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来生物和归化生物以及入侵生物之区别:
外来生物并不均会造成生物入侵并对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形成威胁。当外来生物进入新的生境后会形成种群数量较低的种群,其最终归宿一般来讲分为两种:一是最终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生境中的环境选择压力或者受到本地生物的竞争排斥并造成其种群不能自我正常维持而消退灭绝。另一种情况则恰恰相反,外来生物进入新的生境后一开始会形成种群数量较低的种群,但是通过资源竞争或者适应进化或者生存优势等途径进而在新的生境成功立足,且可以自我维持种群的稳定发展。但是,绝大部分外来生物进入新的生境后会在异国他乡安居乐业,乃良好公民一枚,基本上不会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这部分外来生物可以称之为归化生物或归化种。然而,也有极少数外来生物进入新的生境后会大肆繁衍香火、肆无忌惮的扩张地盘,进而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等方面造成显著影响并形成明显的环境风险和生态危害,从而导致生物入侵的发生,这部分外来生物可以称之为入侵生物。
生物入侵之10%法则:
Williamson M (1996)认为:大约有10% (5%-20%)的外来生物被引入到新的生境后,可以在新的生境成功建立稳定的种群并成为归化生物(即大约90%的外来生物未能在新的生境成功建立稳定的种群而被淘汰);而在归化生物中,大约10%能够形成生物入侵并成为入侵生物(即大约90%成功归化的外来生物未造成明显的环境风险和生态危害)。
入侵植物入侵成功的主要因素:
生物入侵机制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06570.html
入侵植物的入侵竞争力和生境的可入侵性量化方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19837.html
入侵生物的生态策略进化机制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34409
入侵植物研究领域之存在问题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27118.html
入侵植物与氮互作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quickforward=1&id=1209142
群落多样性与其可入侵性的关系的悖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58593.html
生物入侵之遗传悖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25699.html
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功能相似性差异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quickforward=1&id=1245864
植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悖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58176.html
菊科入侵物成功的主要因素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45631.html
化感物质和化感效应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quickforward=1&id=1246143
生物入侵途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56308.html
生物入侵现状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04926.html
生物入侵进程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quickforward=1&id=1207475
群落可入侵性指数(Community invasibility index, CII)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58912.html
入侵植物相对入侵力系数(Relative invasiveness index, RII)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58911.html
入侵植物入侵强度系数(Invasion intensity index, III)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58910.html
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功能差异指数(Functional differences index, FDj)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58909.html
生物入侵之10%法则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65612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入侵植物入侵中国大约时间轴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58991
中国入侵植物名单和名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96601.html
中国入侵物种名单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45628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46605
中国入侵植物名录和入侵克隆植物名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61990.html
中国水生入侵植物名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73994.html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谱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85806.html
中国&江苏外来入侵植物名录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quickforward=1&id=1212281
惨不忍睹的生物入侵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45336.html
世界上入侵力最强的100种外来入侵生物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05853
起源于中国却在欧美横行霸道的入侵物种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65607
BBCH-scale (Weed)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0547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1 0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