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论教育的反面 精选

已有 9657 次阅读 2016-9-11 13:05 |个人分类:基础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先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克服那么多困难,拗着自己的本性拼命读书,最后一定坚持要来接受高等教育呢?

这是个几乎不言自明的问题,答案可以是:要找更好的工作,找优秀的配偶,光宗耀祖,或者稍微个人化一点——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等等,都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回答。

那么,再把问题稍微扩大或者移前一些:为什么一定要接受教育呢?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教育,从拆字法我们可以知道它是“教化育人”的简写,对象是人。我们可以再搜索一下“教育”的反义词,好,打开手机,用下搜索引擎一查,就会发现教育的反义词是“教唆”。

两者之间有何不同呢?难道不都是教导某人做某事吗?

其实,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教唆是顺着对象的意思去鼓励他做某事,这要先了解人性本身,发现人性内在的本质的需求,再因势利导,达到教唆者自己的目的。

嗯,是的,教唆就是让你去干你愿意干的事情。

而教育,对不起,让你干的多是你本心里不愿意干的事情。

我们大家可能都听过郎朗和李云迪的名字,两个今天已经国际知名的钢琴家小时候都有音乐天分,听一首歌立刻就能知道基本旋律,然后很快就会哼唱。父母发现这一点之后,抓紧时间就把俩孩子按到钢琴跟前了,然后就是强摁着头皮练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个天才钢琴家从此没有了任何对钢琴的兴趣,甚至觉得生无可恋。直到因为钢琴而成功,才发现钢琴家是最适合自己的一个身份标识。

如果我们不是个“教育者”而是个“教唆者”,面对对钢琴已无可恋的两个孩子,也许会说,“走,不练了,出去玩游戏去!”或者“我带你去吃大餐。”哪怕是小餐——麦当劳、肯德基呢,孩子肯定也特别乐意去。放弃钢琴是完全可以推断的一个选择。

但是,如果郎朗和李云迪的家长最后那样做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著名钢琴家了,至多是两个小时候学过钢琴的小混混而已。

以上所说的教育是动词,而教唆也正是作为动词的教育的反义词。

还可以从名词词性上看教育的反义词,我觉得,应该是“商业”。

商业和教唆一样,是顺应人性,顺流而下的姿态。你到了商场,看中了一件东西,售货员一定不会说“这个东西刚好不适合你,对不起你到另外一家商店看看吧,我们这里没有你想要的东西”,一定不会。

只要看你在商品前有流连的表示,她就会说:你真有眼光!一眼就看中了本店最好最适合顾客的商品,它是精心设计的,和你在哪个方面都搭,如果是衣服,那就是身材也搭,肤色也搭,气质也搭,总而言之,就是专门为你生产的。你不拿走都对不起它等了你那么久,云云。

如果你看了一阵子准备再换一件呢,那好,你要换的这件更好,更适合你!

教育永远不会这样!它甚至更多地表现为和你的本意相反,你想这样,对不起,教育告诉你,你错了,你应该那样才对。而那样做刚好是你最讨厌的事情。

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逆人性而上的,而逆流而上从来都是艰难困苦,成本高而收益低的事儿,老师被比喻成可怜的蜡烛,就是这个意思,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时候别人不一定意识到,更不见得领情,虽然今天刚好是教师节,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满是教师节各种形式祝福,但是,我也知道,还有学生抱怨老师要求严格呢,我倒是很理解这种抱怨,因为我知道教育必然要逆着学生的某些喜好做事,学生们抱怨也一样是老师应得的收益,没有关系,作为老师还承受得起。

那么,老师能完全顺着学生的意去做事教书吗?不行!怎么告诉你知识或者素质我老师提前知道而你不知道的事情,如果顺着学生的意去做,教师就成了教唆犯。人的本性和我们的邻居——动物——没有什么两样,内心想要的都是成本低而受益高、甚至无本万利的东西。而老师告诉你,你要格外努力才能进步,而所谓的进步是什么?完全是虚无缥缈嘛,甚至老师连学生最后毕业时直接提供一个工作的机会都做不到。那么,还要我努力,前途还未卜,我凭什么要听你那经常老生常谈、令人不快甚至让人讨厌的教育呢。

即便如此,老师们也要坚持到底,就如医生虽然知道病人会疼痛和痛苦,也要执行自己的诊断并采取医学手段一样。所以,老师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着灵魂做工程,会有切削,也会有限制和约束,只有很久以后,教育的对象自己成为教育的实施者的时候,才有感悟,才知道当年老师好像所有的行为都在和我对着干,而那原本就是应当应分的。

我们可以描述一种和接受教育完全不同,甚至是另一个极端的状态,那就是完全脱离教育。历史上已经多次发现有小孩儿时就被动物抚养,最后也长大的事情,我们看到的多是这个小孩已经动物化,跟着猴子学会了跳跃,跟着老虎学会了奔跑,是的,如果脱离了让人逆流而上的环境,只是顺其意而为,只会走回到人类的前生——动物那里去!

说完教育的反义词,我们还可以说说高等教育的反义词,那就是基础教育,这个反义词不是初等教育,也不是低等教育。

那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何不同?

今天上午,我刚刚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篇怀念自己高中班主任王志义先生的文章,高中,其实应该算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不过,一般我们还是把它当作基础教育的一个阶段。在中国,尤其如此。

高等教育和大家之前接受的教育模式有何不同?

它假设大家已经是成年人(实际上,如果不是跳级,按照教育规定,出生日期在9月1日前、且满六周岁才有资格上小学一年级,那么最终考上大学的freshman也多数达到了18周岁),会有自己的理性决策,而在此之前,哪怕在高中时期,大家还多在十八岁以下,还没有取得宪法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换句话说,心智还不健全,必须有父母监护人的同意才能决策。而且,中学时代有着迫在眉睫的高考压力,大家还要继续接受被父母呵护、被老师填鸭,感觉不到自己在心智上的成熟,对于成长的感觉不明显。一旦跨入高等教育的这个门槛已过,大家却必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了。

所以,整个高等教育的模式是按照大家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的模式来设计和构建,运行和评价的。

我在香港、澳大利亚、葡萄牙待过相当长的时间,发现他们的一年级新生是没有班主任、辅导员这个角色的,只是上一级的老生和学生会的成员在指导新生,而所谓的指导,更多的表现为折腾和折磨。

怎么折腾?首先是穿戴,很多新生被要求戴硬纸壳糊的高帽、穿不知道从哪一级流传下来的看上去脏乎乎的T恤衫,整个一年的时间里,只要不上课,就要被折腾,方式可以是到处喊口号、唱歌,或者做稀奇古怪的动作,比如在泥地里趴下之类,总之,我这个外人看上去就是在受侮辱。

那么,西方国家一年级的大学新生为什么用这种类似受侮辱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呢?这样的成年礼也太过分了把?因为此刻你已经是成年人,从少年到成年的跨越将伴随着责任的承担,必须有能力独自面对这个复杂且看上去并不友好的世界了,而世界原本就不像象牙塔那般美丽和单纯,高年级的学生有义务让大家体验到现实的残酷性和多样性。

事实上,香港大学曾经有个学生因为不堪高年级学兄们的折腾而最终自杀的,当时引起一片激愤,但是这种折腾和折磨一直是欧洲学校的传统,要想改变也不是一时之功,而香港大学,我们应该知道,一直深受英国那套高等教育体系的影响。所以,这种方式直到现在依然每年都在重复上演,只是对象不同了。

在其他国家,大学新生必须独自去申请学校的宿舍,如果没有空房间了,就要自己在外面租住民房,学校里当然没人去管你的这些生活细节。

不过,和以上说的国家的大学生不同,我们自己的大学新生一般在实践上还不具备独立行为的能力(虽然理论上成年了),这就带来一个必然的不适应,好在,中国人意识到有自己的国情因素,特别设置了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两个角色,在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梁个角色都付之阙如。

所以说,从未成年到成年,是个巨大的跨越,而这一跨越的时间刚好处在上大学的时期,高等教育之区别于基础教育,或者叫脱离于基础教育,也就要求大家必须和过去的状态和时光有个了断了。

而为了适应中国的基础教育现状,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调整也很大,可谓深刻体现了中国国情,和最初西方的高等教育设想和实际运作方式都有着极大的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座的同学很幸运,有专职辅导员,还有那么多热情洋溢的老师做班主任,还有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等等,都24小时准备着为同学们提供帮助。陈老师以前就没有享受过如此高端的配置,在读大学的时候,我们26人的班级只有一个班主任,而且他还经常不出现,甚至在我们觉得需要的时候。

尽管大学和学院会为大家准备好更多更贴心的服务,但是,正如刚才所说,高等教育依然会有逆着大家的本意而为的一些做法,我也相信,大家来这里也并非就此准备享受人生的,此时的青春并不值钱,因为你还没有对别人形成价值,而只是在未成年阶段消耗了家庭和社会大量的物力、人力,以及来自父母、亲人和师长的爱。我们也期待着大家未来成长为对社会有更大价值的人,回馈这个世界、或者简化为这个学校更多。

教育从儿时就开始了,属于过去式,尽管有终身教育的说法;高等教育对于大家是现在式;现在我们还可以畅想一下将来时。

如果从四年后看今天的自己,或者看整个这四年的时光岁月,大家会怎么想?是到时候恨不得一切重来一次自己,一定会重复设计求学生涯呢?还是带着满满的收获准备下一次启程呢?

——我努力了四年,一切的付出都值了,我要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别了母校,别了老师!

作为老师,我们当然希望是后者。

那么,好!这应该成为大家未来的样子。如此,大学里的高等教育如果能够给大家提供这种满足感的话,会怎么做?高等教育体现在什么地方?

一)讲授你一套系统的知识。如果说中学之前学的多是几百一千年前的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知识的话,大学里要学的东西就距离我们更近一点,也许是一百年前的知识,也许是几十年前被创立或发现的知识。而和中学学的数理化天地生不同的是,你们将进入一个更为专门的学科方向,学习这个学科中的系统知识。对于管理这个领域,会谈到现代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但是用到的知识体系基本还是之前的。

二)比起基础教育阶段来,高等教育会给你更大的自由度,让你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东西。大家看到自己的课程表之后会发现,和高三的完全不同,有很多空,没有课耶!怎么回事?这就是高等教育的标志性区别了,高等教育除了给你传授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你自己发扬自己更擅长的东西,或者发现基础教育阶段因为压力而未曾知道的自己的其他方面能力。你乐感很好?喜欢舞蹈?文学创作能力?还是仰望星空?都可以在大学里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发挥。

三)大学里会有更多平台,让你有多大本事使多大本事。世界上有两个年轻人最集中的地方,军营和高校。军营要让大家服从命令从指挥,所以个人爱好很难被发掘出来,但是军队里有让大家闲不下来的办法,那就是天天锻炼,或者总结开会。大学呢?不一样,对大家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你就有了时间自行整理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除了课要上好,当然可以去做任意正当的事情,也因此,我们同学之中未来会出现艺术家、企业家也未可知。

当然,读书的未来也可以是继续读书,这是一个逻辑更清楚的选择。如果大家还想继续深造,大学里更是提供了特别好的便利条件,我们有研究生、博士生可做。

比如,学院就计划从大学生里选拔有研究潜质的本科生,让他们在大学阶段就逐渐接近或接受研究生风格的教育。

事实上,我在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就指导了一名来自天津财经大学的二年级(现在刚上大三)学生,她最后写了一篇很有趣的论文,因此跟随我到韩国参加国际会议,进行英文学术报告。大家可以记着这事儿,到明年的九月,我们学院将举行第十一届国际危机与应急管理学术会议,大家明年如果想过一个不轻松的暑假,老师愿意指导你完成做一个初步的研究,如果不错就可以上台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大学者们同台报告。

四)也会有更多的成长的烦恼。转换期总会伴随着成长的烦恼,比如,你们中学时被严禁的恋爱在大学里至少是不会被严禁的,不过,也一定要走水到渠成的路,而不是抱着既然成年了我就要尝试下,大学恋爱到结婚的比例据统计是3%,还不如大学生创业的比例高,所以,大家如果对感情认真负责的话,要好好想想,不必着急。

接受教育是痛苦的过程,但是,痛苦之后才有永生,凤凰涅磐就是这个意思。而拥有了厚重的历史责任感,教育又是怎样的一种沉重而充满希冀的经历,相信四年的生涯将给大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心智、责任、情怀,这是我们作为师长期待的,我也相信,必是大家愿意追求的。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1002263.html

上一篇:记一个从来不备课的老师
下一篇:911十五年祭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32 周健 陈楷翰 彭真明 陈新 韦玉程 张士宏 刘钢 叶建军 刘全慧 吕喆 牛登科 黄仁勇 闪志刚 苏德辰 李学宽 张骥 黄永义 武夷山 马陶武 郭战胜 李志俊 彭思龙 郑小康 李延谦 张云 贾伟 赵美娣 杨正瓴 xlianggg biofans supercapacitor sunweiweide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0 2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