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mpForrest

博文

旧文重发:“胎息”是个什么东西?

已有 5411 次阅读 2010-9-13 11:25 |个人分类:憨人的科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普, 呼吸, 胎儿, 胎息

旧文重发:

“胎息”是个什么东西?

                         

        

乍一看“胎息”,绝大多数人都可能被蒙住。前段时间盛传江湖道长李一大仙会“胎息”在水下憋气2个多小时。事情的真假暂且不表,咱们先一起聊一聊什么是“胎息”。

 

       一般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或者会好奇,在子宫这个相对密闭的水世界里,胎儿究竟是怎么呼吸的?人不呼吸一会儿就憋的受不了了,而胎儿要在水里呆九个月,肯定需要什么神奇的本事,大概是“胎息”?人们大多很容易对这个玄而又玄的‘胎息’充满了神秘感和对声称会这中本事的人充满了仰慕和敬畏,而怀疑很少。

 

      其实,胎儿在子宫里是没有呼吸的。在子宫内,胎儿的肺就像是被抽过真空的被子,压缩起来了,根本就不存在呼吸。大家可能也纳闷,胎儿在子宫里是怎么获得氧气的?原来,胎儿的氧气是从妈妈那里来的。妈妈的呼吸运动,把空气中的氧经过肺动脉带到全身,也包括附着在子宫内壁上的胎盘,胎盘又通过脐带动脉把氧气输送给胎儿。被用过的氧气变成了二氧化碳,通过脐带静脉回输到妈妈的体内,最后还是通过妈妈的肺“呼”出体外。

 

       发育成熟(或基本成熟)的胎儿一旦离开子宫,空气就可以进入肺,被压缩的肺被张开,呼吸功能也就被激活。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他/她的第一口呼吸;当然了,医生或护士会在胎儿离开母体的第一时间迅速清除婴儿嘴里的液体(婴儿在子宫内有吞咽动作,嘴里会有羊水),避免被呛着,如果吸不干净,可能会留下后患,因为新生儿不会吐,也不会咳嗽,液体进入肺,会引发肺炎。如果新生儿不哭,医生或护士还会抓着脚倒拎着,朝脚底板或屁股扇一巴掌,把它“揍”哭。

 

 

       所谓胎息,只是在人们对人体的生理还不了解的时候,对这种不不理解或无法解释现象的一种含糊的“推测”性解释,现在大家应该都明白了,“胎息”其实是不存在的,是一个伪概念。而我们的道家文化中却又把这个本不存在的东西搞得玄妙精微,看似博大精深,其实是自欺欺人。

   

      李大仙就用一个大多数普遍不了解的假概念“胎息”来糊弄我们大家,转移了多数人对他水下呆两个多小时本身真实性的怀疑;如果他说自己水下憋气2小时,估计也没谁去理他。

 

       我估计,这李大仙对人体的认识水平连《中学生理卫生》的程度都不到,但是胆子大,敢说。他有很多搞笑的说法,例如“呼吸到脚后跟可以延寿”;“一般是呼吸以喉,就是说吸到喉出去了,有的是胸式呼吸,吸到胸出去了,有的是丹田呼吸, 很长很长再出去,但是到了脚后跟, 鼻息微微很长,就可以寿延很长, 寿比天地”,简直比李O志还要富有想象力。

 

     呼吸可以根据呼吸运动的幅度分为深呼吸和浅呼吸,通常不运动情况下,我们多用的是浅呼吸,因为我们体内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氧气,也就是只一小部分气体在进行交换,而一般在我们紧张的时候或感到松了一口气之后,通常会‘深了一口气’或'长出了一口气'就是深呼吸,因为大脑的高度兴奋,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

 

      说“一般呼吸一喉,就是说吸到喉出去了”纯属瞎扯。喉是用来发声的,而且大家都知道喉在什么部位,如果吸到喉就出去了,那交换的气体也就十几毫升,哪够用的? “有的是胸式呼吸,吸到胸出去了,有的是丹田呼吸, 很长很长再出去,”说明他连根本就不懂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是怎么回事。呼吸中的吸气是主动的动作,按照控制吸气动作的部位可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主要是通过靠胸部的主动扩张(由肋间肌来完成)实现,一般在运动时候和妇女怀孕晚期用这种方式。而腹式呼吸(也就是所谓的丹田呼吸)是通过位于胸部和腹部交界处的膈肌的运动完成的,而并非用肚子呼吸。膈肌形态比较特殊,像个倒扣的锅,盖在腹腔器官肝和胃的上面,收缩之后“锅”变浅或变平,就把腹腔内的脏器往下压,引起腹部鼓起,这样使得胸腔胸腔内呈现负压,空气自然就进入肺;膈肌放松(舒张),自动恢复成锅型形态,使得胸腔内又变成正压,肺内气体被压出去。

 

    多数情况下吸气是主动的动作,而呼气是不需要有控制为之,是自动进行,就像举起手是主动动作,放下手则只需要放松它就自动下落。但是如果需要,人可以通过肋间内肌(收缩是胸腔体积直接缩小)和腹肌控制呼气动作,例如唱歌,是通过主动精确控制呼气的速度和流量来控制气声音的大小、缓急。深呼吸则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联合进行的,等于把肺充分得扩张充满之后,再充分地压缩,使得交换的气体更多。

 

      李大仙把气都吸到脚后跟去了,不愧是大仙儿。

 

 

子宫中的胎儿


“博大精深”的道家“胎息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066-362580.html

上一篇:被妖魔化的教师(节)?
下一篇:如何通过Journal club帮助研究生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收藏 IP: .*| 热度|

1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