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学交流团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c70 武大

博文

如何改善认知差距对科学传播的不利影响?

已有 3122 次阅读 2014-4-17 10:30 |个人分类:科学交流|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传播, 出版, 科学交流, 认知差距

作者/托德.A.卡本特(Todd ACarpenter) 编译/王慧  校订/徐淑欣


如果一个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就很难将这一领域的知识传播给他人,这在人们进行科学技术传播时体现的尤为明显。此种情况在传播学中被称为认知差距,即尽管一个人在行业内造诣很深,但在就某一话题进行说明时,其他专欠缺业知识或之前对这一话题并无见识的人却会难以理解。

近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在芝加哥召开,艾伦·阿尔达在会上做了主题为“科学传播重要性”的演讲。在过去20年里,阿尔达在提升公众对自然科学、科技发明以及科学家日常工作的认知方面投注了大量精力。一方面他是美国大众电视系列片《美国科学前沿》的主持人,另一方面还通过其支持的美国石溪大学科学交流中心,致力于提升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并帮助科学界改善科学传播方式。阿尔达一再表示,他在《美国科学前沿》所做的工作是他最伟大的成就。这也为他带来了诸多成果和荣誉。

阿尔达在科学交流方面的工作为他赢得了许多奖项,其中包括国家科学委员会公共服务奖(NationalScience Boards PublicService Award),美国科学家终身成就奖。去年秋天,他再次获得由美国化学学会颁发的“向公众解释化学奖”(James T.Grady-James H. Stack Award for Interpreting Chemistry)。此外,他还是备受欢迎的火焰挑战竞赛(FlameChallenge competition)的创始人。

我们经常在学术期刊、大众媒体上审视科学传播,并认为科学传播与其他形式的传播有着显著且深刻的区别。阿尔达在他的演讲中则再三强调: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妙趣横生、形式多样的故事精准地传递科学知识。这不仅能使大众对科学发现的进程进行追踪,还能保持相关发现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常情况下,科学出版追求对事实和方法论的严格遵循。学术著作的内容表达中如果包含感情、个性、承诺等因素被视为洪水猛兽。很多学术著作因此艰深晦涩,给读者带来阅读困难。

毫不夸张地讲,科学的本质是对人类经验和现实世界的发现。科学成果传播过程中的上述人为因素不但使得传播进程更加艰难,同时也给信息传递带来了挑战。这并不是说每篇学术论文都应充满华丽的辞藻,运用扣人心弦的叙事风格,或者有跌宕起伏的冒险情节。我们不应期望化学论文的写作风格能和最新畅销作品一样吸引眼球。但作品的风格和易读性仍非常重要。与同行进行交流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精准且简明扼要的描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应该被更多科学家所掌握。而在科学家走出自己的圈子,转而向广大公众传播信息时,这项技能更加关键。

虽然艾尔达没有明确提出这一点,但其谈论的前提就是这种沟通方式要建立在对艺术研究的基础上。他在演讲中,论及其团队在石溪大学进行的一项关于科学家参加即兴喜剧训练效果的研究。参与这项训练的科学家精力更加集中,之后对自身工作进行的评价也更丰富多彩。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一点,即人文科学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自然科学与其学科之外的领域沟通联系方面。这一结果并不是“贬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有自己的功用,它仍在进行复杂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论证,以求为那些想要或需要了解这一状况的人提供清晰简明的数据。

上述影响广泛且值得深思。已经有人针对社会公众对科学缺乏理解的现象进行广泛探讨。公众在一些领域对科学事实存在偏见,除了涉及气候变化这一话题时偏见尤甚外,其他研究领域也未能幸免。这种偏见甚至不仅存在于公众之中,而且已经延伸至领导和监管机构,从而产生不利影响。在阿尔达的演讲中还提及他和一些国会议员的谈话。这些议员谈到,当他们在座谈小组中和科学家进行交流时,会通过传递纸条来互相询问是否能听懂科学家们在讲什么,答案是没有一个人听懂。之后,这些国会来的代表就被要求就科学家们所传递(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完全没有传递)的信息采取行动,而行动很可能涉及纳税人的资金。还有很多其他例子,比如新闻报道中常引用一些监管人员的言论,这些人员“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但是除了表面的一知半解,对项目的更深层面其实一无所知”。尽管有证据显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缺乏专业理解能力,二是故意混淆视听(比如国家安全局的问题)。但在涉及学术传播的问题上,科学家们完全可以通过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科学问题,来改善上述第一方面的原因带来的困扰,他们也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

能够以书面形式进行简洁明快的沟通是每个研究人员都应具备却实难获得的宝贵技能。但即使个人在写作方面天赋有别,审查和编校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稿件质量。非技术人员和非科学家在阅读充斥着行话、图表和技术细节的科学信息、技术信息或者医疗信息时,很可能会错过隐藏在行话和技术分析之后的精妙之意和深刻见解。作为同时在专业技术和向公众传播这两个领域都有很深涉猎的人员之一,就常常看到这种例子。而我本人从编辑审查中获益良多(感谢我的编辑,辛西娅!谢谢你!!)。许多和我共事并从事更深入技术类研究的专家们亦是如此。

或许,我们都应该重视阿尔达的观点:“传播不是科学的附庸,而是科学的本质”。我们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改善科学传播现状的进程中,这也是出版社在传播科学过程中的最大贡献。

(王慧译自http://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4/02/25/on-communicating-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medicine-alan-alda-talks-about-improving-scientific-communicatio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1339-785746.html

上一篇:一家公司 两支队伍:学术出版行业新景观
下一篇:数据侦探:调查哪些数据测量了,哪些没有
收藏 IP: 219.237.22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