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事故轨迹交叉论”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已有 11679 次阅读 2017-2-3 21:11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事故轨迹交叉论, 创立者研讨

“事故轨迹交叉论”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事故轨迹交叉论”在国内安全界得到普遍认可。在百度百科搜索一下,可查到一条由cronus513创建的轨迹交叉理论trace intersectingtheory”,而且浏览次数高达两万多次(http://baike.baidu.com/item/轨迹交叉理论)。该词条提到:斯奇巴(Skiba)提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在许多中文安全类教科书和中文网页上,也有很多是类似介绍。

但上面的描述出处源于何处?Skiba的全名叫什么?我以前写有关安全原理的综述的时候也遇到了这一困惑。这次我再次检索了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等以及一些国内外网站都搜不到。因此,我觉得要做点专门的查找研究。

据我的所查,关于轨迹交叉理论可能是源自国际劳工组织ILO出版的《The Encyclopedia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的中文版《职业卫生与安全百科全书》。该百科全书我只有1998年出版的第4版的英文光盘版的,通过搜索,也没有发现什么“traceintersecting theory”,仅在第2卷中的Part VIII Accidents and Safety Management中的第56Accident Prevention中找到有一由Reinald Skiba写的词条,其中有一段话:

“In the manufacturingprocess, peopleand objects interact. (The term object is used in the broader senseas expressed in the customary designation “people-(machine)-environmentsystem”. This includes not only technical instruments of work, machines and materials,but all surrounding items such as floors, stairs, electrical current, gas,dusts, atmosphere and so on.)”

中文的意思是:在制造过程中,人与物相互作用。(该术语指的物,在更广泛意义上,使用上习惯上用--环境系统表达。这不仅包括技术工具的操作、机器和材料,而且包括周围的物品,如地板、楼梯、电流、气体、粉尘、大气等。

显然这段英文中,并没有提到什么轨迹交叉理论。而且可以明显看出,到了1998年,Reinald Skiba写这个问题时也还没有当作什么理论来提,只是在描述问题时的普通阐述。同时,从英文版的《职业卫生与安全百科全书》考证知,Skiba是姓,Reinald是名。

但在《中国知网》查找1998年以前的中文文献,我们可以查到多篇中国作者谈及轨迹交叉理论分析事故的论文。最早的一篇应该是隋鹏程教授写的,隋老师是我国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他在1982年发表的伤亡事故分析与预防原理(隋鹏程. 伤亡事故分析与预防原理[J]. 冶金安全,1982,(5):1-8.)论文中详细描述了发生事故的轨迹交叉原理,其中有一段话:人的不安全动作和机械或物质危害是人机两方共系(两个方面共存于一个系统)中能量逆流在时间地点上的轨迹交叉点。环境和管理条件也决定着人的原因物的原因,构成伤亡事故的后果,参见图2和图3

现在看来,隋鹏程老师比Reinald Skiba编写的词条早了16年发表的论文所描述的东西,才算得上是轨迹交叉理论,而且图文表达清晰。如果要分析隋老师的这一思想,我想隋老师可能是当年学习国外的故障树分析法(或称事故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之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的。大家可以查看一下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该书隋鹏程为副主编,其中第65页有一词条“事故轨迹交叉论”,就详细介绍了有关内容,但其中并没有提到什么Skiba,也没有提到谁创立的。其实,我想隋老师当年要写上自己的名字才对。

提及故障树分析法,这是数学界和系统工程界及安全界所周知的,网上的描述是(https://en.wikipedia.org/wiki/Fault_tree_analysis):美国贝尔电报公司的电话实验室1962年提出来的,是沃森(H. A. Watson)等人在研究民兵式导弹发射控制系统的安全性时首先提出了这种方法。

由上可以看出,将创立轨迹交叉理论的帽子戴到Reinald Skiba的头上可能不合适。在中国安全界流行的轨迹交叉理论是源于FTA并由隋鹏程老师提升归纳的。

那么轨迹交叉理论的冠名为什么会出现前面所说的这么个结果呢?因为过去很多事故致因模型理论都是外国人创立的,很多人习惯将一些理论模型冠上外国人的名字,好像显得更加权威似的;而国人自己发明的,在过去社会背景之下甚至至今,大家都很不习惯冠上自己的名字,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总生怕有非议,这可能是当年隋老师不愿意冠名的原因。

图为隋鹏程1982年在《冶金安全》第5期发表的文章的截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031294.html

上一篇:瞧我不经意收集下来的一批学术会议合影照
下一篇:你使用过《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吗?
收藏 IP: 175.10.131.*| 热度|

4 李健 陈东旭 傅晓明 linanny2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