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onbin 自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

博文

按标题搜索
要治疗与大脑有关的疾病,可能需要调节肠道微生物
热度 5 2021-2-4 17:24
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开始研究肠道微生物是如何影响大脑健康的,这可能会导致更好更简单的脑部疾病治疗方法。 要治疗与大脑有关的疾病,可能需要调节肠道微生物。 如果10多年前,哪位有这样的想法或者说法,一定会被认为是伪科学。 至少加拿大的神经学家简·福斯特(Jane Foster)2006年的一个发现就得到了 ...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10835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5
长期生态学研究是如何促进跨越大尺度时空合作的?
热度 2 2020-10-20 09:06
全球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它一方面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又对各种复杂生态学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涉及到大的时空尺度,这就需要长期对生态系统的观测积累,因此世界各国都相继组建了各自的长期生态学观测体系。我们最近的一个研究,就专门探讨了长期生态学研究中的合作问题。 最初的长期生 ...
个人分类: 生态研究|15128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造就好的科学家,除了SCI,还有啥硬核的方式?
热度 23 2020-3-3 19:33
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近日发文,要破除论文“ SCI 至上 ” ,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该文显然引起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破除论文“ SCI 至上 ” ,然后应该立什么呢? 有人认为中文论文要吃香了,其实这种认识就偏差太大了。我敢肯定,两部委绝对不是这个意思 ,而是在寻找更全面、更合理的评价指标,顺 ...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21704 次阅读|35 个评论 热度 23
测温枪测体温对人体有害?从测温枪原理说到遥感
热度 1 2020-2-29 12:24
新冠肺炎疫情当前,测体温就成了常态,只要有大门的地方,小区、校园、实验室、写字楼、超市等等都要测,虽然场合不同,但测定方式大致一致,安保人员会掏出一把类似手枪的东西,对着额头或手腕扣动扳机打一下。说实话,这东西不仅样子长得像手枪,而且名字也称为 “红外测温枪”。 说到枪,我们首先想到的就 ...
个人分类: 科普荟萃|2150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SCI至上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热度 67 2020-2-26 13:12
我从来不认为SCI一无是处,相反,我们大多数科研人员应该感谢它。中国科研评价体系中的的问题,不是破四唯,破SCI至上,而是打破特权、消除歧视。 近日,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文,为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要破除论文“ SCI 至上 ” ,“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 ...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41221 次阅读|135 个评论 热度 67
刚刚非洲之角发生的沙漠蝗灾会蔓延到中国吗?
热度 2 2020-2-16 12:34
蝗虫无疑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破坏力的迁徙害虫。对付蝗虫,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仍然是现在的问题。一个普通的蝗虫种群可达4000万只,一天之内可移动150公里,而蝗群覆盖的范围长60公里、宽40公里。在这段迁徙过程中,蝗群可以吞噬掉足够养活3400万人的食物。 据2月10日的新闻报道,联合国相关机构呼 ...
个人分类: 科普荟萃|13773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2
抗击疫情,为电吹风再生一次性医学口罩提些建议
热度 1 2020-2-11 13:25
先看报道: 2月9日,复旦大学团队在《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在线发表最新研究,证实使用后的一次性医学口罩,以家用保鲜袋包裹,家用电热吹风处理30分钟后可再次使用,不影响其原有的滤过截留效果,并可灭活污染的病毒。 刚看到这个报道,我有些疑惑,主要原因是用家用电热吹风加热处理30分钟,这个其实是很难保障的。用 ...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14836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气溶胶传播?不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飞沫核传播或空气传播嘛!
热度 1 2020-2-10 15:57
昨天发文,谈到了一个话题:疫情高发,大众为什么还不信任科学家?文中说到:专业知识并不是决定谁最值得信任的根本因素,人们更愿意相信的,是他们认为心目中装有自己最大利益的人,这甚至比了解专业知识要重要3~4倍。也就是说,那些不信任科学家的人,并不是不热爱科学,而是认为科学家并不关心他们。而相反,对朋友和 ...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13510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疫情高发,大众为什么还不信任科学家?
热度 30 2020-2-9 12:36
从2019年12月开始,武汉出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借助中国春节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迅速肆掠整个中华大地。突发的公共事件,在微信朋友圈如此火爆的时代,各种流言或谣言扩散的速度比病毒更快。在这些谣言中,其中饱受质疑的,就有我们的科学家和科研机构,甚至有人怀疑这个病毒是人造的,是从实验室泄漏出来的。 尽管有 ...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14980 次阅读|58 个评论 热度 30
你的审稿意见也可能要被发表了
热度 6 2020-2-7 13:53
在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撰写研究论文并最终完成投稿,而在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后,还可能被邀请为审稿人来审查其他作者的稿件。所以, 投稿和审稿几乎是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两件事,投稿人和审稿人也几乎是同一个群体。 我之前说过一句话:无论稿子有没有发表,我们都要感谢那些背后的匿名审稿人。他们接 ...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15422 次阅读|31 个评论 热度 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5 0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