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为什么我们会质疑“经典”

已有 1587 次阅读 2022-6-27 11:37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psc.jpg     


       围绕教科书中篇章的废立,已经有不计其数的说法了——无非就是两条:或废,或立。特别是所谓“经典”,常被诟病。
       关于鲁迅的文章,曾经是我们学生时代美好的记忆,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人质疑他半文言半白话的文字,说是晦涩难懂,说是思想过时,说是不合时宜,总之,不能让孩子们学了,误导他们成为新一代的“阿Q”。
       关于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曾经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人质疑这篇文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说是会生间隙,刺痛美国人敏感的神经,总之,中美之间需要“和谐”之声,不能有“杂音”。
       关于朱自清的《背影》,曾经是让我们感动良久的美文,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人质疑“父亲”的行为,太老套,不文明,硬邦邦,总之,现在的“慈父”不是这样的,离孩子们的需求太远了。
       ……
       说什么呢?荒唐,可笑,无耻!
       按照这一逻辑,历史不用读了,因为鲁迅已经成为“故人”了,抗美援朝早已成为过去,朱自清的父亲早就不在了,而且他们父子关系据说本就不好。
       按照这一逻辑,只能读现在人写的东西了,譬如这些人的不知所云之言,这些人穿越时空的幻觉,这些人反向思维的“微博”——他们想传递给孩子们什么呢?
       什么都不信,什么都不可信,就相信自己。
       其实,他们的那一套,是别人给的,他们不说而已。还有,他们的那一套,不是现在的“发明”,在鲁迅那个年代,就早已有之。
       既然如此,为什么质疑声“此起彼伏”呢?
       ——那倒不是,就像我,之前看到,觉得无聊,懒得理他。后来,越发感觉他们“自以为是”了,快要把“假”的说成“真”的了,跳上跳下地蛊惑人心,便有点看不下去了!
       当然,我不气愤,因为不值当。可是,为了以正视听,或者说让耳根消停,于是就想着写了这些。
       我必须得承认,他们说的有一个基本的事实:那些“经典”属于过去,不属于未来。未来我们会创造出新的“经典”,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否定之前的,“慧”在其中,我们要学的永远是其“精髓”。


       2022年6月27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631-1344752.html

上一篇:两个宝贝的“六一”
下一篇:我不在意那点得失
收藏 IP: 120.202.36.*| 热度|

2 王启云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