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事化了还是小事闹大中看教育
在我们的周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这些事情各式各样,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生活中产生的疑难,有家人、朋友或学生之间发生的争论,如此等等。如何正确处理这种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解决这些无穷无尽的问题,处理这些各式各样的事情,这大概就是我们每天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
有些人比较善于处理问题,有些人则比较笨拙。当然,什么问题都能够处理得很好的人极少,少到几乎难于找到,那是天才。问题的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会有差异。对于一般人,往往能够长于处理一类问题,而不大善于处理另一类问题。这些人是大多数。在这些人当中,处理得比较好和差一点也有差别。当然,也有极少数人,什么问题都处理得一塌糊涂。
什么叫把问题处理得好呢?那就是大多数人都比较满意而没有产生大的不良后果。换句话说,就是矛盾的得到了化解而且没有产生新的尖锐的矛盾。处理得不好则相反,事情越弄越大,矛盾越闹越尖锐。也可以这样说,处理问题应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是把事情越闹越大。这就是所谓化解。
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把问题处理得好一些,另一些人却不能把问题处理好呢?这就与人们的修养有关,修养包括各个方面,各种问题不同,人们的专长不同,处理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专长,需要不同的修养。
人们的专长,处理问题的修养,并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教育的产物。
我们的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除了如今我们常常强调的各门课程的学习之外,要培养受教育者有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而这种心理素质的培养,并不可以靠专门的课程,而是需要在家庭和学校的各种日常生活和全体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逐步进行。通过日常的生活和教学过程,一点一滴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个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要大气,也就是要有大的气量。有大气量,才能够看得远。
人不能只看到鼻子尖上那么一点东西。要看得远一点,这里的远有两重含义,一个是空间,另一个是时间。眼界要开阔,不能光看到自己,光想着自己。要看到和想着周围的人,要想到家庭、朋友甚至国家。不能光想着现在,还要想着将来,想着将来的自己、家人、朋友、其他人。一个极端自私的人,很难心胸广阔。
人总是有自私心的,但是不能只想自己,不想别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要想着别人。要想到别人也是人。世界上我要活,别人也要活。只有我活,别人都不活,我也活不下去。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高标准。但至少应当想到别人。能够想到别人,心胸自然开阔。
心胸开阔,就要想到将来。所谓来日方长,不能事事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人往往锱铢必究,吃不了一点亏,或者说根本不肯吃一点小亏。吃一点小亏就觉得天会塌下来似的。但是,世界上没有一直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人,气量太小,不肯吃一点小亏,结果往往是亏得一塌糊涂。相反,心胸开阔,不怕吃亏,结果总p是吃不了大亏。
一个心理素质好的人,应当与人为善,宽以待人。人总有长处和短处,要与人相处,就要容得下人。
所谓能够容人,主要是指能够容得下别人的缺点,能够与有这样那样缺点的人一起工作。看人要看大的方面,就像《论语》中子夏所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人的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总不会都一样。不能要求别人与自己什么都一致,一般来说,只要目标大致一致就可以了。心中始终有大目标,就能够容人。把须须小事、小的分歧放在一边,不计较、不折腾,一个团队就能够内部团结,一起做事情。
相反的情况是,人们特别是做领导的人心眼太小,事情就会麻烦。他们总是只看到别人的不是,而且把这些不是之处无限放大。他们不知道在大方向一致的情况下要求同存异。
也有的人是似乎有洁癖,心太细,不能容忍一丁点小差错,他们对自己也要求过于严格,出一点差错就自责不已。这样的人容易悲观。这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下,稍微出一点问题,他们就会把问题无限放大,胡思乱想,越想越害怕,甚至钻到牛角尖里出不来。
心理素质好的人,应当是遇事乐观的。这种乐观并不是傻乎乎地盲目乐观,这也正是由于心胸开阔,看得远,能够看到将来,能够想办法争取好的前景,所以才能够乐观。
乐观的人,能够遇事不慌,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他们的心里装得下事,过去人们常常说某人“涵养功夫”好,有事也不露声色。就如淝水之战中的谢安,捷报传来仍然泰然自若,一句“小儿辈遂已破贼”,照样下棋不误。当然,他的内心是超级喜悦的。下完棋过门槛时,“不觉屐齿之折”。这里可以看出他的心理素质之好。
人心理素质好,遇事乐观,就能够幽默。同样处理一件事情,急赤白脸地办事说话,与幽默轻松地办理,效果也不相同。前者可能引起别人不满而把事情办糟,后者则可能使本来难办的事情轻而易举地办好。
总之,心理素质的好坏是能否能够处理好事情的重要因素。
要使得青少年有好的心理素质,要求家长和学校教师都有平和之心,家长和教师都是青少年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的心理素质好,心态好,采取比较宽松的办法处理问题,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态。
如果少年长期生活在轻松的环境中,受到有良好素质的教师和家长的影响,就能够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反,长期生活在烦躁、急功近利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以及暴戾乖张的网络空间的青少年,就难以有很好的心理素质。
当然,这样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对所有人都有作用,只是对处在成长期的少年更为显著罢了。
应当看到,在如今的高等学校本科以及研究生阶段,学生们的竞争非常剧烈,有时候简直有一点残酷。学校对研究生导师的压力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给研究生。在急功近利的气氛之中,学生们的情绪也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导师比较开明,心理素质比较好,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比较柔和,研究组内有良好的小环境,研究生出问题的概率就会比较小。
我们还应当看到,对于很多博士生来说,从小到大,一直在极其紧张的状态下生活,对于未来“熬出头”的期望越临近,心理问题也越复杂。所以对于博士生的心理健康就愈加需要关注。
总之,学生们也就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注意培养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青少年,是全社会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一般教师,难以改变社会的大环境,那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一亩三分地”里,尽自己的力量,首先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注意在处理问题时尽可能地对学生们施加好一些的影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6 04: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