量世界第一,汽车销量世界第一,另外还有两个世界第一,石油进口世界第一,铁矿石进口世界第一。昨天看到一条新闻,原油价格又涨了不少。造汽车要用铁(也有其他金属,多数都需要进口),跑汽车要用油,汽车越来越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压力越来越大。

      汽车确实让出行变得快捷方便,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购买轿车,。有这么多的人口,就那么大的地方,还要呼吸清新无污染的空气,按照某些城市减排减雾霾的标准,二十年后雾霾未必能减少一半,就是说,二十年后你仍旧呼吸着雾霾空气,只是污染相对减少了一些。尾气排放是造成严重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雾霾笼罩城市经常发生。

      大幅度地减少汽车生产和使用是不可能的。汽车必不可少,如何趋利避害,关键是车、合理的使用和有效的调控。这里说的好车,不是说土豪用的大排量的豪车,而是低排量、低污染的新技术新能源汽车,如果中国汽车工业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并且领先,以国内巨大的汽车市场,其创造的价值和产生的影响是无可限量的。一线大城市逐渐摇号买车,单双号限行,有些公共场所还禁止汽车驶入,个人认为这个公共场所,不应该只是步行街和广场,更应该包括校园。

      不知道国外的大学校园,是不是也是轿车路满排、飞奔躲不来?估计科学网上很多人看到这里会不高兴,因为校园里有车一族,主要是教师(学者专家)、教务和管理人员(领导),让他们不开车和少开车几乎不可能。但是,学校校园不只是有车一族的校园,也是大多数的、那些行走在校园里的人们的校园。

      现在很少看到以前曾经有过的情景,几个学生围着老师,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探讨问题,交流看法,意气风发,谈笑风生。我们的老师、教授和领导很忙,从课堂、办公室、实验室和会场走出来,立马钻进小车,一溜烟地走了,辜负了这绿树、红花、园林式的校园,添上了几声刺耳的鸣笛,吓走了在花坛中找昆虫的喜鹊、八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1372-807836.html

上一篇:南望山下
下一篇:2014年全球高引用科学家榜单及中国科学家入选概况
收藏 IP: 58.49.113.*| 热度|

3 朱晓刚 ycjyf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