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学交流团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c70 武大

博文

《PeerJ》论文与作者数量均稳步增长

已有 5117 次阅读 2014-12-1 11:06 |个人分类:科学交流|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学术出版, PeerJ

引用本文请注明出处:菲尔·戴维斯著;孟小尚、张廷凤池呈校译. [EB/OL]. [2014-10-22]. 科学网, http://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4/10/22/peerj-grows-steadily-with-papers-authors/

 

当一家新兴出版企业诞生的时候,新闻报道总是倾向用“颠覆性”、“创新性”、“游戏规则改变者”等词去描述它们。事实上,只有少数新兴企业具备这些特征。两年来,大多数新生企业只祈求维持生存,更别提在行业里产生颠覆性作用了。这些公司中的大部分都渐渐淡出我们的记忆,我们也少有动力回头审视它们。

2012年,我发表了两篇关于开放存取期刊《PeerJ》的评论。在《PeerJ:硅谷文化进入学术出版》这篇评论中,我提出《PeerJ》“一次付费,终身出版”的模式代表了一种清晰的文化转变——从欧洲和美国东部循规蹈矩的出版社文化到美国西海岸硅谷的创业心态。在《PeerJ的终身会员制出版模式是否可持续发展?》这篇评论里,我对其出版商业模式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风险投资型公司有其内建的退出策略,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会员作者曲线预测他们何时出售。

抛弃简单的凭空推测,在本文中我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来探析《PeerJ》出版状况,并依据这些数据尝试预测《PeerJ》未来的成败。

基于PubMed文献数据库从201353日到2014108日公布的数据分析可得,《PeerJ》在这期间共发表了600篇文章和一篇勘误。PubMed没有索引《PeerJ》预印本。《PeerJ》的出版速度一直相当稳定(如图1所示),并在2014年略有上升。

PubMed列出了每篇文章的在线发表日期,但奇怪的是,在他们提供的数据抽取中仅有PubMed 批量转载的日期。在下图中新论文和新作者的周期性峰值揭示了PubMed周载量。

根据PubMed的元数据,我能够计算出每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同时也能轻松推测出这个作者是新成员还是“回头客”。要记住,《PeerJ》的运作是基于“一次付费,终身出版”的终身会员制模式。因此虽然“回头客作者”在导致成本增加,却不会给公司带来额外的收入。

2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述新作者的数量(蓝色竖条)以及新作者的累计数量(红色折线)。与图1相似,《PeerJ》新作者人数稳步增长,并在2014年的时候增长趋势上升。

PeerJ》出版的600篇文章共有2557位作者,其中有2290名(约90%)是独立作者。每篇论文的作者数目的中位数是4,其中一篇文章有18个作者。绝大多数(92%)的独立作者只出现在一篇《PeerJ》论文里。剩下8%193位)的作者是重复作者,这之中有:143位(6.2%)作者出现在2篇论文里,34位(1.5%)作者出现在3篇论文里,10位(0.4%)作者出现在4篇论文里,4位(0.2%)作者出现在5篇论文里,还有2位(0.1%)作者出现在6篇《PeerJ》论文里。

虽然这两个图表看起来几乎相同,但是它们传达出了衡量《PeerJ》成功的两种不同模式。第一幅图显示,该公司能够吸引并出版新的文章。然而,与相似领域的多学科开放存取期刊(即《PLOS ONE》)相比,《PeerJ》的规模仍然太小。而且,相较于非营利机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打造的预印本文献库bioRxiv,《PeerJ》打造的提交预印本服务逊色不少。这样看来,《PeerJ》如果想要使作者使用它们的预印本服务,他们可能通过降低出版费用来争取吸引新的预印本作者。

即使《PeerJ》的出版物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其转化为收入来源的可靠估计。像大多数新创办的开放获取期刊一样,《PeerJ》有好几个时间段也是免收作者费用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作者和论文都是要付会员费的。作为一家私营企业,《PeerJ》的财务细节被保护得严严实实。然而,《PeerJ》获得风险投资家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和塞奇出版公司(SAGEPublishing)新一轮融资的消息可能对《PeerJ》财务自立给出了提示。

自上次写关于《PeerJ》的文章以来,该公司就已推出了两款新的定价模式。首先,单一作者通过个人账户为文章的合著者与整个写作团队支付会员费变得越来越容易了。这使《PeerJ》像其他开放存取(和混合)期刊一样,由其中的一个作者负责所有的财务细节。其次,《PeerJ》引入了机构“预付”模式,图书馆可以为他们机构的作者购买会员资格。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生物医学中心(BioMedCentralBMC10年前首次推出了这种机构支付模式。这两种定价模式的引入或许表明个人会员制模式并没有奏效,至少没有达到《PeerJ》创立者的预期。

对于我而言,更值得分析的是图2中新作者的数量。该公司商业成功的前提是越来越多的新作者愿意支付终身会员费。对于一个新生期刊而言,这并不是一个糟糕的假设,因为其绝大多数的成员都是新作者。但是当新作者的付费金额无法支撑回头客作者不断增加的费用时,《PeerJ》便开始解体了。

汤森路透社科学网(Web of Science)编辑部主任乔艾尔·马舒里(Joelle Masciulli)透漏,不出几周《PeerJ的内容将会被科学网和生物学文摘数据库(BIOSIS Previews)索引。大部分科学家在做投稿决定时会考虑期刊的声望和其影响因子的大小,不过目前《PeerJ》还未分配到影响因子。预计明年《PeerJ》获得影响因子之后将会像《PLOS ONE》一样,促进其投稿量的增加。同样,如果是低的影响因子则可能会导致投稿量的下降。

总之,《PeerJ》引入了一种新型出版模式,很好地诠释了“创新”一词真正的意义;然而,其定价模式的变化又使得《PeerJ看起来与其他开放存取期刊和混合型期刊有些相似来自bioRxiv的竞争可能使得《PeerJ》这一建立在预印本的商业前景黯然失色。《PeerJ正在发展壮大,正出版更多的论文、吸引更多的作者,尽管尚不清楚这个公司是否正在走向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在一个拥挤的多学科开放获取期刊市场上,当《PeerJ》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时,就可以确定它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1:《PeerJ》论文数量的增长

·折线代表论文累积量·竖条代表发表的论文



2:《PeerJ》新作者数量的增长

·折线代表新作者的累积量·竖条代表新作者的数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1339-847633.html

上一篇:开放存取市场的规模
下一篇:您关注过国家艺术博物馆的在线版本吗?
收藏 IP: 113.57.6.*| 热度|

3 牛登科 高友鹤 郭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