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8日,段永基任会长的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举行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出席庆祝活动的百度CEO李彦宏在演讲时表示——我的观点是我们不能建研究院,实际上去建研究院,用研究院的方法做创新的IT企业,我见到的下场都不好。
此前,有消息称,百度将建立一家独立的研究院。这也是李彦宏首次就百度建立研究院一事发表公开看法并表态。
李彦宏表示,在企业创新方面,自己可能是跟很多企业家的做法不太一致,“不停地会有人跟我讲,说有一个新的想法,或者尝试一种新的方法,我作为CEO其实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说服他们,说这不行,这个东西不能做等等。”
我也注意到其实很多的创新者下场都不太好,我最近跟我们的首席科学家,他是今年1月份我们从美国硅谷请来的,实际上是我原来在美国公司的老板,应该说是在全球数得上的搜索引擎的专家,请他过来,也为我们技术人才做了很多工作。
最近我们在谈论一个问题,百度要不要搞一个研究院,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的全球顶级的IT企业都有非常象样、非常有规模的研究院,我们百度要不要做一个这样的东西?因为很简单的理论,你要想有创新,你要想在竞争当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进行投入。
我的观点是我们不能建研究院,实际上去建研究院,用研究院的方法做创新的IT企业,我见到的下场都不好。
第一个例子是施乐公司,施乐公司有一个很著名的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在计算机领域其实有很多很多创新的,其中有一个是改变整个IT产业的发明,后来这个东西被苹果公司用去了,苹果公司后来做得还不错,但是真正的发明者,就是说施乐公司没有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
第二个例子是IBM,IBM应该说做的,就是我在美国那些年代,在IT的研究上投入是很大的,他也有几个研究院,有很多很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他的PC后来大家知道被微软、英特尔公司获得更大的收益。
互联网产业其实有更多的“暗礁”,很多东西在常人想来应该说是他做的最优秀的东西,他在技术上最先进,他应该获得最好的回报,事实上并没有。
我觉得有两点原因,一点,创新要基于市场的需求,很多大公司的研究院,因为我也在研究院里面待过,他们的科学家也好,或者研究人员也好,他的业绩的衡量主要是看主要一点就是你申请了多少专利;
第二原因,我觉得还是跟需求有关的,很多的公司对于市场的把握或者说对于市场的变化不是那么敏感,所以我在公司里头不停地在跟大家讲,不要天天盯着创新,我们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时不时会跟我讲,我们做一个创意大赛吧,我们鼓励大家给公司提一些新的主意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奖励,总会在某种状况下或者某种时候提出类似的建议,每次我都否决,我不鼓励大家做这样的创意。
为什么呢?因为一旦你用一些比如说金钱上的回报,或者说其他什么机制鼓励大家想这些创新东西的话,他的出发点就变了,他不是依据市场的需求来提这些东西的,而是说为了做一些创新而进行创新。
但是尽管这样,并不是说百度不是一个有创新能力的公司,事实上我认为这个公司是很有创新能力的。
首先从公司文化上讲,大家穿着都是很随便的,上下班时间都是不固定的,我们也没有打卡的制度,上下级关系也非常不明显,很多这种公司文化层面的东西实际上是在无形当中鼓励创新,因为我觉得只有让这些有创新能力的人呆在一个他比较舒适的环境里他会比较自由,身体的自由才导致了他心理或者说他的头脑自由,他才能够真正想事情,去做一些新的东西。
但是做这个新的东西的时候不是说闭门造车,不是说关在屋子里自己突发奇想,而是他们不断研究用户的需求。所以在百度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的用户想要什么,你首先要搞清楚这一点,然后再去决定你要做什么。
这一点我想是百度过去七年多的历史一直严格遵循的一个原则,也是很多百度产品能够推出来之后,大家半年、一年的时间就能够进入产业前两名,一般来说上了首页的服务都是推出一年之内业内的第一名,我想都是跟这些有关系的,他们很准确地能够把握用户的需求。
我们也不指望做得像韩国、日本那么好,能够更好一些的话,我想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有很多很多新的需求会出来,当这些新的需求出来,而我们又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这些需求的时候,我们就会有真正有意义的符合市场的,能够产生比较大影响的创新出来,也只有这样我想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才有机会走向世界,在其他的国家,在其他的市场上产生相应的影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8 0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