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eha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ileham

博文

芦山地震的马后炮分析。。。

已有 3998 次阅读 2013-4-22 08:1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地震, nature, 芦山

最近忙碌于学术,无暇于其他。然而世界却不太平,一场地震,撼动西南山河。

这几天抽空一直关注着新闻,当经历过太多这样的悲剧以后,已经有点麻木了。伤亡人数,于你于我,也许只是新闻里出现的数字。冰凉而无感。可是,我们却都知道,每一个“1”的背后都有太多的心碎,太多的泪水。

难道,这又是一次天灾?一次没有预兆的灾难么?

首先声明,我不是地质专业的学生,所有相关背景一概空白。若有专业人士读到,大可一笑了之,勿喷。。。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想问,我们的科学什么时候才能拯救我们的亲人,拯救我们自己。

本文基于2008年《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发表于汶川地震之后两个月,也就是我们举国庆祝奥运的时候。文中通过压力转移模型(stress-transferanalysis)计算出汶川地震后所带来的地壳压力改变。文章的作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预估未来地震发生的风险。其中,雅安正好处于震后“高压”地区。。。用事实说话,下面我就翻译一些关键点吧。


————————————————————啰嗦的分割线——————————————————

标题:汶川地震后的地壳压力转移+地震风险增加的四川盆地(我的挫翻译。。)

作者是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两所大学的研究者。身处美帝,心系中华。

第一段大意就是每次大的地震都可能引发一系列后续的地震。通过一个叫stress-transfer的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未来余震发生的地区:举例,印度洋海啸后,该模型成功预测到余震发生的区域。所以研究者把这个模型用到汶川地震早期数据的分析,希望可以用这个评估未来地震风险。(早期,粗糙的数据就做到这样的结果。)

文章接着分析了各个断层的情况,计算了一种Coulombfailure stress的变化。我的理解就是地震发生后板块运动,会让一些地区地壳压力增加,一些地区地壳压力减小。压力增加的地方发生地震的危险性更大。理解到这一步我们就可以来看下面的图了。




上图分析了四川盆地以下的各条逆冲断层(thrustfault)压力变化。红色代表压力上升,蓝色代表压力下降。上升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南部。雅安地区压力变化已然红得发指了。。。这可以说潜在危害很大么?

再看汶川地震后的25天余震强度分布(左上蓝色柱状图),最大的两次是里氏6级。研究人员觉得这样的分布比较奇怪:5-6.5强度范围里的余震较少。这是否就意味着,还有大量能量没有被释放出来呢?此次芦山地震USGS测得是6.6级,国家地震局测得是7级。也许就是当年汶川地震的余孽吧。。。

总结段:汶川5.12地震袭击了四川东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由于四川盆地内地壳压力的改变,它也将在未来引发大量的余震。根据世界范围内的观测,这些余震也许会发生在未来几年甚至数十年,分辨未来潜在的断裂区域将会对我们减灾起到很大的作用。

(翻译完)

———————————————————————————————————————————————


每每到灾难降临的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多难兴邦。希望这一句话,不会成为我们推脱自己责任和担当的借口。08年的汶川,13年的雅安。下一次,希望没有哪个城市会成为中华复兴的一块铺路石。


参考文献:

1.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54/n7203/full/nature07177.html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ulomb_stress_transfer


相关:

天灾?或是人祸。多难一定兴邦么?(记甘肃舟曲)

http://blog.renren.com/blog/bp/Qmept9aAhW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9135-682615.html

上一篇:宇宙的黎明:记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
下一篇:四分之一处的晴天:写在转组之际
收藏 IP: 146.6.84.*| 热度|

1 zdl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