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uonl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ubuonly 三四月种下的种子,七八月才会有结果

博文

家庭共读妙趣多-----与女儿共读二十年

已有 1500 次阅读 2023-9-15 16:0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阅读是一件极有趣的事,也是老掉牙的话题,但是要三年五年的保持阅读常态却很难,陪孩子共读十年以上尤其难。阅读既是一种个人行为,还能惠及子女,阅读还能体现一种家庭气质,更是一种社会风气。《朗读手册》作者吉姆·崔利斯说“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深以为然。2021年《幼儿教育》第九期卷首语邀稿,我曾用这句话作为标题分享了短文

一、亲子共读成闺蜜

我和女儿能成为闺蜜,源头在于早早开始的亲子共读。大约女儿两岁开始,每晚都是我俩的亲子好时光。从逃家小兔、卡梅拉、青蛙frog等绘本童话亲子读,到推荐读再到读后感,一路踏着我家这三步曲,不断激发着她的阅读兴趣。

图书馆、书店、咖啡馆、草地、外出堂食等待间隙……通通都可以成为阅读现场。共读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共读成长的岁月里,如此心灵安适的亲密时刻,多得数不清,阅读带来的愉悦是任何物品无法替代的。“这么多好看的书都来不及看,我都没时间去玩游戏了!”这是她小学时说的悦读大实话,没有丝毫的浮夸。用阅读来“抢”电子产品时间,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女儿小时候90%的书都是我先试读。于是,我知道了梅子涵、任溶溶、金波、郑渊洁、曹文轩、沈石溪等大朋友,然后不断地去熟悉谢尔、芭芭拉*库尼、海伦*凯勒、黑柳彻子、E*B怀特、法布尔等等经典。再然后,我就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她的“闺蜜号”。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说“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馨语言的快乐时光”。我觉得形容的太确切了。

二、日常导读讲技巧

阅读往往需要诱惑

寒暑假时光,常常是我俩读书的“农忙时节”。泡书店一天就是我们最喜欢的动作。有时,她读她的,我读我的;有时,我通过她读她的,她通过我读我的。初一时,她与众多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一样,曾无比迷恋漫画书籍[1],而初中老师往往是三申五令要禁止的。我没有直接禁止她,只是一边会请教她好看点在哪里,同时也会在一旁漫不经心地推荐其他好看的书,当时记得在书店跟她介绍一些中国文学作品,如巴金,老舍,选择最精彩的介绍。然后,她就要抱回一大堆试读了。不过我往往会故意耍手段延迟这种满足,“一类只能选择一本,读完,我们再来买”。这也是我家书架上每本书不会寂寞的约定。

2014年,她荣幸作为浙江小记者代表出征北京两会时,采访到了《俗世奇人》作者冯骥才先生,回来后激动跟我分享他对于写作的赠语“用感动你的事情去感动别人”!

有一次,我出差海宁回家后“顺便”聊了徐志摩故居,进而“轻描淡写”地讲述了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三位女子的传奇,奇妙发生了!当晚,她自己跑去书店,新鲜捧回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两天读完后,又神奇地捧回泰戈尔的《生如夏花》。

谁能说还能有比阅读这么高贵而不贵的魔力吗?

在一个平淡无奇的夏天,她开始探究《薛定谔的猫》和《悖论》了。有诺贝尔奖得主似乎说过,当探索跨越诸如自然科学、文学等已知知识领域后,就开始哲学了。是时候了,我开始鼓励她走进哲学的田园了。

不过,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我不着急。当你自身成为一只硕大无比,永远也装不满的书架时,“真理”自然而然就会明明白白、简简单单展示在面前了。

三、读后分享极有效

有阵子,她迷上了《马小跳》。我也开始跟她一起探讨,说她在她班级发现了调皮鬼、杜真子、夏林果等,还找到了认为“快乐比学习更重要”的欧阳校长。连续三个晚上我们共读《我亲爱的甜橙树》时,我们一边泡脚一边交流,多次被感动得泪眼涟涟,马上翻出书本共鸣。

我因党建学习读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时不时留露出爱不释手的样子,终于吸引着她将这本500页的红色书一口气啃完。那段时间,她迷恋抗战话题,我则随时经受“考验”,每天散步时间都要被“灵魂拷问”各种抗战历史问题,战战兢兢。《正面抗日战争》读完,拷问升级了,我根本扛不住拷问,然后我俩干脆直奔南京去体验《南京安魂曲》了。

每一本都是一个节点,节点之间可能藏着一些看不见的超链接。

迷恋推理时,我就从大学图书馆借书,让她饱尝阿加莎的饕餮大餐,继而引导她再读东野圭吾,然后败来丹*布朗让她惊叹。

推荐她看《明朝那些事》7本的后果很严重。首先此引发她追迷恋上王阳明,所以她追着看《知行合一王阳明》,持续发热,追《卑鄙的圣人曹操》(10本),让她欲罢不能,于是《诸葛亮传》随后驾到,再后来《东周列国志》、《孙子兵法》慢慢进入她的法眼。

突然有一天,她告诉我:“我发觉高尔基的《童年》很好看,以前怎么没觉得呢!”我眉眼弯弯,偷乐了。“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四、父母榜样是力量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里往往藏着ta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以及看不见的教养。孩子是家庭教养的直接映射,我们做父母大多是无证上岗,所以我觉得阅读就是一次必需的极好的自我终生教育。

在这个手机猛于虎的互联互通透明时代,当你每天忙着批阅朋友圈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一种虚无的碎月,还有那日渐模糊的视线?可是,当你把碎片时间坚持用于阅读,一个月后,一年后……你会发现,你和孩子之间已经悄悄架起了一座亲子桥,带着神奇的力量。

不管你我有多么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好的阅读就是一次心智成长。赫尔曼·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他们能让你悄悄成为最好的自己”。为人父母后,就更懂得其中的力量了。当你心甘情愿地坚持付出后,总有一颗种子会在不经意间悄悄发芽。

阅读之余,我总是鼓励孩子写点什么。我自己经常会读一些“无用”的书,并坚持写下了百余篇读后“感”跟她分享。阅读和写作是一对孪生姐妹,无论是讲故事、交流、记日记、写读后,把写作当做一种情感的输出而不是任务,孩子的写就来得格外流畅。

她从二年级“池塘里的小鱼”开始萌芽,“阿富汗的风筝”、“我的敌人”、“随欲而安”等在《西湖》文学月刊等报刊陆续公开发表了;杭州市作为大赛一等奖,青年时报三大最佳小记者,北大培文杯浙江省一等奖,浙江省小作家奖(三次)等一堆业余荣誉,大学里担任“阅读推广大使”…….,所有这些小雀跃可能没有带来任何功利上的回报,但是,实实在在的开心愉悦了我们,这些不大不小的幸福都是夹杂在阅读中顿悟后意外获得的,而她依然只是妥妥做一枚物化生高考理科生。读大学后,她持续会微信问候“妈妈,你最近在读什么书啊?推荐一下”,貌似我两亲密关系的升华已经离不开阅读这个催化剂了哈。

做父母是一场修行,过程难免会琐碎焦心,但更多最终能被记住的一定是那些温暖小收获[2]。我希望能是用阅读教会孩子,无论多忙都要学会做一个有趣且懂得感恩的健全人,积累起撑起后半生勇敢快乐前行的力量。

亲子共读的妙趣,你想不想尝一尝?

共读.jpg



[1] 2013年,鲍克公司《数字时代英国儿童的图书消费》报告:88%以上的8-10岁女孩和71%以上男孩的共性特征。

[2] 2018年3月19日,浙大头条刊登“母女跨时空书信:这些文字记录了孩子成长中被忽视的温暖细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4490-1402742.html

上一篇:你是否有奋力飞往你的山?
下一篇: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收藏 IP: 183.157.161.*| 热度|

8 郑永军 尤明庆 杨正瓴 宁利中 崔锦华 王启云 朱晓刚 晏丽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9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