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校长周其凤来到湖南长沙,面对长沙四大名校的中学生登台演讲。他说:“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先听听北大自己人余杰对北大教育的看法吧。余杰在杂文“遥远的掌声”中说到: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讲完学期最后一堂课,走下讲台时,全体学校立即鼓掌,罗尔斯走出教室后许久,学生们的掌声依然不衰,有个华裔学生问旁边的美国同学,到底还要拍多久,同学回答说:“让罗尔斯教授在遥远的地方还可以听到为止。”这就是哈佛精神,这就是学术的尊严。余杰说,在北大,还没有遇见这种“遥远的掌声”,不过在曾经的西南联大出现过,在那个追求真理和自由的时代,创造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这样的掌声在今天的北大却消失了。今天的北大日益迷失在金钱与权利网之间,神圣的学术殿堂亦成为追名逐利之所。就教师而论,不说学术水准的差异,就敬业精神和诲人态度而言,北大与哈佛亦不可同日而语。北大的许多著名教授只想着换更大的房子,而后当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及各种荣誉职务;而许多年轻教师则只想着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申请国家的研究基金和自己的职称的升迁。大部分教师对讲课应付了事,有的名教授若干年不上讲台是常事。老师们与学生们之间没有多少感情和心灵交流,老师一上完课便与学生如果陌生人一般,这样的老师又怎么可能赢得学生“遥远的掌声”呢?这样的北大人,是尊重人吗?
如今,一个不顾事实,不懂历史、不能正视现实的糊涂校长,能谈得上尊重人吗?真没想到,北大的校长“糊涂”到如今这个水平,不知道昔日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听到周校长这番演讲,会如何看?我们心目中的“北大精神”,应该更多的是民国时代的北大,蔡元培时代的北大。因为蔡元培先生是真正懂得尊重人的北大校长。1917年,当蔡元培乘坐的马车驶进北大校门时,早有两排工友恭恭敬敬地站在两侧,向这位刚刚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人物鞠躬致敬。蔡先生走下马车,摘下礼帽,向这些工友们鞠躬回礼。在场的许多人都惊呆了:这在北大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北大是一所等级森严、校长享受内阁大臣待遇的大学,从来不把工友放在眼里,今天的新校长怎么了?像蔡元培这样地位崇高的人向身份卑微的工友行礼,在当时的北大乃至中国都是罕见的现象。这不是一个小事,北大的新生由此细节开始。蔡元培的行为,是对北大官气的一个反拨,是一面如何做人的旗帜。可惜,后来的北大,很多时候是一片乌烟瘴气。北大离不开蔡元培,是蔡元培的骄傲,也是北大的悲哀。
参考文章《孤独的蔡元培》《遥远的掌声》(余杰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0 0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