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七月游襄阳五道峡有感
张叔勇 2023-9-10 10:41
襄阳五道峡蝴蝶观赏之旅小结,写一首小诗概括一下看完景区的感受: 七月游襄阳五道峡有感 偷得夏日一时闲,卞和故里寻仙缘。 龙洞千藏观蝠飞,玉瀑 濯 缨荆虹前。 清溪抱玉且徐行,冰心不老思华年。 岸芷化蝶因得璧,峡谷深处见大千。 注:龙洞、玉女瀑、荆虹桥、抱玉岩、不老 ...
219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峡谷深处见大千之四:光影斑驳的溪涧
热度 1 张叔勇 2023-8-15 22:56
峡谷深处见大千之四:光影斑驳的溪涧 记在襄阳五道峡的一次亲子自然研学之旅 玉女瀑之过后,就开始进入一段相对舒缓的路段。这一段路随水转,没有什么 ...
583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峡谷深处见大千之二:观鸟与探洞
热度 1 张叔勇 2023-8-7 15:13
峡谷深处见大千之二:观鸟与探洞 记在襄阳五道峡的一次亲子自然研学之旅 荆玉桥 是横架在五道峡开门峡口上的木质风雨桥,早些年并没有,应该是最近 3-5 年才新建的。虽然历史远不如入口处的那座单孔石头大桥,但胜在喜庆,青山绿水间,披 ...
619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峡谷深处见大千 一
张叔勇 2023-8-5 11:51
峡谷深处见大千 一 记在襄阳五道峡景区的一次亲子自然研学之旅 今年的夏天,我家小睿同学结 ...
8292 次阅读|没有评论
五道峡的黑紫蛱蝶
热度 2 张叔勇 2023-7-27 10:27
上周,我和我家观蝶小达人在湖北襄阳五道峡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实验风景区中发现了数只国家二级保护珍稀蝶种 -- 黑紫蛱蝶,并拍摄到几张高清照片作为记录。这是五道峡自然保护区首次记录到黑紫蛱蝶这一珍稀蝶种。回来后我和当地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合作写了一篇报道,昨天下午湖北日报网页热推 ...
6998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2
玛雅文化中的蝙蝠神卡马佐茨与美洲假吸血蝠
张叔勇 2023-6-22 18:00
玛雅文明( Maya Civilization ),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 5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的雨林文明,而蝙蝠是玛雅文化中常见的形象,以蝙蝠神卡马佐茨( Camazotz 或 Zotz )为代表的图形出现在玛雅遗址的很多地方,在洪都拉 ...
10257 次阅读|1 个评论
商朝玉蝙蝠
张叔勇 2023-6-14 11:16
在中国古代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玉和石是紧密相连的。远古人类认为“石之美者为玉”,从众多类型的石头之中将玉石筛选出来不知道经历了多么漫长的岁月,而古代制玉技法,据考证分析也是源于人类制作石器的技术。在新石器时代,可用于制作玉器的原始工具“砣机”就已经出现了。在新石器时 ...
3691 次阅读|没有评论
雍正彩瓷中的蝙蝠
张叔勇 2023-6-11 22:49
雍正彩瓷中的蝙蝠 中国瓷器文化源远流长,不少朝代都烧出了属于自己时代的釉色,如宋徽宗的天青,明宣宗的青花;成化皇帝的斗彩;而说到粉彩、珐琅彩等釉上彩瓷,清雍正彩瓷在造型、胎釉、彩绘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胎体光洁,釉色温润,造型规整,制作精细,图案精美,代表了清代彩瓷的最高水平。 由于康熙皇 ...
715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蝙蝠灭蚊实验
热度 2 张叔勇 2023-6-4 11:49
蝙蝠作为一种常见于欧亚大陆而又颇具特色的动物,中国古代文人吟咏之词并不算少,其中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蝙蝠赋》被认为是早期佳作之一。但秦汉之后,尽管在唐宋诗词中也可以找到近百首关于蝙蝠的作品,但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好作品并不多,《全唐诗》仅收录白居易、韦洪等人的三首 ...
452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蝙蝠与稻田生态
热度 5 张叔勇 2023-6-1 14:09
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人们常常闻蝙蝠之名而色变,但是随着相关科学知识的传播,公众开始认识到蝙蝠在地球的整个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关键的积极作用,而蝙蝠在多种农业生产中的生态效应,尤其是对水稻生产的促进作用,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 泰国 ...
7842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6 1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