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牦牛文化
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宗教活动、民间传说和民歌中,有不少关于以牦牛为题材的作品。据文献记载,在两千年前的西藏地区就有以饲养牦牛为主的“六牦牛部”,传说中的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被人们拥戴为“六牦牛部”的首领。《五部遗教》、《嘛呢戈绷》等藏文文献记载,驯服凶猛的野牦牛曾是古代藏王从事的主要活动之一。
在藏族宗教传说中,还有莲花生祖师从印度到西藏来降服妖魔时,同一头白牦牛搏斗并取得胜利。在藏族民间传说中,藏族群众崇拜的英雄巴德桑巴来到桑坡仑地区时,也曾经与变成魔鬼的白牦牛搏斗,最后降服了牦牛,并让牦牛听从他的呼唤、终生为人类服务。在古代北方游牧部落的民间传说中,如果要想把凶猛的魔鬼-野牦牛杀死,人们就要站在远山上大声呐喊,野牦牛酒会坠入山谷。在一些藏族牧区,牧民将会把强壮的公牛作为神牛,永不屠杀或伤害,一直饲养至其老死。
图一:神牦牛
在青藏高原地区,牧民群众还创作了气魄雄伟而优美的牦牛舞,舞者头戴牦牛面具,模仿牦牛的动作,载歌载舞。藏族牧区的民间歌手还编唱赞美牦牛的民歌,以抒发人们对牦牛的喜爱感情。草原上的牧民每年还举行别具特色的赛牦牛体育活动,以表达对牦牛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图二:牦牛舞
野牦牛的保护
野牦牛,藏语称“宗”,是我国现存的珍贵野生牛种之一,也是青藏高原-昆仑山区现存的唯一野生牛种,同大熊猫、金丝猴等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野牦牛生活在海拔4000
专家普遍认为,野牦牛能顽强地生存在青藏高原恶劣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在生物学和遗传学上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我们千万不能在失去它们之后再扼腕叹息,拯救它们,现在还来得及。目前正大力推广的牧场建设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对野牧牛的保护十分有利。只要坚持“以草定畜”的科学态度,严格控制草场载畜量,就不会对生态造成根本性破坏。从长远看,这更是一项有利于高原整体生态平衡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有力举措。此外,国际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认为在北纬34度以北,从西藏、青海到新疆边界的羌塘、可可西里和阿尔金山保护区应该对人永久“关闭”,将其作为野牦牛的最后避难所。
图五:保护区的野牦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30 0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