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mingzho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ngmingzhou

博文

跌倒了要会自己站起来

已有 3372 次阅读 2015-8-10 02:3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跌倒了要会自己站起来


一位德国朋友,四十岁才开始有一个儿子,她的儿子从几个月时就开始在客厅里到处爬来爬去,整个客厅都铺了地毯,所有的沙发和其他家具全用毯子一样的厚布包住了棱角,孩子可以“放心地摔”。她给儿子的“自由度”大,儿子自己玩耍,或听音乐或玩玩具,只是口渴或饿了才张着嘴来到她身边。这样的环境,她儿子不到一岁就会稳稳当当地走路,而且爬上爬下,每个屋子转悠,她只是远远观望。一天她送我出门时,儿子追到门口。看我停下穿鞋,这小子就爬到自己的小推车里,一不小心,车子失去平衡,他也从车里倒出在地上。我叫一声要赶快去扶,朋友急忙拉住我小声说:她都看见了,孩子是两手先着地,身子与头部都没有大的磕碰。如果大人一去搀扶,孩子反而会委屈哭叫,让他跌倒了要会自己爬起来。这小子就只咧咧嘴,又悄悄地站了起来。

这样的孩子,不但身子灵活,平衡能力好,而且精神也坚强。上个周末我们一起在公园草地上玩,两岁的小伙子到处飞跑着追赶小松鼠,或玩自己带的球。1-2个小时期间,他摔过两次,都是自己默默站起来再接着跑,继续开心地玩。相比我和周围的大多数中国人带孩子都是小心翼翼,尽量杜绝小小孩自个乱动,唯恐小孩子摔出毛病,有的老太太干脆就整天抱着孩子,所以中国小孩很少经历到处乱爬的阶段。一旦刚会走路的孩子摔了一跤,或者孩子有了哭闹,所有在场的家长就会一齐上阵哄劝孩子,严重者还会斥责照看孩子的过错。孩子的成长需要灵活和强壮体魄,还需要健康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怎样面对困难,学会自己处理难题,跌倒了要会自己站起来。

我这位朋友看上去精瘦,体能很好,是滑雪的高手,平时骑一辆自行车到处跑,可能也是来自她父母的从小给予的“任摔”。

目前对教育的共识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如今所提倡的情商培养又是什么?从小这种“任摔”的环境以及成长过程中对社会文化的学习与认识都是培养健康精神和提高情商的重要环节。

刚来纽约不久,一位来自巴西的同学告诉我,美国和她以前生活环境的最大不同是:周围的人没有那么多的抱怨,同学在一起好像都很开心。她在巴西时的大学同学或亲友见面时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诸多的不顺心、不满意和委屈。其实牢骚再多别人也只是听听,眼泪再多还要自己擦干,自己的委屈还要自己承担与解决。看来从小就知道“跌倒了要会自己站起来”,不单是生理的锻炼,也是精神与意志的磨练,“百炼成钢”人人皆知。

初到时,遇到一位男生,他来自国内一所名牌大学,从该校的附小、附中直到大学一路顺利读下来,而且他父母都是该校的教授。可是,才来一年就得了精神分裂,据说他曾经追求一位女生未能如愿。精神分裂病的亚类型之一英文称之为:schizoaffective disorder,发病主要由生理上多因素引起,但是某些外来的刺激激发的精神反应是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说心理素质对抵御外来的刺激占有重要的份量。艰苦条件下能培育出有担当的人才,中国人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纽约的明星高中之一:HunterCollege High School,强调文化课的教学。除了正常的文理课程之外,学生的英文课有大量的阅读,七年级必读之一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JoyLuck Club)”。教师要求学生找出书中每一个物件(symbol)作者用来象征和隐喻的意义,学生要详细分析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文化冲突。每学期英文课这样的阅读与写作要有5-6本。之外,学生还必学社会学和当代戏曲,每个学生一学期下来要写三个剧本,班上每5个人的小组要选出一个好的剧本,全小组的学生参与演出。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思考和批判,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同时让学生去认识和理解什么是“文化”,去体会不同群体、不同社会形态的文化特征。

纽约另一所强调科学为主的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除了正常的英文读写,社会学和国内外历史课程之外,学校还开设有多门经典文学,当代文学,通俗文学和诗歌等等选修课。粗略调查,其他好的学校也都重视这种文化课的学习,以至于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不同的文化,尤其在此过程中能更准确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4435-911864.html

上一篇:大学时期幸遇恩师
下一篇:钗头凤-狗照有感
收藏 IP: 100.2.28.*| 热度|

4 唐小卿 韩玉芬 姚伟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