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qizhou 论春语秋,谈科说学,声传言教。

博文

国内的编制和国外的终身制 精选

已有 29956 次阅读 2016-9-24 12:16 |个人分类:政策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部, 教授, 合同工, 铁饭碗

       最近和一个国内的朋友聊天。他告诉我刚刚收到学校的信:年底六年合同到期,将评职称,非升即走。他感觉压力特别大,因为几个人将同时去争一个副教授的名额,虽然他做得不错,但别人也不差啊。以前也耳闻有这样直接的竞争,但发生在我熟悉的人身上,还是第一次。原来国内有编制内长期工和编制外合同工之分。编制内的是铁饭碗,非升职也可以耽下去。但编制外就是淘汰制,非升即走。但由于教授、副教授的名额是教育部统一管理,往往僧多粥少。同时新海归的质量越来越高,导致了升职称的标准年年看涨,最后的结果是年轻老师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样的评职称的制度要比美国、澳洲的终身制还难。


   在美国,大多数学校的老师名额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决定的。招人时只招水平高、将来估计能顺利过终身制这一关的人,常常是宁缺勿滥。而对终身制的要求是根据当年招入时签的合同,是不能改变的。评职称时,不会有名额问题,只要水平达到要求,就能通过。所以,一般大学的升职称的通过率并不低。只有少数学校如哈佛这样的大学低一些,但通过率也有50%左右(当年我在做博士后时的导师告诉我的),这已经让很多人即使被哈佛录用宁愿去其它学校了,据说由于如此,现在比以前高多了。在申请助理教授工作面试时,通过率是一个允许问的问题。可以说,在美国是严进宽升,我认识的朋友里,做了助理教授没有过终身制的几乎没有。


    在澳洲,我来时拿的是三年合同。我在美国时已经是终身教授,对学校不直接让我进入编制内有点不解。在美国,从一个学校的终身教授跳到另一个学校,一定直接是终身教授的。但学校说都是这样的,不可能为我改变,我也就算了。今年三年到期,没有意外,顺利转成编制内。我不需要跟别人竞争上岗,只要做到比学校的要求更高就行。


    引进竞争不是坏事,但过度竞争会容易导致急功近利、两极分化、及资源浪费。在国外很难想象一个教育部能有效管理这么多大学。各个大学情况不同,地区不同,成长速度也不一样,是不是到让大学对教授的名自己来做主的时候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2757-1004778.html

上一篇:在辩论中成长
下一篇:为什么吃药能吃死人,吃转基因食品吃不死人?
收藏 IP: 122.150.209.*| 热度|

41 陈楷翰 赵猛 黄仁勇 胡阳杰 罗民 邓敏 杨正瓴 喻海良 王兴民 赵保明 吕洪波 蔡宁 叶建军 陈新 黄永义 迟延崑 陈南晖 宋泽阳 罗春元 姚小鸥 周金元 彭渤 葛琳 徐明昆 金发成 彭真明 王帅 neilchau htli xlianggg guhanxian xchen biofans khzh bridgeneer lkkkk wangqinling lan6603 yunmu brns xuqingz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