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学交流团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c70 武大

博文

禁止展示——出版社为何不应为影响因子提高欢呼?

已有 2661 次阅读 2015-2-2 15:25 |个人分类:科学交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期刊, 影响因子

引用本文请注明出处:肯特·安德森 著;王莹超、吴亚鑫 译  池呈 校译. [EB/OL].[2014-09-11]. 科学网, http://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4/09/11/exhibition-prohibition-why-shouldnt-publishers-celebrate-an-improved-impact-factor/

近期,一些时代精神的捍卫者建议出版社应该避免宣传影响因子。从《研究评估宣言》(Declaration onResearch Assessment,DORA)到学术界的个别声音,学术期刊的各类监管者们认为那些宣传影响因子的编辑人员、期刊以及出版社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进行一种骗术或是一项非法的事情。而一些新生代的学术期刊,像eLife,已经公开承诺不会宣传影响因子。

对于学术期刊来说,以众多事物进行衡量评定——包括影响因子、发行量、编辑声望、周转时间、同行评议标准以及公开规则等,是一种自我限制,无异于掩耳盗铃,回避事实。

笔者认为,学术期刊无需为宣传它们的影响因子这一行为进行道歉。通过公开影响因子以及使其轻易获取有利于学术界发展。毕竟,影响因子是学术期刊的衡量标准,它既不是作者衡量标准也不是文章的衡量标准。影响因子仅仅表明近两年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因此,若某刊的影响因子为10,这就表明该刊平均每篇文章的被引次数为10(在哪些文章可以被算入等外围问题上存在一些争议)。

在学术界中,某些期刊滥用影响因子的现象并不能改变影响因子完全适用于衡量学术期刊价值标准这一事实。

因此,爱思唯尔、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斯普林格、泰勒弗朗西斯、赛捷、牛津大学出版社宣传自己的影响因子是合适的且有促进意义的。此外,谷歌宣它利用影响因子(影响因子计算是谷歌网页排名算法的核心)作为在搜索列表中区分期刊的一种方式,这也使谷歌搜索结果更贴切更有益。

作者们对影响因子保持着强烈的兴趣。去年,大卫·克罗蒂记录了学术厨房博客里涉及到影响因子的帖子每天所获得访问量,包括超预期访问量和持续稳定访问量。记录表明影响因子是人们持续感兴趣的话题。由于学术期刊出版社基本上为学术界提供服务,所以推广影响因子这一有用的区分标准也是服务的一部分。既然作者想了解它,出版社就应该向作者说明。

那些认为影响因子的推广会产生问题的人归根结底是出于对影响因子含义的误解,而且这种误解会引发其他问题,这些问题将于后文讨论。影响因子只是一个平均值,如同其他平均值一样,人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认为每篇文章都能达到平均值。这个误区我将用以下两个例子来说明。比如,平均击球成功率为0.250并不意味着每打四次必会击中。击球者可能前两三轮无一命中,然后又连续得分;再如,6月23日的平均温度是80华氏度并不代表每年6月23日的温度都是80华氏度,也许一年是67华氏度,而一年是83华氏度,中间又夹杂着许多其他的温度值。影响因子也是一样,它是平均数,而不是中位数,所以其中的大多数因子可能都来自于少数几篇重要的文章,剩下的文章则远远落后。

 正因如此,将影响因子的影响力理解为文章或者作者的影响力,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但是,由于学术期刊衡量标准被省略成了学术衡量标准,在一些情况下影响因子仍被不当使用。

对于编辑人员、评审者、作者以及出版社来说,更高的影响因子几乎总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虽然存在利用不当途径获取更高的影响因子这种现象,如自我引用、循环引用以及操纵分母等手段,但大部分影响因子的增加还是归功于编辑、评审者和出版社的兢兢业业与谨慎筛选。有时,只有经过多年专注工作、不断更新资源和精心战略性选择才能获得更高的影响因子。简言之,一个增长超过固有通胀率的高影响因子常常是实至名归。

近期,我们顶级期刊的影响因子增长了超过30%。这要归功于多方面的改进,包括拓宽编辑选择范围、优化品牌管理、改进新产品以及利用社交媒介推广内容。经过多年对编辑、出版和市场等方面努力进行协调,这是影响因子的合理增长——这似乎是值得庆祝的。

在其学科领域有着较高的影响因子排名的期刊也是作者们最想发表文章的地方。这些期刊通常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较高的编辑声望、重要论文的投稿、严格的评审、仔细的筛选以及出版的一贯高标准。对于研究者,在具备这些特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成为了一个积极迹象。

当期刊的影响因子以某种方式分配给研究者时,事情则会背离理性。对于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来说,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可能比其文章的实际被引次数低。对于论文被引数量平平的作者来说,影响因子会夸大其文章的实际被引次数。

笔者认为《研究评估宣言》(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中的大多数观点是正确的,包括以上提到的观点,其在DORA中是这样阐述的:

“切勿使用基于学术期刊的衡量指标,如期刊影响因子,作为个体研究成果质量的替代衡量指标,去评估个体科学家的贡献,或是作出招聘、晋升以及基金资助决策。”

但是,DORA为了解决学术界影响因子的滥用问题,而将呼吁出版社抑制影响因子宣传的做法看作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这未免有些过头。认可这种思路的出版者不会对任何人带来任何帮助,因为他们对于衡量标准混合使用的默认只能使情况变得更糟,并且似乎是认可了DORA的过分做法。如果你经营一本学术期刊,那么不仅自己需要了解影响因子,也应让他人了解影响因子。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但如任何工具一样,应该正确使用。影响因子代表期刊的平均水平。它们会变化,会升高降低。当然也存在其他标准与之相补充。影响因子是期刊水平的衡量标准,而不是文章水平的,更不是研究者水平的衡量标准。

因此,若你有较高影响因子,广而告之吧。但若你不是期刊编辑或出版人,就不要借影响因子去暗示一些本不该用它衡量的事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1339-864905.html

上一篇:82件出版商做的事
下一篇:瀑布和火山——公共话语中的科学问题更加严峻了吗?
收藏 IP: 171.113.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