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junping 物理化学博士/科普研究者/探索/理性/开放

博文

加为博客好友的N种理由

已有 4095 次阅读 2011-10-15 15:09 |个人分类:长河之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客, 好友, 理由

加为博客好友的N种理由

 

在十一假期期间,我访问了一遍所有在我博客“好友”列中的博主。读到他们有意思的博文,我就随性地评论一番,在他们的那片“自留地”上留下点“脚印”。然后在自己的博客上记下了这么一段文字:是好友,就要常来常往,不是吗?

 

网络部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博客加为好友,与日常生活中结为好友相比,要容易许多。登录上博客,只要动动鼠标,点击“加为好友”,然后再随便输入几个表明原因或态度的文字,就等着对方回复了。如果对方愿意,就顺利达成目标;如果对方不愿意,也毫不觉得尴尬,而且本身也没有为此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便不足为惜。但是,往往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便不会觉得珍惜。虽然在博客中,我们表明为“好友”,这比日常生活中我们仅仅是认识的朋友“看起来更美”,但实际中常会忽视这种情谊。

 

我加入“科学网”博客队伍的时间不长,到现在博客好友数量还是在两位数字。有一些资深又是特别活跃,思维睿智的博友,他们的好友数量多不胜数,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还在不断攀升。如果要他们经常去每个好友那里转转,的确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时间上也不允许,而且也没有效率。从科学网的设计来看,比较好的一个方式就是进入“我的中心”,留意一下“好友动态”。另一种方式就是大家争做勤劳的小蜜蜂,常写常露脸,这样博客好友也能很自然地看到。

 

那么,我们在博客中加为好友,都是处于什么理由呢?

 

第一种情况,是最顺其自然的。在现实生活中,两人就是认识的,而且互相感觉都很友善。现在有了一个虚拟的空间,不管谁主动添加谁,都是合情合理。尽管两人认识,但是常来博客空间看看,还是非常必要。且不说生活中相交深浅的问题,从文字表达和从现实说话和行为这两个方面去认识一个人,往往会有一些差异,多一种途径会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个人。这样,再次见到这些你认识的人,也颇有亲切感。即便在现实生活中你们很久没有聚在一起,你们的思想还是互通的。我的博客好友里面有我的一位朋友,我觉得通过文字的了解,发现Ta其实并没有日常印象中那么愤青。

 

第二种情况,是博客好友有共同关注的话题,积极互动讨论。这就好比学者去参加一个研讨会,遇到了可以共同讨论切磋的同行。在博客空间,我认识了一些我自己原来专业(化学)专业的同行,也还有一些我现在从事工作(科普研究和科学传播)的同行。如果没有这个空间,按照我每天上下班的安排,可能永远都没有交流思想和观点的机会。当然,除了本专业外,在这个空间中,你可以遇到更多的其他的不同教育背景的人,你从自己狭小的井底跳了出来,看看周围其他的人是怎么看待同一事件。说着说着,仿佛觉得自己说偏了,说成了博客空间的好处。其实我想,博客好友应该在互动性上更加表现突出一些,这才是加为博客好友的初衷。博客好友之间因为互相关注很长时间,在一些问题讨论上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认识,不会在基本问题上做无用的争辩。

 

第三种情况,是学习敬仰对方,互相扶持。在博客上,你能够认识在某一方面特别优秀的人。他们或许有很值得借鉴的经验,从他们那里获得思想的营养或实际的建议,能让你的生活更加精彩和顺畅。添加对方为好友,希望得到对方类似朋友般的帮助。同样的,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也希望能够给予更多的人以朋友般的帮助。今年8月,张三火老师举行了“博友健康行”的活动,对于博客好友非常地照顾。当然,她是医者仁心,不管是不是博客好友都会以仁爱对待。

 

   您在添加博客好友的时候,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呢?这其中或许有N个理由。或许有人会说,朋友多了路好走,何况得来全不费功夫呢!不管别人如何,我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友善、互助、常沟通,让生活更美好!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9823-497101.html

上一篇:地沟油检测:成了顶尖科技难题?
下一篇:【微博】精炼技术,真“牛”!
收藏 IP: 110.232.37.*| 热度|

6 许培扬 肖重发 高建国 禹荣明 耿爱莲 赵凤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