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中科院植物所学习已经四个年头,我也将离开校园,结束一生中为了学历的学习,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中有些人对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十分明了,急于迈出这一步,但大多数任仍在焦急地叩问自己下一步该走向何方?他们在迷茫中追寻,在追寻中迷茫。到底博士毕业后的人生应该怎么度过?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要人生?还是要价值?“人生”与“价值”似乎是对立的两面,很难兼得。为什么博士毕业后这么多人去了研究所和大学工作?当下中国社会“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为什么在我们博士毕业生中失灵?科研院所的待遇对于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近30岁的人来说真的太低。
而毕业生中为何有相当比例的人去选择了其他非科研职业?他们或许相信只有在过得“富有”了以后才有可能过得“富有”价值。既然每年有如此多的博士毕业生没有从事科研,那我们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们的研究所和我们的导师,是否也花时间教我们其它方面的知识或者创造机会让我们锻炼非学术方面的能力了呢?人们普遍认为科研工作者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认为工作体面,但是否能很好地养家糊口,为家人和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呢?在灵魂得到满足地同时,是否在物质上也得到了满足呢?导师们是否单独和自己的研究生探讨过如何做出这种人生的抉择呢?选择一份工作,一项事业,并不像选择东西。每个决定都意味着“得”与“失”,关乎一个人未来一生。迷茫的研究生们之所以担忧,是因为他们想拥有充满价值同时又成功的人生。他们希望自己既能赚钱,又能过得幸福。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难道只有靠自己慢慢“变老”才能获得幸福吗?难道导师们没有义务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给自己的研究生们一些好的建议吗?我们害怕,报酬丰富的选择,也许不是最有价值的和最令人满意的选择。我么也担心,如果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才能生存下去?
很多人选择科研事业,也是为了晚年有退休金,有养老保险,但是,人生路漫漫,一开始工作就走“后路”,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我们该如何选择?
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难道仅仅限于学术方面吗?对于学生的未来抉择,有多少导师是负责任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5 2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