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发文,谈到了一个话题:疫情高发,大众为什么还不信任科学家?文中说到:专业知识并不是决定谁最值得信任的根本因素,人们更愿意相信的,是他们认为心目中装有自己最大利益的人,这甚至比了解专业知识要重要3~4倍。也就是说,那些不信任科学家的人,并不是不热爱科学,而是认为科学家并不关心他们。而相反,对朋友和家人的信任,则更多是由于对共同利益的看法。
之后,提出一个倡议:科学家要成为大众的利益共同体,需要尽量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是相反。
遗憾的是,最近几天的新闻,持续在讨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是否应该包括气溶胶传播的问题。但是,将这些报道放在一起,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比如:
l 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2月5日):气溶胶的传播在呼吸道传染病中是可以看到的,但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尚不明确有没有气溶胶传播的情况。
l 中国官方卫生部门:经过3天核实,2月8日确认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染——对于这个说法,我觉得很清楚,根据已有的常识,我就秒懂了;
l 上海市民政局曾群(2月8日):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l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偶然经空气传播,指主要通过飞沫等其他途径传播,但在特殊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气溶胶传播,尤其是进行临床气管插管等可以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例如流感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对于这个说法,我就比较迷惑了,只是临床插管这样的特殊条件下吗,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嘛?
l 华中科技大学徐顺清(2月9日):目前为止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气溶胶传播。目前来看,气溶胶的传播主要考虑在一些特殊的环境,比如说密闭的狭小的空间内,大家可能把气溶胶传播和空气传播混淆了——特殊的环境就是密闭的狭小空间吗?那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实话说,我还真认为气溶胶传播就是空气传播的一种。
l 还是徐顺清说的 :大家认为武汉空气里到处是气溶胶,到处是空气都有病毒,都非常恐惧,我觉得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病毒颗粒不可能在空气中长时间地存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戴口罩是可以防止气溶胶传播的。正常的开窗、通风不会受到感染。开窗受到病毒感染,比中大奖的概率还要低——天呀,究竟在说什么呀!空气中不就是到处存在气溶胶吗?
气溶胶这个词对我来说,的确不陌生,我上课的时候,会花很长的时间向学生们介绍什么是气溶胶,是如何产生的。
气溶胶,英文称为Aerosol,在气体中分散的粒径大小为0.001~100μm之间的胶体物颗粒。学过化学的人,都应该知道胶体是什么意思,它不是溶液,也不是浊液,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当阳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或者光线透过叶间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光柱,这就是丁达尔现象,这是化学实验中判定胶体最简单的方法。原因是光被胶体粒子散射,而不是胶体粒子本身发光。如果胶体分散在气体中,就是气溶胶;分散在液体中,就是液溶胶;分散在固体中,就是固溶胶。
气溶胶的成因,可分为自然源及人为源两种。自然源包括云、雾、霭、海盐、火山灰、灰尘等天然气溶胶,还有生物气溶胶,是微粒中含有微生物或生物大分子等生物物质的气溶胶。病毒颗粒就是一种生物大分子。
按照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的说法,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这个说法显然比较到位,很明显,这就是空气传播。
但是,不管是在生物学教材,还是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特别是传染病科普中,对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早都有非常明确的说法。其途径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为了明确起见,我们将这些传播途径解释如下:
【飞沫传播】飞沫通常是通过原宿主的咳嗽、打喷嚏或说话而产生。新感染者需要接触带有病原体的飞沫并触摸过自己身体上的黏膜,如眼睛、鼻子和嘴巴。也可以通过接触受污染的物品来传播。飞沫通常比较大,直径约为0.005~2毫米,不能在空气中悬浮,因此传播距离比较短。飞沫也可能通过水汽蒸发而变成更小的飞沫核(干燥颗粒),直径<5微米,可以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通过飞沫传播的疾病,主要是一些呼吸道病毒 (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类偏肺病毒),还有一些细菌病原体(百日咳杆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
【接触传播】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受感染者的身体和分泌物,性接触是最重要的直接接触方式,相应的疾病或病原体有艾滋病毒、衣原体门、尖锐湿疣、淋病、乙型肝炎、梅毒、疱疹及滴虫病;而间接接触包括共享毛巾、被褥或服装,相应的疾病包括足癣,脓疱病、梅毒(极少),疣,结膜炎。
【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有一些病原体可以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及生存,它们通常引起上或下呼吸道感染病。常见的细菌性脑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感、腮腺炎、链球菌性咽炎、肺结核、麻疹、风疹、百日咳、非典型肺炎和麻风病都属于这类。
【粪口传播】粪口传播的病原体存在于原宿主的粪便中,经过口腔进入新的感染者。缺乏足够的卫生设施、不良的卫生习惯是粪-口传播疾病蔓延的主要成因。比如,没有充分洗手的情况下准备食物或照顾病人,未经处理的排泄物或污水进入饮用水源。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病有:霍乱、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轮状病毒、沙门氏菌和寄生虫。
【载体传播】病原体的携带者和传播者,载体(vector)不会因接触或感染病原体而发病,但载体可以从原宿主传递病原体到感染者。最常见的就是通过苍蝇和蚊子等节肢动物而传播的人类疾病。
【母婴传播】婴儿通过产妇的产道感染,或者产后母亲与婴儿的身体接触,或者通过母乳感染。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毒、乙型肝炎和梅毒。
其实,还有一个医源传播,这是在比较特殊的环境中出现的,所以一般不作为常规的传染途径来看待。
我就纳闷了,明明只需要一个非常简单的说法,就可以让大伙儿都明白的事儿,为什么要用那些疏远公众认识的说法,故弄玄虚吗? ——什么气溶胶传播,不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飞沫核传播或空气传播吗?这种不亲民的方式,正是被大众所诟病的。坦率地说,在防治PM2.5的时候,没有引起大家足够关注的“气溶胶”概念,居然在防疫新冠病毒之时进行了一次全民普及,也许这也是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吧。
【注】本文写作过程中,参考了维基百科对“传播途径”词条的部分解释。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A0%E6%92%AD%E9%80%94%E5%BE%8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2 1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