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化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adwick 做技术社会学和STS研究方法的拓荒者!

博文

本年度博士生资格考试的四道考题

已有 4376 次阅读 2014-9-13 10:4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年是博士生资格考试改革的第一年。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考试改为笔试+面试两部分进行。笔试部分由教师指定基本书目,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作答。我出了四本书的题,考虑到考试为开卷形式,所以肯定不可能在书中直接找到答案。但考虑是第一年改革,题目也并不是很难(当然可能有的同学不会这么想)。贴出来供各位看官拍砖吧~  

                   

1.  《利维坦与空气泵》

(1)“信任但要确认”      

2013年10月19日,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是如何走上歧途的?》的封面文章。文章称,科学基于一个简单的理念:“信任但要确认”。研究结果应当时刻接受实验的检验。这一简单却又有力的理念产生了大量的知识。自17世纪这一理念诞生以来,现代科学已经将整个世界改头换面,让世界变得更好。但成功同样也会滋生自满情绪。现代科学家在信任上做得过头,在确认方面却做得不够——这有损于整个科学研究,甚至是人类自身。比如在学术界,有太多的研究结果是经过粗制滥造的试验或者漏洞百出的分析得出的。生物技术风险投资家之间有一条经验法则,即公开发表的研究有一半是无法再现的。尝试用“见证”的思想去解释“信任但要确认”的历史传统,并试分析科学“走上歧途”的原因。

(2)建构事实的“技术”

17世纪以前,哲学和自然科学是浑然一体的。在“普满论”和“真空论”的争论中,波义耳运用了哪几个层面的“技术”来建构事实,试一一分析。

2.  《知识与社会意象》

(1)强纲领视野中的真理观

强纲领视野中的真理观分为哪几个层面,这样一种真理观又受到了库恩(T. Kuhn)的哪些影响,试说明。

(2)“地心说”的再认识

地心说的起源很早,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又让托勒密进一步发展成为“地心说”。在16世纪“日心说”创立之前的1000多年中,“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试用布鲁尔(D. Bloor)的观点来去重新评析“地心说”的历史价值。

3.  《社会学》(吉登斯)

(1)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吉登斯(A. Giddens)在《社会学》中说道:一个社会学家的问题组通常会呈现为——1.  事实性问题:发生了什么?2.比较性问题:这种现象随处可见吗?3. 发展性问题:这种现象随时间发展了吗?4. 理论性问题: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什么?试用这个思路分析最近发生的幼儿园“喂药”事件。

(2)PX事件,社会学大家们会怎么看?

自2007年厦门市反对PX项目“散步”事件开始,中国民众对于在本地开设PX(据清华化工系学生声称,PX本身属于低毒物质)工厂就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抵制。试分别用马克思、涂尔干(又译迪尔凯姆)、韦伯的观点去尝试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

4.  《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巴斯德象限》

(1)巴斯德象限适用于中国吗?

中科院化学所王鸿飞研究员曾在《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0年1月25日)上发表题为“黑暗中的烛光——1000年来的科学发展及20世纪社会中的科学”中指出,“……D.E.Stokes的立场只适合于科学比较自主和发达的美国社会,而不适合于缺乏科学自主性的其他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试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日本“光催化剂”的案例能用“巴斯德象限”来解释吗?

日本学者馬場靖憲和後藤晃(2007)[1]对“光催化剂”的案例研究表明:“通过共著论文的产学合作与通过共同申请专利的产学合作对大学科研都具有重要意义,但通过共著论文的效果明显得到提高。特别是把被引用次数作为变数时,其差异性更加显著,也就是说,通过共著论文产学合作的成效明显提高,而通过共同申请专利的产学合作的价值呈下降趋势……所以,就对大学科研的影响来说,相比较共同专利而言,共著论文对大学科研的影响力更高”P116-117。而且,通过产学合作所发表的论文“不仅提高了光催化剂研究在基础领域的发展,而且与推进在除臭、防污、防腐等使生活空间舒适的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研究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能否把这一案例归结为“巴斯德象限”,如果能试解释之;如果不能,请解释为什么?


[1]馬場靖憲, 後藤晃. 産学連携の実証研究. 東京大学出版会, 200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0156-827397.html

上一篇:本学期教学评估结果,暑假的第一份献礼
下一篇:再见了,我可爱的孩子们!
收藏 IP: 59.66.63.*| 热度|

2 齐国臣 邓松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