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熊庆来传》里的华罗庚
热度 2 陈安 2022-6-25 18:45
前一阵子写了《《陈省身传》里的华罗庚》和《《陆启铿传》里的华罗庚》,一个是年龄之相差一岁的同时代同行的视角,一个是弟子的视角。今天想换个角度,看看在《熊庆来传》里面,华罗庚会是什么样子。 熊庆来长华罗庚17岁,可以算作两辈人了。而如果我们假设一下,世上没有熊庆来,中国学术界将会怎样?其实是会后背 ...
个人分类: 史论|6350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就《华罗庚评传》事答诸先生
热度 7 陈安 2022-6-23 12:57
我最近在科学网写了几篇关于华罗庚先生的博文,包括《今天是华罗庚先生去世37周年的日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1342660.html )《《陈省身传》里的华罗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1343771.html ),以及《《陆启铿传》里的华罗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1 ...
个人分类: 史论|7242 次阅读|18 个评论 热度 7
《陆启铿传》里的华罗庚
热度 4 陈安 2022-6-22 13:38
华罗庚先生在现代数学的多个领域中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再全才的人也总还会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更强一些。这个特定的领域,根据已经回到清华大学任教的国人唯一一个菲尔兹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先生的看法,就是多复变函数。 大家熟知的数论反而不是丘成桐看重的方向,按照丘的说法,“ 我为什么单讲华先生在 ...
个人分类: 史论|8669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陈省身传》里的华罗庚
热度 8 陈安 2022-6-20 14:32
因为自己计划写一部《华罗庚评传》并将这件事说了出去,结果引来了一批朋友的关注,当然这肯定是因为华先生的名声。而我所以公布出去此事其实是害怕自己有其他事情太忙,计划了要写却最终没做,都公之于众了总不好意思过段时间完全没有一点进展吧,所以只算是自我监督的一个法子。 很多华罗庚先生的门生故旧因为我要写 ...
个人分类: 史论|10708 次阅读|23 个评论 热度 8
胡适的博士学位为何在论文答辩十年后才取得——兼与谢力讨论
热度 4 陈安 2022-6-19 13:38
在科学网上比较活跃的谢力教授是我很敬佩的学者,其中最为我所敬佩的一点是他有极强的文献搜索与整理的能力,而且从他过去找到一些文献来源的旧事我发现,他总能有渠道找到也一样是博士教授的我们这些家伙找不到的东西。 最近他写了一篇关于胡适博士学位的文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9170-1343524.htm ...
个人分类: 史论|4880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4
幕府风云——日本的战国时代
热度 2 陈安 2017-10-8 11:20
   黑泽明的电影《影武者》伊始,武田信玄认为一个盗贼不配做自己的影武者,影武者大声笑道:“我不过是个偷些小钱的盗贼,不像你杀人无数,攻城略地,草菅人命。竟然还说我是恶徒,真是可笑。”对于影武者的叫嚣,武田信玄平静的回答道:“我的确是个罪大恶极之人,我放逐生身父亲,杀害亲生儿子,为了夺取天下,不择 ...
个人分类: 史论|1366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推理思维与事实思维:论数学教授驳大饥荒死亡三千万之事
热度 100 陈安 2014-12-10 18:41
   孙经先教授的研究方向好像是非线性泛函,是当年山东大学数学系主任郭大钧教授的高足,我当年在山东大学读研究生时他已经是知名教授了。    但是他在网络上出名却与数学无关,而是因为不断写文章论证我国大饥荒并没有饿死多少人,而且似乎创造了“营养性死亡”的说法,不知道是不是首创,赢来了一 ...
个人分类: 史论|25130 次阅读|197 个评论 热度 100
美国不轰炸京都的决策问题:历史与逻辑
热度 22 陈安 2014-2-20 23:08
一    郝昕对“梁思成在美国原子弹没有轰炸京都中所起积极作用”的考证有点意思,但是似乎也并不多靠谱。    有时候这类战争中的决策是偶然性和必然性交叉的,而历史上的证据一定又是多样化的,怎么说都容易找到一定的依据,梁思成起作用的考证可以有很多支持的证据,梁思成没起作用的考证的证据也能找到一大 ...
个人分类: 史论|7815 次阅读|38 个评论 热度 22
重看《列宁在十月》,沿着《古拉格群岛》兼论革命与反革命
热度 7 陈安 2014-2-10 07:38
  最近总是2点左右睡,有点颠倒了,小说还没想好怎么写第四章,是写一个灾难对发民难财的科学掮客们的工作做一个对比验证,还是再写一个人物故事?我得考虑下,这样,就年后稍微休息几天。   我断续看了几个月《古拉格群岛》都快要看吐了,还是第一部的前半部分,里面的荒谬和我对文革的了解差不多水准,当我以为 ...
个人分类: 史论|7002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7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0-1 0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