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河源,东江穿城而过,万绿湖水清澈无比

已有 3422 次阅读 2022-11-12 21:4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从京城来到地处华南的河源已经整整一周的时间了,此时这里艳阳高照,白天的最高气温连续几天超过30摄氏度,中午出门还有点酷热的感觉。

这一周,在这里经历了从细雨蒙蒙、仿佛置身深秋的冷凉,一下子过渡到暖阳高照的夏日,季节的反复转换真的来得太快了。

河源这个地名,其实在一年多前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中国太大了,我听说过的地方绝对不会超过百分之一。从全域规模来看,河源并不算一个小地方,这个别称为槎城的地方,属于广东省辖地级市。总面积1.57万平方千米,辖1个区、5个县,另设河源国家高新区、江东新区。2021年末,河源市常住人口284.09万人。城区为源城区,常住人口大约有七十多万,按照标准应该属于中等城市了。

 河源,地处广东东北部、东江中上游、韩江上游。河源,故名思义,是指河流之源。这里指的是“三河之源”。东江自北向南流经河源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河源市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河源市区三面环水,看起来象浮在水上的木筏,河源因此得名。


东江水在河源主城区源城区穿城而过。摄于滨水公园,非常安静的开放式沿江公园


 尽管已经是第二次来河源,其实总共居住也就十天左右,对这个地方的了解还很有限。以前也从未想象过作为纯北方人,会在这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华南的气候等还在逐渐适应过程中。

 一年多前,第一次听深圳的家人说起河源,印象最深的是这里有香港的水源地,水质一流,空气质量也不错,了解了一下,河源水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省第一,万绿湖、青龙湖是华南第一大、广东第二大人工湖,万绿湖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其水源主要来源自周边的青翠山林,气候湿润、空气清新、山水怡人,水质绝佳,清澈纯净,达到国家一类地表水标准,湖区深层的水可直接饮用。

 纯净无污染的万绿湖湖水通过东深供水工程间接供往深圳和香港,是香港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地。

我们住的地方附近,有座叫洞口的水库,属于万绿湖上游,我们曾经坐着竹筏在这里领略两岸青山的美丽景色

IMG_1963(20221112-111555).JPG

 2018年环境河源空气质量优良率居全省第二。


 出于保护环境保护水源的需要,河源不能发展有污染的工业,所以以前曾经很穷,挂过贫困县。当然,现在不一样了,这里属于深河合作区(深圳和河源对口合作帮扶),加上地处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长江经济带的“黄金通道”,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还是不错的,深圳也援建了很多项目。发展后劲十足。

今天园区组织几家邻居一起去城里沃尔玛参观购物,热情的司机师傅一路上不停给我们介绍河源的城市还有著名的景点。城市虽不大,但同样是高楼林立,不乏超大型的购物中心,娱乐场所。光沃尔玛购物中心就有好几家呢。

有关河源这个城市,后续还会有一些介绍。

最后还是想简单介绍我们住的地方。属于河源的源城区,勉强在城区的范围内,虽然叫小镇,但其实被村庄环绕,园区的墙外就是村庄。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更小的范围就是一个叫小坑的自然村。来河源后其实主要的活动范围就在墙里两三平方公里的地方,一个人工打造的Spring Woods小镇。

IMG_1966(20221112-113113).JPG

埔前镇街景。这里的农贸市场物价很便宜呢

 和我第一次来之前的想象还不太一样。这里距离城区的高铁站还有大约20公里半小时的车程。赣深高铁虽然去年通车了,但北京到河源段还没有连起来,需要在南昌等地中转一下,有高铁,总之还算比较方便吧,我不喜欢乘飞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由前酷派CEO投资开发的人造小镇,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就业和乡村旅游业等,看到大门外不远处也有一些民宿饭店啥的,据说到了周末节假日还是有些人气的。当然包括这个环境优美,吃住玩一体,设施齐全,服务一流的小镇,有人说它算是网红打卡地了,这在文化休闲业不景气的今天,实属不易。有特色的地方总不会缺了人气。



有山有水有文化的小镇



小镇的清晨


白天的小镇景色

小镇夜色

IMG_1960(20221112-111449).JPG


我们所在的陂角村,还是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363446.html

上一篇:京城深秋集锦
下一篇:这个季节华南常见的几种观赏植物
收藏 IP: 120.235.151.*| 热度|

21 尤明庆 蔡宁 陈安 刁承泰 郑永军 周忠浩 康建 牛凤岐 宁利中 刘钢 范振英 晏成和 杨正瓴 李学宽 徐长庆 刘全慧 武夷山 朱晓刚 王从彦 陆仲绩 彭振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