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unHai 探赜索隐 备物致用

博文

我眼中的Linux操作系统

已有 5378 次阅读 2010-4-25 19:42 |个人分类:我的兴趣|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电脑几近普及的今天,操作系统作为电脑应用的关键平台也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用户较多的操作系统可以初步分为两大类:Windows系列与Linux系列。提起Microsoft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普适性,这是这一操作系统能够风行于世的原因,也是大量盗版广为流传的理由。然而由于其更大程度上是定位于面向普通大众的功能设计,使其在计算机运算资源的优化与控制上显得不足。Linux系列是开源操作系统,目前有很多不同的发行版本,如Redhat、Fedora、Ubuntu、Suse、Debian等。Linux的操作系统以其稳定性与对运算资源的管理及应用见长,在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构筑计算集群进行大量并行计算,本人调试了很长一段时间的Linux配置,对Linux系统的特点初有理解,记录于下:(网络上可以搜到很多关于Linux的介绍,此处仅写本人的体会。)
1. 专业性:Linux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网络服务器还是并行计算机,基本都是优选Linux操作系统。专业化既是Linux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因为专业性,Linux系统的发行版本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同时其对资源的管理也非常优秀。以32位与64位的区别为例,32位的操作系统一般仅能支持4G左右的内存,而64位的系统可支持264的内存,约170亿G。在Linux的64位版本已经广泛应用时,而Windows广泛应用的版本还基本以32位为主。但是也正是专业性,使得Linux成为对于我们习惯了Windows的一般大众来说较难入手的操作系统。这可以体现在程序的安装与运行上,不能简单的双击setup或install文件就能够安装,而需要configure + make(install)才有可能安装成功。
2. 多用户:基于内核最初设计思想的优势,在Linux系统中,可以支持许多用户互不影响的同时进行访问与程序运行,Linux会优化不同用户对资源的利用并进行分配。比如并行计算时,可以许多用户同时使用hpmpi程序利用不同的计算节点。这使得在Linux系统下,电脑可以成为“大家的电脑”而不是Windows下的“我的电脑”。
3. 安全性:在Linux系统中权限的概念非常关键,许多安装调试中的错误往往是由于文件的权限问题,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复杂性,但是其带来安全性确实无法比拟的,可以防止关键文件及不同用户的文件被误删(超级管理员root除外),同时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密效果,因此在进行Linux操作时,脑中需要时刻有user/group/guest的概念。
4. 界面:相对于Window系统,界面是Linux一直不很擅长的方面,Linux诸多版本多以稳定性为第一目标,因此在界面的设计上则往往显得不及windows系统。当然基于KDE开发的一些Linux界面目前也是很漂亮的。对于大多数的Linux用户而言,这一点是可以忽略的,因为我们选择Linux是追求其专业性方面,大多数用户都是直接通过终端(terminal, 类似于windows下的DOS窗口)来实现关键命令操作的,所以界面的使用相对比较少(图形显示除外)。
5. 软硬件的兼容性:Linux系统对软件与硬件的兼容情况一直是一件让人无奈的事情,可能是因为Linux开发经费的限制吧。对于某一版本的Linux而言,必须与其搭配(软件环境要求)的软件包才能够安装并运行,不过庆幸的是一些知名版本的Linux都有自己的常用软件库(如Redhat/Fedora的rpm库),基本可以满足一般软件的需求。而Linux中的硬件驱动问题是界面用户心中永远的痛,现在硬件市场中无以计数的硬件许多都有自己的“个性”,而许多厂商多为了节省成本,不去开发其产品的Linux驱动包,这使得Linux默认的一些驱动往往不能最优甚至正常工作,这也是普通用户很少使用Linux的关键原因。这一问题在显卡与网卡中尤为突出。
总之,由于上述特点,可以说每一位Linux用户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在使用过程中有种种酸甜苦辣伴随,遇到困难时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挫折,历经千辛万苦后发现问题关键往往是一两行命令的意外与惊喜,也是“玩”操作系统人生中一种很不错的经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55-292963.html

上一篇:也开通博客了:)
下一篇:探赜索隐备物致用
收藏 IP: .*| 热度|

4 薛长国 陈儒军 戴小华 黄富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