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科研动机之我见 精选

已有 6033 次阅读 2022-6-25 20:30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探索的动机分为消极和积极两类。消极的动机(叔本华)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积极的动机(爱因斯坦,略有改动)是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然后试图用这种图像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

当然,关于科学探索或科研的动机话题,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下面,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我谈谈个人的浅见。

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后,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重要需求是获得他人的尊重(简称他尊)。他尊分两种:其一是别人有求于自己而故意讨好自己,此为假模假式的他尊也,不足为道;其二是,自己为国家、社会或团体做出了较大价值的事儿而获得别人发自内心的敬重,此乃由衷的他尊,值得称道。以下,他尊指后者。

显然,做出的事儿价值越大,则自己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越大,越觉得自己了不起,则自尊感越强;进而,这样的事儿被更多的人肯定和弘扬后,则能获得更多更大的他尊。这说明,要获得他尊,首先得自尊;他尊与自尊呈正相关,但过度自负者除外。

对重大科技难题,当其他科研人员都裹足不前时,自己能独辟蹊径破解之;当其他科研人员都无计可施时,自己靠奇思妙想攻克之;当其他科研人员知难而退时,自己靠化繁为简揭秘之。试想,自己凭此无与伦比的创新能力傲视群雄该是多么的惬意,能大幅推动科技实质性进步和社会发展该是多么的自豪,由此自尊感定会油然而生;在成果被同行广为认可后,令人心服口服的他尊也定会不请自到。

国家投入大量人财物于科研的目的,主要是希望从众多科研人员中冒出一些大师级人物,以攻克重大科技难题做出卓越成果,推动科技跨越式发展,使人们生活更美好。如果总是事与愿违,则会令国家失望,也会让科研人员颜面扫地。谁能成为这样的人物呢?谁都有可能。因此,力争成为这样的人物,应是科研人员奋斗的主要目的,追求的终极目标。

要成为这样的人物,前提是做出卓越成果。鉴于此,我认为科研人员的动机应该是,做出卓越成果获得自尊和他尊的双丰收。报道,美国一流物理教授大多希望去世后获得专业成就上的认可,如“像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一样成为某理论的开创者”、“如果能够为物理学发展做些实事且赢得同事尊重的话,可以任何时候进天堂。”

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有些人躺平了,有些人倒下了,有些人功亏一篑了,这是常见现象;然而,总有些人凭智慧和毅力横空出世。确实,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力了,哪怕做不出卓越成果,自己会无憾,也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可惜的是,不少人整天为了利益跑圈子而虚度年华,为了虚名拜码头而浪费光阴,这样的人即使攫利颇丰、浪得虚名,最终也会因缺乏自尊和他尊而徒唤奈何。可悲的是,一些人遇到不顺就躺平,遇到挫折就倒下,这样的人会丧失起码的自尊和他尊。

人这一生,总有“酸甜苦辣咸”相伴。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才能行稳致远;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艰难困苦,才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时刻。对科研人员而言,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挑战,以阳光的心态战胜逆境,以探底的心态知其所以然,以务实的心态追求真理,必然不会虚度此生,如此才能奠定自尊和他尊的基础,甚至会取得自尊和他尊的双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44516.html

上一篇:科研生活:少即是多
下一篇:中俄岩石力学高层论坛云交流侧记
收藏 IP: 117.61.240.*| 热度|

24 杨正瓴 王涛 檀成龙 晏成和 郑强 刘闻铎 徐耀 郭战胜 黄河宁 卜令泽 吴斌 李文靖 张坤 汪凯 黄永义 郑永军 胡大伟 梁渠 苏盛 王飞 闻宝联 庞峰 李忠炜 钟定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