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土成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198729 植物入侵生态学博士在读

博文

走下神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精选

已有 39273 次阅读 2015-3-10 00:12 |个人分类:胡说八道|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分子生物学(包括相关)固然好,但是。。。总有太多的但是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分子生物学研究在我心目中是神圣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

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展和公布结果那几年,基因序列和表达的研究真是神奇无比,后面又兴起了RNA系列的研究,还有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更是精妙绝伦。


任何生物学研究,一旦和分子生物学沾边,就显的那么“前沿”,那么有“深度”,那么有“内涵”,连作报告都会重音强调。我在本科时期,时常幻想着能够考研进入中科院,研究细胞(分子)生物学,从头到尾挖掘一个基因,在一些实验方法上,发动才智,进行一些有效的改进,毕业后去某个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留学,到一个大牛实验室,搞清楚一条信号通路,彻底阐明一个基因的“前因后果”,再整几篇顶级期刊,回国后各种前途无量有木有。。。想想都有点小激动


现在,恐怕也只是想想了。。。


但当时,我在大二的时候,兴高采烈的进入分子实验室,跟随带我课程论文的导师实验,我记得一上来学习和练习的就是提取植物DNA,PCR出目的序列。在这个过程中,我第一次感到了:生命在等待中被浪费。我感到很恐慌,因为你忙了一天,可能结果什么都没有,仅仅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失误。我突然认识到:自己太粗心了,是不是不适合做分子?那些日子几乎都是在自责,着急当中度过,那时实验室资源有限,我还不得不算好时间和同事,师兄师姐们错开用机器,跑胶。


虽然看起来很复杂,但实际分子生物学工作落实下来一句话就是:不断的重复,寻找合适的实验条件。退火温度不合理了,换一下。退火时间短了,下次加长。取上清失误了,重来。组培染菌了,重做。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性质就是不断地循环,做完了小循环进入大循环。


课程论文,我的工作是提取并纯化一个细菌的蛋白,然后用肠激酶酶切,使其暴露活性中心,浓缩,然后进行抑菌实验。反正我觉得蛋白的工作相对比核酸的工作更有趣一些,尽管都跑胶,总感觉SDS的胶比琼脂糖的胶有意思,可能跟考马斯亮蓝染色更漂亮有关。。。


但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留给我的印象是负面多于正面的。是真正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些在国际大会做报告的著名人士,都是幸运,努力,机遇,环境的幸运儿。因为这种研究的分母和基数实在数量太庞大了。不仅耽误了无数人的青春,有人甚至连怀孕都担心:以前接触的化学粉末会不会影响宝宝健康?谁能100%向你保证,实验室空气100%安全?SDS没有毒?Tris没有毒?更不用说那些恐怖的染色剂了。。


我曾经一度认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理论谈起来像天使,具体工作落实起来像魔鬼。对我而言,可能将来带学生指导一下让他(她)尝试用分子手段解决问题,这是可行的,但目前我自己做的实验就算了。。


感谢我现在的导师,选择了我,虽然进了中科院,但是路线完全变了,俺现在从事植物入侵生态学研究,搞相对宏观的,我导师曾经跟我说过:咱们的实验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特别的认可这一点。直到现在,我都感到植物生态学实验无论怎么看,都那么的踏实。。


我的心态也因为学科的换动发生了改变,原来我在狭小的实验室里,偶尔还因为使用公共资源等原因与别人发生争斗,经常闷闷不乐,还抑郁过一段时间,后来我上硕士后,先是去了内蒙,后来又去了浙江,甚至我都忘了自己的办公桌在哪。我不再局限于一个狭小的实验室,而是将整个自然群落,当做自己的办公室,整个人都神清气爽起来。想问题开始往大处着想,不再拘泥于一些细节,心情变得豁达起来,后来经恩师推荐,我到了德国康斯坦兹大学进修,也在某种意义上进了大牛实验室,学到了一些方法,非常的有收获,回国后做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争取让更多的孩子们踩着我迈向科学的巅峰,我就算对得起导师和党组织多年对我的关注和培养,此生无憾了。


分子生物学仍然是迷人的,每当看到蛋白质多维结构的彩图,看到某个长的怪异的模体结构仍然令我激动,但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却早已在我心目中走下了神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3718-873279.html

上一篇:谈“最佳生育年龄”
下一篇:“超级稻减产”的启示
收藏 IP: 134.34.124.*| 热度|

45 蒋继平 吕喆 姬扬 孟佳 孙立杰 张波 李承哲 杨顺楷 武夷山 薛宇 陈志刚 张培 刘乐乐 刘全生 蔡志全 冯珞 高建国 黄健 牛文鑫 田义军 陈志勇 刘丽华 白龙亮 梁红斌 蔡小宁 黄永义 梁洪泽 唐凌峰 冯龙 王德华 钱玉忠 李东风 侯沉 niming007 biofans dz19881221 loyalSciencefan xiongpf4716 taddy2011 shenlu peosim gaoshannankai yzqts CNLX2013 NaughtyGu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5 1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